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能开宗立派的名家不多,甚至一个朝代都不见得能出一位,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开始,直到今天,大宗师级别的书法家两只手就能数过来。王羲之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赵孟頫等是影响力最大的几位。
这些人里,批评之声最多、最被大家质疑的恐怕就是赵孟頫了。从他去世后,诸如“奴书”“俗媚”“被高估”“二流水平”这样的负面评级不绝于耳,即使今天,也有人宣扬“赵孟頫的字不能学,学了就变俗”。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何相比其他书法家,赵孟頫收获的“差评”格外多呢?如果我们整理一下后人对赵孟頫的评价,会发现有不少是站在“人品”和“气节”这一立场上的。比如项元汴之子项穆点评:“若夫赵孟頫之书……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纪晓岚认为“赵孟頫以宋朝皇族,改节事元,故不谐於物论。”;包世臣也说“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
这几位明显是站在儒家价值观基础上的发言,“忠臣不事二主”,作为宋朝皇室后裔,赵孟頫在灭了自己母国的元朝做官,简直就是“认贼作父”。他们对赵孟頫的书法的评价并不客观,我们要好好分辨。“奴书”“书奴”之说,只要就是指其人品气节上的不足。
我们再看站在书法立场上对赵孟頫的批评,董其昌批评赵孟頫“因熟而俗”“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冯班认为“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梁巘将赵孟頫与董其昌、文徵明对比,得出结论:“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
其实,这几位看来,赵孟頫有着深厚的古法功底,尤其是对二王笔法的掌握,堪称“登峰造极”,但成也如此,败也如此,赵孟頫在笔画、结体上的细腻严谨、精工妍美,使得他开创性不足,能进入古人门庭,但被拘囿住了。他的字精熟无比,但不论是气韵还是个性上都无法突破王羲之,甚至与“宋四家”相比也略逊一筹。
不过,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问题,我们总是把赵孟頫与王羲之等最顶级名家相比,得出结论“赵不及王”,但除了这几位,赵孟頫的水平已然能冠压书坛,尤其在行书上,更是“非二王不压子昂”。
因此,“二流”“被高估”的评价显然是偏颇的,如果说赵孟頫超越了王羲之,那是“被高估”,如果说赵孟頫能与二王比肩,这并不夸张了。
上一篇
开胯、肩,陆师答疑解惑
下一篇
高低压配电柜操作规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