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很多大道理,却依然不能执行?
原因是:道理你跟本就没明白。
有时侯我们只是自以为知道,实际上理解的不深。
所以不能付出行动。
最近[认知]这个词很火,维基百科对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指透过思想、经验和感官获得知识和理解的心理行为或过程。
可见,知识和理解中间还有一大段漫长的加工过程。
知行本就一体,正如王明阳所说:
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真正的理解与想明白,肯定会有所行动。
黑格尔也说:熟知非真知。
我们所谓的明白,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
如果对理论知道的不够深刻,
在实践中遇到一点阻碍都会动摇我们的决心。
李笑来在《执行力》这本书中说过一句话:
执行力是想明白的结果。
如果行动是最终结果,那“想明白”就是认知过程。
想明白,是从主动思考到真正理解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经历四个阶段。
第1️⃣阶层:无知,
我们通过感知,获得知识,明白概念,知道
第2️⃣阶层:假知,
我们通过认知,主观感受,明白一点,了解
第3️⃣阶层:真知,
我们通过决策,广度调查,明白很多,反省
第4️⃣阶层:真行,
我们通过行动,深度理解,明白本质,思考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认知就是从认识到理解的加工过程过程。
理解才是最终的结果。也是分辨智能高低的一个标准。
⭕ 认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理解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所以仅仅有了认知是不够的,
还要通过我们的对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这些能力整合。
有了更层的理解。思想认知水平,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待新的规律和知识的态度及理解的也有层次划分。
造成一件事行为态度的不同,取决于理解层次有所不同。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里的上士,中士,下士,
就是理解层级的三个层次。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图2]
这种人听了道理,努力去践行。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图3]
这种人听了道理,偶尔尝试去行动。
「下士闻道,大笑之」[图4]
这种人听了道理,怀疑回避。
想明白是从获得知识到理解事物本质的一个长久的过程。
我们从简单的知道,
通过自己的学习,归纳,整合,关联。
到了理解层,真正理解就有了真正的行动。
我是:爱学习的佐小慧,
专注个人成长领域笔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