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⑥②④①⑤③B.②④①⑥③⑤C.⑥④①②⑤③D.②⑥①④③⑤[答案]B[解析]结合图表和画线文字,可知首先船箭一体,选②,排除A C,然后是“哥伦比亚”号从箭体分离,由图示可知应该选④。故答案选B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星5号“体型”庞大,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B.鹰号的着陆过程并不顺利,飞船飞过了预定着陆区,前方情况不明,但是两位宇航员镇定、冷静地解决了突发问题。C.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一号”在月球安全着陆,这为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D.“玉兔二号”在月球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玉兔一号”,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学数据,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答案]A[解析]“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理解错误,原文表述是“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可见并未如选项所说“把逃逸塔送入月球轨道”,送入轨道的只有“登月舱”。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等语句,烘托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B.材料二引用我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C.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个”“首个世界第一”等词语,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D.从材料一的成功登陆月面,到材料二“探测到……不同的地下层”,再到材料三的月背征途,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答案]D[解析]A项“烘托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错,原文“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展现了人类对于太空探索的普遍关注和深切期待;B项“对后者提出质疑”原文“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对后者提出质疑;C项“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文中是作者的表述。4.《《月背征途》推荐序》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4分)[答案]①本文介绍了关于月背探测的背景信息,有助于读者理解为何月背探测具有如此重要的科学意义。
②介绍月背探测的科学成就及成果、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价值。③描述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们面对未知风险和挑战的勇敢进发,激励读者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5.“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科学无国界:①中国“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的探月任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地质结构和环境条件,这些科学发现属于全人类,为全球科学界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见解,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全球性和无国界性。②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共享,共同推动人类对月球和宇宙的认识,体现了科学交流和合作的国际性。科学家有祖国:①中国航天人凭借勇气和智慧,成功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不仅是他们个人职业精神和使命感的体现,也展示了他们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②中国航天人的成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国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体现了科学家对祖国的忠诚和担当。③中国航天人的成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体现了科学家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让年轻的陈千里琢磨不透。
B.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C.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D.“现在她可以说了”而“从前没有告诉他”,表明叶桃与恋人相处时也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纪律。[答案]D[解析]选项A“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只是描述场景,并没有直接反映出叶桃的性格特点,更多的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感觉,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陈千里的内心情感和对叶桃的复杂感受。因此,这个推断是不正确的。选项B“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错,根据下文可知叶桃喜欢吃零食更多是为了传递情报。选项C“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错,把“橘红糕扔到一边”是为下文通过保温桶传递情报作铺垫。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叶桃和陈千里在梅花山背诵诗句,既表现出两人的精神风采,也点出时代氛围。B.选择壮汉、狼狗、枪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惨叫等来写瞻园,凸显其阴森残酷。C.描写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笑的细节,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
D.文本记叙叶桃和陈千里在上海与南京的经历,将个人爱情与革命斗争交融在一起。[答案]C[解析]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同情地朝陈千里微笑,包含了对他处境的同情或理解,使故事叙述更加真实细致,不一定是为了反衬紧张诡异的气氛。门房朝陈千里笑,是一种礼貌,为下文拿保温桶买糖芋苗时没有被检查送出情报埋下伏笔。8.文中画线处说“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又说“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①两人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②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③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9 .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答案]C E H
[解析]根据原文意思: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或者利用句式,都是四字短语,句式整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答案]A
[解析]燕尔:通“宴尔”,快乐的样子。原意是弃妇诉说丈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用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快乐的情景。也作“燕尔新婚”、“宴尔新婚”。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答案]D
[解析]选项“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错,原文“。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是说太子的做法和魏文侯类似。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译文:我派人寻求您们已经好几年了,您们躲避我,现在您们为什么主动跟我的儿子交往呢?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译文: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解析]
(1)翻译重点:“数岁”“辟逃”“从”
(2)翻译重点:“却军还众”“犯”“贤”“高”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3分)
[答案]
①以礼待人,赢得尊重;②以德治国,注重人心③重视人才,尊重贤能
[解析]
分析关键在于理解“敬厚”“式”“却”等词,并结合背景进行解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答案]C[解析]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而且虫鸣声并不是“突然传出的”,而是诗人“惊见”的,说明他原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虫鸣声的出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过“卧闻刁斗起连营”一句,描绘了军营中紧张的备战气氛,暗示了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也构成了他“白头心事”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白头”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已经步入晚年,岁月的流逝使他的头发变白,结尾用“惭愧儿童话请缨”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寄托,然而,由于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为国家效力,这使他感到惭愧和无奈。这种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对自己的无奈,也进一步体现了他的“白头心事”。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如此。
[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答案]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但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问号在这里增强了语气的强烈程度。相比于陈述句“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和这雨”,使用问号使得整个句子更具情感色彩和说服力。它传达了说话者对于不打伞以更好地感受云和雨的强烈愿望和坚定态度。②问号起到了引发思考的作用。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读者或听众被引导去思考为什么打伞会辜负了云和雨。这种思考过程促使人们去关注云和雨的美丽与意义,从而加深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尊重。同时,也让人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过于依赖工具或设备,而忽视了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和体验。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治疗情绪障碍的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21.诸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案]①虽然身体疲累,②都有时间做高强度运动,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C.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D.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问家。[答案]C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