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会在三月八号这一天庆祝妇女节,却有很少的人关注,妇女节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进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现代女性过着妇女节的时候,就会想,在中国古代,女子地位这么低下,是不是她们就没有妇女节呢?其实不是的,在古代的妇女节即“女儿节”,是存在的,还不止一个,总共有五个,像我们所知道的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还有我们不太熟悉的三月三也叫“上巳节”,和六月六又称“回娘家节”。
三月初三,古代女子会把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这样就不会犯头痛病,在这一天女子也会出去游玩。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有写到:“呼是日为女儿节。”
古代把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称“女儿节”。这一天,年轻的女子都会在自己的头上插上一朵鲜艳的石榴花,还有些人会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角黍、葫芦等形状,佩戴在女孩子身上。明沈榜《宛署杂记》云:“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明代在《帝京午目歌》中也描述有“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薄角黍榴花辰”。
农历六月六,也可以算是古代的“女儿节”。民俗有言,六月六,请姑姑,也称“姑姑节”是指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被接到娘家歇夏。故事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岳父狐偃狂妄自大,在女婿和女儿的帮助下,看清民间疾苦,后悔和痛恨自己做下的错事,为了表示感谢,后来的每一年六月初六,将女儿和女婿接回家中团圆。
农历七月七,大家都知道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但在古代,这一天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古代女子会摆香案,比瓜果和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巧,展现出各自的心灵手巧,以示她们能成为婆婆们需要的优秀媳妇。
农历九月九,重阳节,大家会有登高的习俗,但这一天古代的父母也会将女儿接回家一起吃花糕,明代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亦称女儿节”。
古代的“女儿节”更侧重在女儿与父母之间情谊的互动,以及未出嫁时,女儿家的娇嫩美好,对未来充满想象;现在的妇女节则是反映出女性的独立意识,显示女性地位的提高。两者虽然意义侧重不同,但都是独具特色的,都是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女性都要好好享受自己的节日,感恩前人为我们的付出和学习前辈的精神。
在此祝愿所有的女生在妇女节都能快乐幸福,祝愿你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新女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