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3)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科学思维
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3.科学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分组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和课件上的图片,使其认识到仅凭感觉去判断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等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许多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讲解
1. 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米 符号:m
2.常用单位: 比米大的:千米(km)
比米小的: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3.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µ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 教师讲解量程和分度值的概念,学生观察图中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单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教师:要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回答
3)如何使用刻度尺?(学生总结)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三)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
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µ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2.长度的测量: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3.测量误差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