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怪病怪治——口冷症

口冷症

广东新丰县邓某,女,49岁,农村妇女。自述半年前因患泌尿系感染,曾服大量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泌尿系感染痊愈后,即感口淡,饮食乏味,继之出现口腔冰冷,如含冰块,甚至难于忍受。曾多方诊治,久服大量附子、肉桂、干姜等温热之品,以及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补中益气汤、独参汤等数百剂,全无效果,心中焦急万分。

患者无寒热,惟觉口腔奇冷,用手探其口腔各处,亦有清冷感。纳差,饮食无味,怕饮水,自觉喉中有痰,难于咯出,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因前已服过大量温补药物无效,细察病情,脉症合参,治以燥湿化痰为主,投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苍术、白蔻、藿香、神曲各10克,甘草6克。服2剂后,有痰涎咯出,但口冷未减。再用上方加于姜、吴茱萸,服4剂后,口冷症除,食欲增进,亦已知味。嘱其再按前方继服4剂,以资巩固。(《新中医》1982年第11期温甫卿报道)

西昌县川兴乡刘某,男,25岁。1个月前因淋雨涉水,外感而发热,但身热而不扬,头昏重如裹一般,周身困重,头痛,流清涕等,后经乡医院诊为感冒,用西药治疗。感冒愈后,觉口淡,饮食无味,继之出现口腔冰冷,舌凉,如同含食冰条,难于忍受,一身仍困重无力,纳谷不香,中脘饱闷,泄泻,日三四次,大便清稀,量少,无臭秽。又经乡、县、地区医院诊为腹泻、消化不良,屡用助消化、消炎止泻西药,仍无疗效,甚感焦愁。询查过去史,平素口多清涎,纳差,常觉喉中有痰,咯出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证属寒湿困脾,治以运牌化湿,方用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泽泻、白豆蔻、炮姜各9克,白术、茯苓各12克,炙甘草6克。服药4剂,口凉减轻,痰涎减少,已不泄泻,饮食增加,其余诸症均有好转。宗原方再服4剂,口凉大减,饮食知味,再服原方2剂而愈。(《新中医》1983年第10期饶宏孝报道)

又有洛阳市郊王某,64岁,农民。自述舌冷如冰1年余。伴有胸闷、气短、心悸、少寐,多梦,咽于,时有汗出,精神不振,小便清长等症状,喝热水舌冷感稍减,饮冷水时舌冷加重,因此从来不饮冷水。舌质黯淡,舌苔白,脉沉缓。曾去多家医院诊治,西医诊断不明,难以对症治疗;中医诊为舌冷症,多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辛温之品,均无疗效。舌为心之苗窍,脉症合参,属心气不足,心阴亏损,阴阳失调所致。治以补益心气,调和阴阳之法。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炙甘草各9克,龙骨、牡蛎、黄芪、丹参各30克,太子参、白芍各15克,五味子12克,生姜5克,大枣5枚。进服5剂,舌冷减轻;继服5剂,舌冷消失,余症亦除。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年第1期李国甫报道)

又有桓台县某女,52岁。自觉口冷如含冰半年。患者半年前因患泌尿系感染服用大量清热利湿中草药,病愈后觉口淡、饮食无味,继之出现口腔冰凉,如同含冰条,难以忍受。多方求治,久服大量附、桂、姜等温热之品,并多次服用人参,未效;又服附桂理中汤、吴茱萸汤、补中益气汤等40余剂,均无效果。患者无寒热,惟觉口中奇凉,用手探之亦有清凉感,纳差,饮食无味,畏进水,自觉喉中有痰,难以咯出,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前医给以大量温补脾肾药物不效,提示不能再用前法。细察病情,脉证合参,拟属痰湿阻滞中焦,治以燥湿化痰为主,投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陈皮、白豆蔻各9克,法半夏、厚朴各12克,茯苓、苍术各15克,甘草6克。服药2剂,展起有痰咯出,但未觉口凉减轻。上方加吴茱萸12克,干姜9克,继进2剂,口凉减轻,痰涎减少,舌苔转薄白。药已见效,嘱再服2剂。口凉已除,食之有味,食欲增进,再进4剂以资巩固。(《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第12期张玉波报道)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