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小儿推拿手法

优势特点

①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为肌肤柔嫩,肠胃柔弱,筋骨不强,血脉不充,免疫能力低下。生理上的稚弱决定了小儿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小儿又称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小儿对推拿治疗更为敏感。

②小儿推拿在儿科病的治疗中疗效快,无副作用,同时可避免小儿服药困难问题。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在外易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在内又易被乳食不节所伤,从而易导致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病症及厌食、泄泻、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症。有临床研究表明,推拿通过穴位补泻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使炎症消散,从而有利于组织恢复。

小儿推拿有很多优点,也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一些。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可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病症。

小儿推拿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重大疾病: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小儿单式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虽然有些在名称上相同,但操作要求和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些手法只用于儿童而不适用于成人。小儿推拿具有明显操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肌肤柔弱,所以操作时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切不可攻伐太过。

②小儿皮肤柔嫩,在操作时常需推拿介质如滑石粉、润肤露、薄荷汁等,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③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常与小儿穴位结合一起联合命名,如清大肠、补肾经、补脾经等。并把操作方法蕴含在名称之中,如补肺经是指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肺经是指向指尖方向直推。

④小儿推拿重视辨证,特别是虚实、寒热的辨证尤为重要,否则将会使病情加重。例如,一便秘患儿(实证)需用清大肠,而绝不能用补大肠,虽然操作部位相同,但推拿手法(方向相反)迥异,临证时必须重视。

⑤对于刺激较强的手法如掐、捏一般放在推拿结束时操作,以免因刺激太强,造成小儿的不配合,影响疗效。

小儿搓法

(1)定义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附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相对用力做快速搓转或搓摩的动作,同时边搓摩边做上下往返移动的手法称为搓法。

搓法可分为单手搓和双手搓操作,单手搓一般用单掌贴于一定部位做单摩挲。另外,用手指的指面在小儿的穴位上来回摩挲亦称搓法。

(2)动作要领:

①操作时肩、肘、腕关节均要放松,要对着用力;搓动时沿肢体或躯干一定方向往返移动,搓动要轻快,移动要慢。

②单指(如用拇指)搓时,常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相对用力,起到协助固定的作用。

③搓法在上肢操作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腰背胸胁时,主要进行搓摩动作;在脐部搓动时,主要进行摩挲动作,称为搓脐。

(3)临床运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放松肌肉的作用。本法主要在推拿(手法)结束时使用,常用于腰背、四肢、胸胁等部位。

小儿捣法

(1)定义 用中指指端或食指屈曲的指间关节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或向上、向外快速挤压、推挤穴位的操作手法称为捣法

(2)动作要领:

①指间关节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

②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要有弹性。

(3)临床运用本法常用于点状穴,如捣小天心等以安神宁志。

小儿捏脊法

(1)定义 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或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的方法称为捏脊法。捏脊法俗称“转皮儿”或“翻皮儿”,又称捏癪。

三指捏:用拇指指端或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将患儿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的手法。

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将患儿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地灵活动作的手法。


(2)动作要领:

①捏拿肌肤多少要适当,过多则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可引起疼痛或滑脱。

②捻动向前时,应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③捏拿手法轻重要适宜,过轻不易“得气”,过重则造成手法不连贯而失去灵活性。

④捏脊时,应先捏肌肤,再捻动,再推动,动作要连贯、协调。

⑤为增强疗效,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进行“捏三提一”的操作,即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1次。最后按揉相关的背俞穴。

(3)临床运用本法具有调和阴阳、通调脏腑、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强健身体和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小儿积滞、疳积、厌食、腹泻、呕吐的治疗,也可用于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小儿脑瘫脊柱无力及抬头无力的治疗。

小儿拿法

(1)定义以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动作的方法称为拿法。简而言之,“捏而提起谓之拿”。

拿法操作方法多样,如五指拿、三指拿等,另外,用中指指端扣拨穴位或双手拇指指端对称用力按压穴位,或用一手拇指、食指指端对称用力按压穴位的方法都称为拿法。

(2)动作要领:

①提捏应沿垂直筋肉纹理的方向进行。

②施力应由轻而重,不能突发用力。

③腕部要放松,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做到“活而有力,重而不滞”。

小儿揉法

(1)定义用中指或拇指指面,或掌根、大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和缓的回旋揉动的手法称为揉法。揉法分为掌根揉法、大鱼际揉法、指揉法。指揉法分为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

(2)动作要领:

①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转动带动指、掌的着力部位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揉动,腕关节的活动幅度可随病变部位的范围而逐步扩大。

②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用力要轻柔。

③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不同于摩法。

④揉动的频率一般在200次/分。

(3)临床运用本法具有宽胸理气、通调经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散热的功效。因本法轻柔和缓,刺激较小,适用范围较广,故常用于脘腹胀痛、胸胁闷痛、便秘、泄泻等胃肠道疾病,也可用于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其中:鱼际揉法用于面部;单指揉法用于全身“点”状穴;双指揉法和三指揉法用于胸腹部、腰背部(如揉膻中、揉乳根、揉龟尾等);掌根揉法用于脘腹部(如揉中脘、揉脐)

小儿摩法

(1)定义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抚摩的手法称为摩法。

(2)动作要领:

①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手掌自然伸直。

②手掌着力部位应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抚摩动作。

③摩动时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频率为120次/分。

④摩法操作时指摩稍轻快,掌摩稍重缓。

(3)临床运用本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等“面”状穴位,如摩腹等。摩法用以治疗脘腹疼痛、食积腹满、气滞及胸胁闷胀等症,具有理气活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通调肠胃等功效。

附:擦法 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体表部位,作较快速的直线来回摩擦,叫做擦法。

小儿掐法

(1)定义 治疗师用拇指指甲或指面重切穴位的方法称为掐法。

(2)动作要领:

①掐法操作时拇指应与穴位平面垂直,不宜偏斜。

②掐时应逐渐用力,以深透为止,注意勿掐破皮肤。

③掐后配以揉法,揉法范围应大于掐法操作范围。

(3)临床运用主要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如掐人中、掐四缝等。掐法具有定惊安神、通关开窍、醒脾的功效。

小儿推法(单式)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或食、中两指在小儿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推动的手法称小儿推法。临床上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运推法及一指禅推法六种方法。

一指禅推法

本法同于成人手法,仅是力度不同。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上肢肌肉放松,不可有蛮劲,手掌虚握拳。主要要领为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

①沉肩:即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②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③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④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⑤指实:拇指的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⑥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⑦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

临床运用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本法刺激量中等,属于平补平泻手法,接触面积较小,作用深透。

运推法

(1)定义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面,从此穴位向彼穴位或在穴位周围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手法称运推法。

(2)动作要领:

①运推法宜缓不宜急,频率约80次/分。

②运推法作用于皮肤,不带动皮下组织。

(3)临床运用主要用于固定手法操作或复式手法操作,如运太阳、运内劳宫、运水入土、运土入水,具有疏通气血的功效。

合推法

(1)定义 用两拇指指面从穴位两旁向穴位中央推动合拢的旋推法手法称为合推法,亦称为和法、合法。

(2)动作要领:

①合推法操作幅度较小,推动时勿向中间挤拢皮肤。

②用力均匀,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

③合推法用力方向与分推法相反,但合推法仅有横向(直线)合推,而无弧线合推。

(3)临床运用 主要用于大横纹的操作,称合推大横纹,具有通和阴阳、行痰散结的功效。

旋推法

(1)定义用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旋动推摩的手法称旋推法。


(2)动作要领:

①操作时仅靠拇指做小幅度的运动。

②旋推频率较直推要慢,约200次/分。

③旋推时用力较轻,仅在表皮做摩法,不可带动皮下组织。

(3)临床运用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的推拿,如旋推脾经、肾经等,具有通和脏腑的功效。

分推法

(1)定义 用双手拇指桡侧面或指面,或食、中两指的指面从穴位中间向两旁做分向推动的方法称为分推法。

(2)动作要领:

①分向推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可忽大忽小。

②分推时动作应轻快,勿像抹法重推,亦不要像捺法重按。

③向两旁分推时可直线分推也可弧线分推。

④向两旁分推直线行走时要求速度宜快,幅度要小,一般频率为300次/分;分推做弧线行走时幅度较大,频率较慢,一般频率为200次/分。

(3)临床运用主要用于线、面穴位操作,如推坎宫、分推大横纹、分推膻中等,具有调和阴阳、宣肺解表、和脾健胃的功效。

直推法

(1)定义 用拇指的桡侧面或指面,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在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

(2)动作要领:

①操作时伸直拇指或食、中两指。

②操作时肩、肘、腕关节放松,用拇指直推时以拇指的外展和内收来完成。

③直推法要求做直线推动,不能歪斜,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应为200300次/分。

④直推时需涂抹介质,用力要均匀,始终如一。

⑤直推用力较揉法轻,应在表皮操作,不可推挤皮下组织。

(3)临床运用 直推法主要运用于小儿面、线状穴位的推拿,如补肾经、补肺经、开天门、推三关等。直推法具有通散功效,主要用于调阴阳、理脾胃、和脏腑。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