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100个思维模型之:复利模型

今天聊聊复利思维模型。 巴菲特这句话听过吗。 “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长的坡和足够湿的雪。” 相信这也是他的人生哲学。 其实这就是复利模型的一个形象地表达。 复利的公式是: 收益=本金 x(1+收益率)^执行次数 如果放在投资领域,收益率足够湿的雪,执行次数就是足够长的坡。 有个很经典的故事。 国际象棋棋盘里有64个格子,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然后下一个格子里放的米是上一个格子的两倍。 如此下来,第64个格子里要放的米是1844亿亿粒,换成重量是5500多亿吨。 没感觉是吧? 2022年全国产粮6.9亿吨,这下能感觉有多可怕了吧。 这个就是复利效应。 在投资领域看,就是长期价值。 那么,本金、利率、执行次数,哪个可控呢? 有些财商老师会跟你分析, 执行次数,如果按年化收益来看,那你自己看看年纪,这个坡能不能足够长。 巴菲特能有那么大收获,跟他投资启动早、活的时间长也有关系。 本金,你现在能用于投资的本金,基本上很难改变,对吧。 那剩下,就只有收益率了啊。 所以,你要不就上我的课,要不就买的推荐的产品,保证你高收益,10%+、15%+、20%+…… 呵呵,这个不想多说 。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都没那么稳定呢。 对于大部分人,我觉得前财长楼继伟的一句话可以听听,“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敲黑板,重点不是6%,而是“保证”两个字。 复利模型背后的逻辑是,循环增强。 做了事情 A,导致结果 B; 结果 B 又反过来加强 A; 不断循环,循环次数越多,A 就越强。 拿做自媒体做个比喻。 发布内容,就会有流量,这是A; 有流量,会引起用户互动数据,这是结果B; 更好的互动反馈,系统会给到更多的流量,这是加强A; 如此循环。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A要拿到好的起始流量。 可以是提高文章质量,也可以增加发内容数量; 具体哪种,看个人选择。 再看个人成长领域吧。 在《五种时间》这本书里,王潇介绍了一种选择方式。 她说的是以梦想为例,最理想的选择应该是 “我热爱的”“高于平均水平”“市场需求”和“复利属性”的交集。 复利属性,就是要能像滚雪球一样增长的事情。 这是说的事业选择。 比如做了十年IT,再去卖水果,就可能没什么复利效益了。 到具体的事儿上。 学习、读书、运动,毫无疑问应该算是有复利增长的事情。 有个说法有意思。 平常我们总听到的: 每天进步1%,一年成长37倍。 这就是用复利模型吗,是的。 听起来有道理,但是不好意思,不严谨。 每天1%,都是同一个方向一个点上才行,这有多难,琢磨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事情都会有收益的影响周期。 采铜的《精进》里把它称之为“半衰期”。 尽量做半衰期很长的事情,比如: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收获一场比赛胜利、找到一位好老师;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阅读、写作、练字、跑步、背单词; 我觉得这也是拉长复利模型里的时间因素。 这是 安洲持续写作第652/1000天,第655篇。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