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公园城丨川派盆景:一盆一世界
2023-02-28 15:15·锦观新闻
“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实施一周年之际,小锦走进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川派盆景基地,透过川派盆景这个窗口,再次定格公园城市之美。
川派盆景基地,即成都市百花潭公园盆景园,始建于1982年。在大约2800平方米的园区内,亭台、回廊之间,陈列着近千盆形态各异的盆景。以罗汉松、贴梗海棠、银杏、茶花、杜鹃制作的树桩盆景,以龟纹石、钟乳石、砂片石、云母制作的山水盆景,在白墙黛瓦的映衬下,显得别有韵致。
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正是盆景的两个大类。川派树桩盆景,古朴、虬曲,效法于蜀地千奇百怪的植物形态;川派山水盆景则有着高、悬、陡、深的特点,亦是对四川神奇自然风光的再现。
川派盆景历史悠久,1979年,成都文管处发掘的东汉墓中,曾出土一配有木雕荷花的条形土陶盆,这是成都地区现存最早的盆景物证。
五代时期,孟知祥随员梅氏退隐之后,与其子于成都西郊置地植梅,以棕绳仿画意捆缚梅枝,使其蟠曲多姿,由此首创盆景蟠扎技艺。
到了南宋,陆游在诗作《假山拟宛陵先生体》中描绘了制作盆景的过程:“叠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在亲手打造的这一方天地中,他甚至产生了一种“或恐庐山南”的错觉。
浙江人、南宋名臣王十朋有一首题为《剑南盆景》的诗,讲述他得到的一方远来自蜀地的盆景:“山中丘壑如金谷,笔下波澜陋石渠。我有千峰藏雁荡,擎天一柱插空虚。”诗中金谷,为西晋富豪石崇之园林,石渠则为西汉皇家藏书、讲经之处,二者皆以堂皇、精美著称,但在诗人眼中,它们都不如案桌上的千峰耸秀更让人心旷神怡。
盆景之所以为人痴迷,不仅在于它的精致、奇巧,更在于它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与审美。“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盆景以小喻大,处处隐喻着大自然的灵山秀水,寄托着爱好者高洁的精神世界。
在众多的盆景流派中,川派盆景独具一格。成都,是川派盆景的中心,而百花潭公园的川派盆景园则是成都地区三大川派盆景园之一。它不仅多次举办四川和成都各类盆景展,还收藏有曾在中国盆景展、四川盆景展以及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的作品,成为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一道靓丽的景致。
延伸阅读
【易园罗汉松盆景】
易园位于金牛坝路东北侧,占地120余亩,是一座雅致、灵秀的古典园林,全称易园园林博物馆。
易园盆景博物馆建于易园之内,收藏有数百盆姿态不一的、以珍贵名木罗汉松制成的盆景。
【陈家桅杆“川西第一大盆景”】
有“川西民居大观园”之称的陈家桅杆,是位于温江区寿安镇的清代建筑群。大院内有一座小石山独具特色。石山长10.2米、宽近4米,高2.5米,号称“川西第一大盆景”。这座石山,实则是青城山的微缩景观,除了楼台、观廊,天师洞、上清宫及大人峰等青城名峰皆清晰可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大江 摄影/视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冯嘉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