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大家都知道,每年公历的10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国庆节。但是,你知道,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一个节日吗?虽然,现代有些被遗忘,但在古代却是相当重要。这是一个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与“清明节”、“上元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这个节日就是“十月朔”,又称为“寒衣节”。每年这时候,夹馍君的妈妈都要回家给姥爷上坟。这个节日为什么会被称为“寒衣节”呢?这个时节,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会遇到缺衣少穿的窘境,于是,祭祀时除了供奉食物、香烛、纸钱外,还会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因而称为“寒衣节”。
寒衣(小篆)
叶
01
萌 芽
相传早在周代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就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 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十月朔在明清时演变为“鬼节”,应该与此有关。
十月朔真正作为节日是从秦朝开始的。古代,新朝建立时,一般都要“改正朔,易服色”。嬴政统一全国,认为是自己承接水德而取代周朝之火德。“方今水德之始, 改年始, 朝贺皆自十月朔, 衣服旄旌节旗, 皆上黑。”(《史记·秦始皇本纪》)也就是说,秦朝以建亥之月为正,且崇尚黑色。自嬴政称帝开始,在十月朔日例行朝贺之礼。秦代十月朔的主要礼俗是宴享。《诗经·七月》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等皆可以反映出十月宴饮的习俗。
汉初,沿袭秦制。虽然,武帝始用夏历,但是汉代仍保持了十月朔日朝会宴享的习惯:“虽用夏正,然每月朔朝至于十月朔,犹常享会。”(唐杜佑《通典》卷70)另外,《礼记·月令》亦云:“是月也, 大饮烝。”郑玄注曰: “十月农功毕, 天子诸侯与其群臣饮酒于太学, 以正齿位, 谓之大饮。别之于他, 其礼亡。今天子以燕礼, 郡国以乡饮酒礼代之。烝谓有牲体为俎也。《党正职》曰: ‘国索鬼神而祭祀, 则以礼属民, 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亦谓此时也。”这是说,在先秦时期的农闲时节,天子与诸侯会设宴款待群臣。而汉代,这样的习俗被代之以燕礼和乡饮酒。“国索鬼神而祭祀”的习俗与后世的祭祀祖先也不无关系。
02
发 展
自魏晋至唐,十月朔发展缓慢,习俗亦少。秦汉时期的上层社会十月朔的宴享活动,逐渐影响到了民间。六朝时期,北方民间流行着吃黍臛(音霍)的习俗。
《荆楚岁时记》载曰:“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未详黍臛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 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传》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臛’是也。”黍臛是当时宴享的主要食物。魏晋时期道教兴盛,道教求长生的思想也融入了十月朔节。道家认为十月初一是成物之日,是东皇大帝的生辰,因而会通过祭祀五帝的活动祈求长生。唐朝时期,关于十月朔的记载并不多见,说明在当时,十月朔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但是也有某些地区也有一些习俗。在饮食方面,根据《唐杂录》记载,唐代夔地有食裹蒸(鱼类食品)、燋糖(麦芽糖)的习惯。在服饰方面,武臣穿“缺胯袄子”。除此之外,唐代还出现了农家于次日占麻麦、卜米谷的风俗。
03
繁 盛 期
宋代,是十月朔这一节日发展的繁盛时期。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而且,十月朔还是当时的法定节假日。除官方的授衣之外,祭祀和开炉这两个习俗,几乎是全民参与,所以,十月朔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根据《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记载,当时授衣都是在夏历九月,宋对此做出修改,将其定于十月朔日。十月为孟冬,天气变冷,朝廷授冬衣。《杨文公谈苑》中记载,此日“百官自升朝以上,皆赐夹公服衣著,将士亦是日赐夹袍。将校禁旅亦皆及。唯宗室甚厚。”根据记载,宋初所赐对象为在京的文武官员,所赐衣“止于单袍”因为“太祖讶于冬犹赐单衣,命易以夹服。自是,十大富豪公服,冬则用夹”。而且,所赐衣服也根据品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后来,赐服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在京官员,京外官员也能得到赏赐。吕希哲的《岁时杂记》中记载曰:“十月朔, 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南宋“授衣”时所赐为之物名为衣实为锦且花色品类皆依官品而定。这一日,无论天气寒暖,群臣均要穿服锦袄子夹公服三日或五日以示“授衣”之意。
除了生者授衣的习俗,还有祭拜亡者,为亡者焚送冥衣的习俗。《东京梦华录》中有此类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 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十月朔日“士庶皆出城飨坟, 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 亦如寒食节。”可见,当时的十月朔就如同寒食一样,是盗墓祭祖的重要日子。宋代十月朔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是“开炉”,也就是说从此日开始,便可以开炉设火以取暖,直至来年正月末结束。按照规定,即便是大寒之年,也仅仅延长五日。如同北方一般都会在十一月中旬开始供暖直至来年三月中旬结束供暖。宋朝开炉设火的习俗是模仿佛教的开炉习俗而来的。佛寺会在十月初一开启寮房暖炉以便取暖,称为开炉。开炉之日,主持上堂说法。开炉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有“开炉节”、“开炉会”的个说法。对于宋人而言,开炉节重在宴饮,开炉的同时一般会置酒聚饮,称之为“暖炉会”。《岁时杂记》记载曰:“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脔肉于炉中,团坐饮啖,谓之煖炉。”
04
定 型 期
元明清时期,十月朔的习俗重心又于此日开炉添火变成了送寒衣,故此节也转称“(送 )寒衣节”。宋代以前,寄送寒衣是指为出门在外之人寄送冬衣。但是,到了元代,尤其是北方地区,“送寒衣”逐渐转变为为亡者烧送冬衣之意。送寒衣的习俗并不完全相同,有墓祭的,有家祭的,但以家祭为主。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记录了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有如《送寒衣》所示烧送纸衣的,也有烧送纸钱的,人们认为冥间也如同阳间一样,有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引《帝京景物略》“送寒衣”,注曰: “今则以包袱代之, 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包袱者,以冥镪封于纸函中,题其姓名行辈,如前所云。”实际上,“送寒衣”一词不再单纯指烧送之衣物,而包含了祭祀拜坟之意并最终成为十月朔节的别称。
明清时期,官方还有颁历书的习俗。而且颁历时一般会有隆重的仪式。赐酒、占卜等也是当时的习俗。但是,清朝时,赐酒的习俗流行范围有限,民间并不多见。可见,明清时期,官方举行的十月朔习俗类型比较多样,而在民间则主要是烧送寒衣祭祖的祭祀活动。
知
十月朔的习俗历经变化而最终成为真正的寒衣祭祖的节日。虽然,如今,我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大部分已经不过寒衣节,但是其中包含的思亲祭祖的意蕴不能丢。虽然可能不会祭祖,但提醒家人们添加御寒衣物这样的事情要记得哦~
秋
上一篇
阴宅风水知识详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