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儿,喜欢点击关注我。
秉昆是主角,他的哥哥姐姐确实比较牛逼。但因为各自的信仰,虽然在侧面对他肯定是有所帮助的,但实际帮助却不是有限(比如他哥哥如果后面在工作上,例如公安局稍微帮助一点,也可以避免后面的事情,不知道电视剧会不会拍,涉及剧透,不多说)。
另外,秉昆的几个朋友其实是几个很重要的点,反映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和抉择,同时那个时候你的每一个决定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阶级层次决定的开始。
一方面是关于各个人在平时为未来的不可预测的机会有没有做好准备(例如当时恢复高考前自己的准备),包括父母对文化的重视,比如秉昆的爸爸对子女及孙子孙女这一辈文化水平是非常重视的,他判断文化将决定未来的阶层,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另外就是在面对困难时各个不同角色的反应。
小说我还没看完,刚看到2001年,我特别喜欢郑娟,尤其是秉昆出事前,她是一个单纯而乐观且有智慧的女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事情想得特别通透,她能对大部分不顺或困难的事情给你一个乐观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是有充分的理由支撑的。当然,不知道电视剧后面会不会对小说剧情有所修改。
总的来说,电视剧需要一个主角,但你看电视剧反映的东西,不能只关注主角,也要关注他旁边的人,他可以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可以是一个时代其他人的参照物!
也有人觉得郑娟是个高段位绿茶,绿茶始祖级别的那种
看完原著后就会发现郑娟的命运之前一直被别人把握,她遇见秉昆后才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爱。
任何一个女生经历过这些事情,又遇到一个自己爱也爱自己的人,都不能比郑娟做的更好了。最重要的是郑娟很善良很坚强,虽然可能在感情上也会有所谓的“勾引”啥的,但从古至今的感情也不都是带点这种性质的嘛,甚至说咱们现在的感情处理更是要靠小心机小心思。
一开始没穿裤子肯定不是故意的,她家当时那个情况,估计平时也没什么人来。周秉坤当时就看上了,是他自己找的。
周秉昆是郑娟能找得到的最好的归宿。人总要活着,她那时没法挣钱,没有周秉坤,估计只能靠卖了。关键是周秉坤也喜欢她,在那个夜晚之前,郑娟并没有很主动地“勾引”。那个露身材细节及话术是使了些心机的,但其实周秉坤也不是傻子(送上门的春燕都把持得住),他之前应该已经考虑了,能接受郑娟的情况。怎么说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能说完全是郑娟“勾引”了他。
后面郑娟去照顾郑母,周秉坤进去了也没跑(她那时已经能自食其力了)。两年多每天给郑母按摩(这个可是主动的,做不做,做得敷衍不敷衍真的看人品)。真的是一个好妻子。
最后,我觉得郑娟是用了点心机的,但绝不是绿茶。绿茶是钓着人,骑驴找马,只为找到更好的,一有什么事肯定跑得远远的,娶到手也不一定安分。郑娟这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也是自愿的),并且抓住了就不再放手,同甘共苦,不离不弃,这不是绿茶,是好女人。
没有谁是完美的,人性都是自私的。只要不使坏,不坑人,负责任,酸甜苦辣一直陪伴,真心对我,哪怕是心机女又如何?
不好听一点说,秉昆有条件找的那些更好的人,比如春燕,是不可能像郑娟一样在日后无怨无悔地为支离破碎的周家付出不离不弃的,也就是说秉昆其实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说很可能选了个比郑娟更好的,但最后却大难临头各自飞——春燕后期黑化了。周秉昆当年你说出于恋爱脑也好善良也好,意外娶来的郑娟,碰巧成了救命稻草。
他家后来他不听话,媳妇要照顾姐姐的孩子,患病的母亲,还有一堆烂事,不是谁都愿意陪着遭罪的,而这些事都不是郑娟造成的,郑娟却帮上忙了。
郑娟虽然出身凄惨,但周家日后的悲剧幺蛾子和郑娟真没多少关系,周秉昆承担的代价几乎全是他那个姐姐作死做出来的。
周家日后的悲剧和痛苦,主要来源于分崩离析,以及母亲的病,这几乎都是周蓉的问题。
这里就要提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周蓉。其实她打得一点都不烂。她所谓的恋爱脑本质是极其理想化自私的,她始终是在为自己的心情买单,想谈恋爱下乡就下,不想养女儿就塞给别人养,并且她在故事的最后还和蔡晓光在一起过上了好日子,她自己没支付啥代价。她把代价全让自己的家庭支付了,而支撑起她家庭让她妈妈好起来危机时刻照顾孩子的是周秉昆和郑娟。
其实人认定郑娟绿茶或者说理智功利,而周蓉是一个“支付出了代价的傻姑娘”。这种评判本身其实就是基于一种交易思维的,即使郑娟追的只是一个单身男人,她日后也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妻子母亲,但因为周秉昆当时或许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她就是“心机绿茶”。而周蓉是下嫁了,抛去被打倒的知识分子,她就是善良的,傻的,恋爱脑,无私的。这里面就意味着你认可这样一个逻辑:爱情或者说婚姻必须门当户对,并且当事人需要选择硬件上最优解的那个人,不然就是恋爱脑。相反,凡是喜欢上了爱上了比自己强的人,都是有心机,都是一种功利行为。
这种分析方式说白了就是全盘否认真心换真心[捂脸]觉得爱情就是一桩交易嘛。
原著也好,电视剧也罢,从历史跨度来讲,相对属于大部头。跨越50年,在“光荣与梦想”的大背景下,以亲情为主线,对人性的光辉一面进行放大,弘扬“好人传统”。但毕竟是艺术加工,要赋予魂与神,来使作品表达得鲜活一点。如果像国外现代纪实体《光荣与梦想》来写,枯燥的同时,容易得出历史洪流众生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但作品中男主的设计出现,使得“哈姆雷特-周”成为所有人心中的统一代表形象,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消遣追忆也好,情感代入也罢,大家各有所需,而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魔力所在-产生共鸣。但真正宏伟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背景,而正是这点也决定了这部剧的代入感强烈,中青一代需要更贴合他们时代经历的作品才会更容易被“带走”。
最后,鄙人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现有的一些有分量的作品多向历史方向看,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直处于延续的状态,强弱不说,但是很期待立足当下的困扰、适当借鉴过去的史、面向未来的实好虚罢,去探索一下深度,也可赋予灵魂人物。这个应该还有些难度,毕竟是表达当代深度,但更难写的是立足现时代、观前瞻后的作品,也可以用“哈姆雷特”灵魂人物牵引来表现。
这就是人间烟火,这就是你跟我,这样的故事在人世间还有很多。它用一种温润的、缓慢的不动声色的手法,烘托着生活中,最深沉无形的无可奈何。很多故事不一定要有个结果,你要学会试着适应这种无可奈何,学会处理这些小小的、普通的、日复一日的难过,说了太多矫情,不说又太自我,人世间给了我们一个压抑的喘不过气的故事。这是人间的秘密,但不是人间的意义。这些朴实无华的悲伤与你我有关,但我们依然要学着如何不动声色的去面对。在生活的洪流中找寻一点点阳光留下的痕迹,就像学游泳的时候一样,他们会不断告诉你,你要学会自由地呼吸。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