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为四十九岁、肤色白、体格结实的男性。初诊为一九五三年九月三十日。该患者约六年前发生过突然瞬间意识丧失,被诊断为癫痫。后来类似的小发作每天有数次反复。但于一九五0年十一月,出现重度抽搐而晕厥,为第一次大发作。其后于一九五一年的二月、三月、五月,接连出现了大发作。后来的一段时间未有大发作,一九五二年的五月又出现了大发作。
后经某神经科医师诊治,被诊断为低血压,口服某种药物,血压升至130mmHg,小发作和大发作均未再发生。但是停药后,发作马上就又开始。
患者虽不饮酒,但抽烟,嗜好肉食和甜食。癫痫发作后便食不知味。其他有肩凝、便秘、口渴、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血压为104/66mmHg,右侧有明显胸胁苦满,胃部有振水音。根据上证,我投予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芍药和钩藤各3.0克.大黄1.0克。
服药三天后,小发作消失,约一个月后又来诊,血压为130/78mmHg,其后每次给予一个月的药物,持续服药七个月。因居住很远,其间患者本人只来过一次,但大发作和小发作均未发生。后来便失去了联系,不知是治愈了还是再发了,很想知道。
潘姓寡妇,约在更年期(四十七岁)。自觉胸闷有气上冲,突然口不能言,四肢痉挛,仰卧床上约三四分钟,而痉后他无所苦,只略觉疲倦及胸脘郁闷而已。但反复发作,初十多日发,继则二三日发,甚至一日二三度发作。其子邀余诊,至其家,为之诊查。患者面有忧郁之色,体温正常,脉搏亦无异状,听心音亦正常,唯自觉心悸亢进,其时适突然发作,胸胁动气上逆,不能言语,其时胸腹肌间颤动,目中流泪,但瞳孔正常,亦不上视,约三四分钟,渐渐复苏,知觉并不完全脱失,而腹筋拘急,大便秘结。余用柴桂龙牡汤,连服四五剂痊愈。
又周姓妇女,年四十许,月经不调,素有歇斯底里神经质,常来我求诊。一日忽急召余出诊。至其家,患者仰卧床上,目膜不语,指头冷,胸腹间悸动,体温正常,家属谓昏厥已有半小时,还未苏醒,按其腹坚满,大便素艰困,已二三日不下,乃以大柴胡加龙牡汤,不数剂痊愈。此后月经正调,翌年得胎,生一男孩,以前的神经质亦从此改善,已经无须常常求治矣。《叶桔泉经方临证运用》
男性,34岁,门诊号13129。主诉数月前突然头昏失神,癫痫样发作已经3次,悸动惊惕,稍劳累则失眠,头重头昏,胸闷,泛泛欲呕,脉弦滑数,舌微白尖红,小便少,大便干结,证属心神被扰不得潜敛。投予柴胡加龙牡汤,另加天麻,服药5剂后,心神较安,惊惕渐减,睡眠亦较好,后改间日服药,已吸药30余剂,癫痫样失神,数月来不复再发。《中医临床家叶桔泉》
王某,女,16岁,部落村人。自幼未见癫痫,家族中亦无此疾。1982年11月某日,猝然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目睛上翻,四肢抽搐,口吐白沫,10分钟左右,始渐渐清醒。翌日,就诊于某医院,脑电图检查:呈异常脑电图,提示癫痫。一年中,抗痢药苯妥英钠等,按时按量,认真服用,然病证仍频频发生。今由成昂怀老先生介绍来诊。询知胸胁苦满,胆怯易惊,遇事易怒,情不自禁,饮食起居一如往昔。触知腹肌挛急,脐左动气,脉来沉弦。
由脉症观之,证属痛病,似由惊气而来。柴胡加龙牡汤虽为伤寒治方,然下气平惊,宁心安神,其效无出其右者。苯妥英钠等药,久服不效,嘱令停用。
柴胡12g 黄芩10g半夏10g 党参10g 茯苓10g龙牡各30g川军6g 桂枝10g三剂续服。
二诊:大便每日二三行,呈黑脓便,胸满减轻,嘱守方自服药后痫病再未发作,坚持用药三十余剂,胸胁苦满消失,胆怯易惊不再。一年中几次随访,病如入海泥牛。20年后,彼患肾病综合征来诊,知痫病确已根除。《临证实验录》
柴胡
许某,男,5岁。1998年10月初诊。其父代述患儿间断发生抽搐,手足抽搐持续数秒,面色苍白、目视无神,于半年前发作一次。近来间隔为短发作二次,经各项检查均为正常,唯脑电图,提示有异常波型。某院诊为疑似癫痫,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患儿家长因担心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故前来中医求治:素日食纳欠佳,易于偏食,晨起欲呕,二便如常。查:患儿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脉略数,舌尖红,苔淡黄略厚。中医辨证:肝胆郁热,痰浊内生,上扰心神,而致抽搐。治当解郁疏肝,清热安神。本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陈皮、竹茹、钩藤、石决明。水煎温服,进药七剂,肝胆郁热减轻,守方调治二月,嗣后未见抽搐,追访三年,未再复发。《聂氏伤寒学》《名医经方验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