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群众为啥爱到大医院去看病

群众为啥爱到大医院去看病

在我市几所大型综合医院经常会看到那儿的农村病员特别多,让人仿佛置身于“乡镇卫生院”——据了解,类似情况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普遍存在。我国在实行了惠民的“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后,为啥这些基层群众还要舍近求远地不顾大医院的高“门槛”费、低报销比例而往返劳顿地去看病呢?

分析之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基本药物遴选机制尚存缺陷使基层医疗机构缺药现象初显。为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本是实施“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初衷,目前我国由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100%地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由于国家规定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只能零差价地销售“基药”范围内药物,禁止购进和销售非基本药物,因此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可用的药物较以往少了很多,一些对群众有一定治疗效果的药物又不在基药范围内,导致群众在基层看病往往又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得另寻出路。而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冷清相比各大城市综合医院却又患者如织、床位紧张,不少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找关系、走后门,甚至给医生塞红包。基层医务人员认为:实行“基药”虽然价格便宜了,但进入其目录的药物应是诊疗中普遍能用得上、见效快的药物,而非基础、简单甚至是疗效不明显的药物。

(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新医改的本意是政府掏钱购买优质服务,可目前的情况却是政府花了钱没买到“优质”的服务。目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已全部收归县级卫生主管部门,日常运营所得又必须上交财政,医院每花一分钱还得写请示打报告,职工的“福利”也较以往也大幅度减少,因此虽然看起来实施绩效考核后个人待遇有了保障,工资也有“提升”,但医生们却并不满意。基药不挣钱,做基础诊疗也只是挣些“小”钱,做手术既缺设备、人才还要承担较大风险,所以,当面对群众有急症、重症时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都不愿接手,而是往外推、往大医院推……

(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重心已转移。新医改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已从“重治轻防”转向以“预防为主”,工作重点是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且这些工作都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而对医生接诊多少个病患却无硬性考核指标,更无相应的奖励机制,基层医务工作者看病积极性可想而知。

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在目前基层“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基层群众才不得不选择花更多的钱到药品更多、诊疗技术更好的大医院去治病,于是新一轮“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又形成了。

工作建议:

(一)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调整充实基本药物目录,特别应增加慢性病、常见病用药,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尽可能将“小病”患者留在基层。

(二)制定出更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绩效考核机制。俗话讲“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要调动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其服务质量,在坚持“医药分家”的前提下必须建立更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劳有所获”。

(三)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人才培训、医疗设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让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能看得放心和舒心,大病才去大医院诊疗,合理分流病患,真正实现群众“看病不难、看病不贵”的医改目标。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