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耳熟能详的扬州八怪,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郑板桥,他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为人幽默,行事风格古怪,颇有活佛济公的感觉。
但是你是否知道在扬州画派中,还有和郑板桥一样特立独行的人,他叫做闵贞。
闵贞(1730—1788),江西南昌人,十几岁的时候,双亲相继去世,那时候没有照相技术,父母的音容相貌无法保存,年幼的闵贞开始求助于作画这个方法,凭借自己的记忆,绘制父母的相貌,于是便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因为习画非常勤奋,闵贞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但是没有名师指点,起初也就是个画匠的水平,逢年过节人们都要买画儿回家图个彩头,闵贞便靠卖画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是他对自己所作的父母画像却始终不满意,再加上时间越来越久,记忆里父母的面目也越来越模糊,闵贞常常为此事闷闷不乐。
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有一天在澡堂洗澡的闵贞碰到了一位与父亲长相极为相似老翁,心里便决定通过画这位老者来复原父亲的容貌,可惜当时还未来得及与老人认识变分开了。
此后闵贞经常去这家澡堂,终于在一年后与老者相逢,这次恭敬地将老人迎回家中,描摹刻画,终于有了一幅较为满意的父亲画像。后来,他又在家门口遇见了与母亲酷似的老人家,用同样的方法画了一幅母亲的画像。他将两幅画挂在家中,每日供奉,心中的一大夙愿算是了却了。
然而,闵贞的孝心远不止此,为了修缮父母的墓地,筹措资金,他开始远走他乡。汉口是当时的交通重镇,人口繁多,商客云集,在这里卖画生意好得多,恰好当时的他已得到景德镇陶督的赏识,观摩了大量名家真迹,画作水平得以飞升。在汉口攒够了钱后,他便回到家乡,为父母修了一座气派的坟茔。 即便是这样,闵贞一生的践行的孝道还未结束,他还要请当时的名家给父母写一篇出色的墓志铭。于是他又一次远走汉口,然而在汉口寻遍名士也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恰好这时候,当朝大学士翁方纲写信邀请他去京城,他想到京城名士众多,一定能找到给父母写墓志铭的最佳人选,便欣然前往。
在京城,他在乾隆70寿辰的时候,给前来祝寿的六世班禅画了一幅神形兼备的画像,得到了乾隆的赞赏,从此名闻天下。
然而这些他都不在意,在求的翰林院学士给父母的墓志铭后,便回到家乡。
纵观闵贞一生,可以说都在为一个“孝”字而活,他为了寻找文人雅士出入风月场所,却从来不近女色,只为试探对方才华。
他蔑视权贵,有钱人出重金向他求画,他还要看心情。认识的穷苦人即便不向他开口,他也会将画赠与人家。每次碰上别人家给父母办丧事,他都会悲伤落泪,一次见人家丧事办得寒酸,便连夜作画,第二天卖了钱给人家送去。
他的孝心一直为人称道,对孝的执着,也是对画的执着,人品也是画品。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颗赤诚之心,闵贞才得以位列扬州画派,在后世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