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李材:肇庆旅游的开拓者!

七星坠落玉湖来,乱点湖光水上栽。

曲径勾连群岛会,碧波承载几山开。

——佚名

说起 七星岩,肇庆人都不陌生!

唐朝李邕一篇《端州石室记》让肇庆的山水名扬天下,可谓是肇庆旅游最早的推广者。

但在李邕时代,七星岩称得上景点的还只是限于石室岩等极少数地方,真正让七星岩初具规模、并被系统开发建设还是400多年前明朝中后期的事。

端溪书院创始人李材

而在这次系统开发建设大潮中,于1571年来到肇庆任职广东佥事、岭西道副史并创办端溪书院的李材又可以算是最早的一位之一。

01

据民国年间郡人黎汉杰纂修《星岩今志》载:“唐、宋代,游人仅限于游览石室一岩。明万历元年(1573年),李材开发玉屏岩、阆风岩等景点,修道筑台,广辟洞阁”。

黎汉杰纂修《星岩今志》封面

其中七星岩最东面的阆风岩,与李材的关系更深,李材不仅亲自命名,而且留下了两方珍贵的题刻。

阆风岩,旧名为“石角岩”,乃七星岩的最东峰。西麓有揽胜牌坊、栖云亭、蓬壶径,径下有“流霞岛”,又名为“钏鼓洞”。洞内的钟乳下垂若帐幔,中有一石,相传是歌仙刘三姐的化身;水满时,洞内滴水叮当作响,如听仙乐。

当年协助两广总督镇守肇庆的李材,第一个给这座山岩命名为“阆风岩”。

今日阆风岩

李材为什么要给这座山峰取名“阆风岩”呢?据说也是受到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相关记载的启发:

“昆仑山三角,其一角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李材化用“阆风巅”而为“阆风岩”,

李材活用“阆风巅”为“阆风岩”,这也从侧面表达了他的文韬武略与雄心壮志。

李材对阆风岩的情有独钟,不仅体现在命名,他还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两方摩崖石刻:“阆风岩”和“流霞岛”。

李材题刻“阆风岩”

“阆风岩”题字石刻,位于阆风岩栖云亭右侧石壁,镌刻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石刻高0.35米、宽1.14米,楷书。

“阆风岩。

明万历元年,豫章李材鼎辞并书。壬戌从士(印)”。

李材题刻“流霞岛”

“流霞岛”题字石刻,位于阆风岩的含珠洞右侧,镌刻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石刻高0.40米、宽1.14米,楷书。

“流霞岛。

明万历元年,豫章李材鼎辞并书。壬戌从士(印)”。

李材塑像(江西丰城同文书院)

在肇庆任职才不过三年的李材,却在七星岩留下这么多印记,这或许并不是偶然的,想必其在繁忙公务之余,定是时常坐舟前来七星岩游览过。

对于肇庆这座新辟的两广总督驻地,他一定有过很多的建设与治理设想。

02

历史不是孤立的,明末的中国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各种新事物、新思潮不断涌现,而当时的广东、肇庆,又可谓是这种时代与社会变动的最前沿——

明朝的两广总督区域

1564年,两广提督吴桂芳将总督府从梧州迁至肇庆,肇庆成为两广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1573年,李材在肇庆府学宫西侧的鼓铸局旧址(今端州城中路167号的广东肇庆中学西北角),即分巡岭西道署的左侧,创办“端溪书院”。

1583年,传奇教士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肇庆,开始了肇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

1608年,20多岁的徐霞客从江阴出发,开启了中国旅游的新时代!

……

肇庆两广总督府旧貌

肇庆七星岩旅游也是如此,在李材开启第一步后,随之进入一波又一波的开发建设热潮。

1575年,岭南副使李开芳开始对七星岩进行开发建设。

1580年,到任肇庆的知府王泮开始对七星岩的山峰和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包括为全部七座山岩系统命名以及开辟景区环湖山路通道以及为全部七星岩点题命名二十景等。

这股建设开发热潮,甚至一直持续到明末,以至明末时人就对七星岩评价很高,说可“与兰亭、西湖、凤台、燕矶比雄于中原”。

来自李材故里丰城的著名学者毛静与我校科研处卢主任一起考察七星岩李材石刻

原来李材在肇庆做了这么多事,从端溪书院到阆凤岩,从罗旁山到七星岩,这是他在肇庆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三年。

他不仅将家乡江西最成熟的书院体制带到了肇庆创办了端溪书院,而且身体力行,促进了肇庆七星岩景区的建设与开发。

他不仅是平定倭寇、扫平叛乱的将军,还是热心教育、在各方面都有开拓之才的奇人大家。

END

原创文章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