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位作家写道:“这是一个以告别为主题的世界,每个人都走在了告别的道路上。”
年少之时,我们需要跟身边的小伙伴告别。以往那信誓旦旦的承诺,也随着时光的消逝,而化为了过眼云烟。
读完书,出了社会,我们需要跟相伴数年的同窗告别。什么同学之情,什么同窗友谊,那是特别短暂的,终将随风而逝。
在单位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同事,也认识了一堆的朋友。只能说,这些人也无法陪伴我们走到最后。他们,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罢了。
......
人生,就是如此,不断地告别,不断地认识新的人,再不断地挥手再见。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当中,我们品味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看透了红尘的真相。
你我,不仅需要跟外人告别,就连亲人,我们也需要与之告别。
02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在22岁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大城市工作。他立下目标,自己要努力赚钱,让家乡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几年过去了,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也不肯回老家。如此,他就在大城市当中继续蹉跎下去,茫然不已,不知何日是归期。
在他三十岁那年,父母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他一个消息,那就是他的爷爷奶奶,都在近段时间去世了。
想起爷爷奶奶,他潸然泪下。在他看来,自己努力赚钱,就是希望他们活得更幸福。没想到,自己还未赚到钱,他们就离开了。想到这,内心悲痛不已。
过了十年,他已经40岁了。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因为意外而离开了。那一刻,他才彻底明白,在时间面前,一切都留不住,包括跟自己有关系的血脉亲人。
回想起以往的自己,他生出了遗憾之情;审视当下的自己,他觉得自己毫无作用;遥望未来的自己,他看到了自己的归宿,跟这个熟悉的世界告别。
这个人,便是芸芸众生的缩影。
03
古人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木想要停下来,不再摇晃,没想到狂风不答应。孩子想要养活父母,让父母享福,没想到时间和岁月不答应。
为什么岁月和时间,要如此残酷,不答应人们的要求呢?很简单,时光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人们的要求,就发生改变。
就像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以及唐太宗李世民,他们年老的时候,也想长生不老,就派人到处找长生不老药。没想到,他们还是以失败告终。
像这般有能力、有权势的人,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时光和岁月的流逝呢?万物一直在轮转,人间一直在更替,不会因为谁而发生改变。
每个人所能拥有的,仅仅是当下罢了。正如曾国藩所言:“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人呐,就该做到顺其自然,顺应事物的发展轨迹。未来还未发生,我们不要担心太多。过往早已成为历史,我们一笑置之就好。唯有当下的一切,才值得我们珍惜。
04
谈到对于“生命”的态度,其实汉高祖刘邦,比秦皇汉武要积极得多。
刘邦出身于草莽,48岁才起兵争夺天下。在古时候,这般年纪的他,已经算是老人了。年老才事业有成,所以刘邦特别豁达,心态更是乐观到了极致。
史料记载: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高祖生病的时候,皇后吕雉找来了不错的大夫,希望为刘邦医治。大夫在诊断后说,这个病能够医治,皇上不需要太担心。
刘邦不在乎,他感慨地回应:“我出身草莽,身着麻布衣服,手提三尺长剑,夺取了天下。这不是天命吗?若天命在我,我只需自然行事。若天命不在我,就算神医扁鹊在世,也救不了我。”
在刘邦眼中,对待生命和人生,不妨豁达一点,纠结到最后,其实毫无意义。
05
人这一生最亲的,就只有三个人。
杨绛先生说过,过去人过去事,笑笑就好;现在人现在事,尽心就好;未来人未来事,随缘就好。
这过去人、现在人以及未来人,就是我们此生最亲的三个人。
这过去人,涵盖了生命中的仇人、恩人以及过客。这现在人,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眼前人。对于眼前人,及时珍惜就好。这未来人,便是你我对于往后余生最美好的期待,随心随缘随性就好。
正如汉高祖所言“天命”。真正顺应天命的人,接纳过往的人,珍惜当下的人,寄托未来的人。如此,便构成了这一生。
文/舒山有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