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1979年的一天,从事外事旅游工作的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经理刘禄曾赴美国访问。那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去美国的中国人还不是很多。51岁的刘禄曾和同事来到纽约一家很有名的餐馆就餐时,戏剧性场面发生了。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她发现有一名美国中年男子总是偷偷打量自己。突然,这名男子好像鼓足了勇气冲着刘禄曾说,“请问这位女士,你应该来自中国吧?”

刘碌曾看到这个男人后觉得有点眼熟,但是心想自己在美国又没有亲戚,于是就如实地回答了男人的问题。谁知男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竟然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说:"我记得你姓刘,还当过兵,更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官!您不记得我,可我还记得您?在你们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您以战胜者的身份审讯过我,我当过您的俘虏呀?"

刘碌曾想了好一会才想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当年的战俘居然还记得那些特殊的日子。

这个男人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故事要从头说起。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1928年12月刘禄曾出生在上海的名门望族,祖籍安徽。她的曾祖父是晚清淮军名将刘秉章,当过四川总督,外祖母也是当地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家庭生活优越,在长辈的教育下,她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法律系,当时东吴大学用的是全英语教学,所以刘禄曾的英语非常流利。

由于祖父的成份问题,刘禄曾想加入解放军文工团的念头被打消了。

刘禄曾只好在东吴大学工作,但是内心想当兵的愿望从未忘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方便翻译敌军的各种情报和文件,更好地和敌军俘虏沟通,当时各大高校紧急号召在读的英语系大学生赴朝鲜参战。

或许是天赋和兴趣使然,刘禄曾虽然不是英语系,却能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而且当兵也是自己一直的理想,于是主动报名参军,投笔从戎。成为了兵团政治部敌工部的一名女翻译。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行军的路上除了危险,几乎谈不上任何生活条件,冻土豆,压缩饼干硬的几乎崩掉大牙,还要随时改变前进路线和队形。但刘禄曾等人都克服了下来,就这样在最快时间内到达了预定阵地。

踏上朝鲜战场时,刘禄曾等人就闻到阵阵硝烟的气味,目之所及都是耀眼的火光。

她与其他从上海来的伙伴一起在防空洞内睡过几天,洞里一根稻草也没有,他们只能席地而躺,夜里很容易被冻醒。

刘禄曾初到战场时,便见到飞机狂轰乱炸,四处血肉横飞的场景,吓得全身发抖。

刘禄曾抵达朝鲜后,随部队驻扎在里朝鲜中部一个叫做“球场”的山区村镇里面,这里是我军俘虏管理团收容所所在的地方。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刘禄曾抵达朝鲜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命令,要她阅读我军缴获的大量美军的军事文件和宣传品,并将之翻译成中文。不久之后,一批又一批的美军俘虏被押了过来,刘禄曾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了。

她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文件和情报、监听敌台并审讯俘虏。在这些工作中,最难的就数审讯俘虏了。一些美军士兵虽然被俘,但一看到审讯他们的竟然是这么年轻的姑娘,都变得傲慢起来,有的人甚至对着刘禄曾吹起了口哨。

刘禄曾不卑不亢,用熟练的英语和美军战俘聊起了家常。她熟知法律和西方社会的实情,常常在聊天的过程中加入“灵魂拷问”,经她审讯过的俘虏许多到后来都痛哭流涕,为自己参加了这样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感到后悔。

在一次审讯中,她询问一位美国士兵,为什么自己的家那么温暖,不在家里享受幸福,一定要跨越大洋来这里破坏别人的家呢?经过交谈得知这位俘虏参军也不是自愿,是为了抵掉刑期,刘禄曾严肃地说道,“你在自己国家犯的是小罪,来这里屠杀别人的人民,犯得则是大罪,人民的法庭是要重判你的”。

刘禄曾的话让这位俘虏第一次感到人生大义,开始深思这场战争是否真的和自己国家宣传的那样正义。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在这个时期,刘禄曾与美国下士詹姆斯·伯特纳相见了,此时的詹姆斯·伯特纳心里面还有许多的情绪,还是很看不起志愿军的将士。在被俘后,总是担心自己被处决,平时审讯时也不积极交代。

刘禄曾的出现,仿佛让詹姆斯·伯特纳看到了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刘禄曾主动找到詹姆斯,用英语与之交流,让其更好地了解到了志愿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向他普及了志愿军优待战俘的政策,打消了詹姆斯心中的疑虑,让其更好地认识到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有一次,詹姆斯生病发烧,不想吃饭,看守他的战士以为他开始抵触战俘生活,因此对他态度不好,刘禄曾得知后主动找到詹姆斯,得知他真的在生病发烧,于是主动为詹姆斯找来药品,帮他治疗。也因为刘禄曾的举动,使得她在詹姆斯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拯救生命的恩情,让这位美国士兵铭记了一辈子!这是如何深切的感激之情以至于让26年后的詹姆斯·柏特纳能立刻认出刘禄曾!

自从做了审讯员后,刘禄曾便经常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并不断的总结经验,提出新的工作重点,并定期向上级做汇报,她认为瓦解敌人心理防线,使其产生厌战情绪的宣传十分必要,并主动申请进入坑道最前线,每天宣传反战信息,在心理和精神上与敌人作斗争。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此时,24军守在三八线前沿,急需一名能在前线对敌人喊话的宣传员,以此来在圣诞节前对敌人发动一次政治攻势,从心理上瓦解他们。

此时的刘禄曾,已经是一个有两年军旅生涯的老兵了,她主动提出要上前线,领导批准了她的请求。穿过层层封锁,刘禄曾终于来到了前线。就这样,刘禄曾作为上甘岭前线坑道唯一的一名女兵!

刘禄曾的任务:前往24军的敌工部门,利用麦克风和无线电,打消敌人志气,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和动员士兵,争取我军的主动权。

白天,刘禄曾拿着一个长柄喇叭,透过坑道的洞眼,用英语向着距离不足100米的美军喊话:“不要在美国侵略朝鲜的非正义战争中送死!”

而晚上八点,则是固定的电台播送时间。刘禄曾充当音乐节目主持人,向敌军播放美国歌曲,播送美军士兵的家信和家属来信,以此瓦解敌人士气。

刘禄曾洪亮圆润的声音,优雅的谈吐,被美军称之为"夜莺"。战斗结束后,很多敌军俘虏竟提出想要见一见每天都要收听的播音员小姐。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刘禄曾也有一次险些丧命,那是她在阵地待了20天后下山休整,可是在路上正巧碰上了美军的突然轰炸,刘禄曾穿得很多不怎么跑得动。

一直艰难地跑了20分钟,感觉到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其中一块弹片从她身旁擦了过去,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

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火箭炮掩体,刘禄曾连忙冲了过去,进了洞后整个人都瘫软在地,这时才发现里面已经隐蔽了不少人。当这些人看到刘禄曾时都很吃惊,“好多人说‘小鬼没死,万幸、万幸’。”

当时除了要防御敌人的偷袭,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大雪纷飞,最低甚至到了零下四十摄氏度。有一次,雪大的都把防空洞洞口封住了,差点出不去。幸亏一位前来联络的朝鲜小战士奋力挖开雪,这才得救。

还有一次,百年难遇的山洪引发了泥石流。当时刘碌曾正与战友在一条小河对岸山坡的草棚工作。敌工科长发现情况不对后,立马扛了两根树干横在小河上,让她们快点过河。谁知她们才刚过完河,对面那个草棚一下子就被大水冲走了,村庄也全被淹没了。

就这样苦熬了几个月之后,上甘岭战役取得了胜利。从此之后,战场上的态势彻底扭转了,美军也终于认清了现实,我国在谈判桌上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在朝鲜战场上,刘禄曾除了经受残酷的战争和纷飞的战火,还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在战争中找到了真正的“另一半”。

刘禄曾的爱人名叫艾奇,两人在战火中凝结和升华出了真正的爱情。艾奇来到朝鲜后,在九兵团政治部青年部工作,刘禄曾是团小组文娱委员。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接触越发频繁,从友谊升华成爱情。

在朝鲜战争打完以后,1953年10月,刘禄曾回到了阔别三年的祖国,开始在南京军区工作,靠着娴熟的英语水平和不懈的努力,她后来被任命为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经理。

她和艾奇在战火中播下的爱情之花终于开花结果。同年11月,两人正式结为夫妇。

刘禄曾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刘禄曾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美关系也由之前的敌对变为了友好,两国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由于当时时代的原因,她的工作环境一直不太理想,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直到后来国家开始重视国外旅游行业,她才得以运用自己出色的英语能力以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

1979年,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博士的带队下,刘禄曾一起前往美国出差。

在参观过白罗克仓博物馆之后的冷餐晚会上,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士时不时向他们投来注视的目光。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刘禄曾这才把这一位穿着体面、文质彬彬的男士,和26年前那个暴躁固执的美国大兵联系起来。

原来博纳特返回美国后痛定思痛,摒弃了原来小偷小摸的恶习,开始改变自己,最终将赚到的所有钱开了这家餐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詹姆斯回忆起那段历史,不免有些唏嘘,他说自己本来已经对人生没有了期待,然而在战俘营里,看到中国人热爱生活的模样,也激发了自己,尤其是在刘禄曾的开导下,他又重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

詹姆斯对刘禄曾说:“中国人民是真正热爱和平的,是真正的朋友,人民都是不希望战争的。”

在临走时,博纳特一直感谢这位中国的人生导师,也让刘禄曾的心里受到了极大的感动。

26年后,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在纽约餐馆被当年美战俘一眼认出

经此一见,双方对那段记忆都有了最终的交代,而从事翻译工作半生的刘禄曾也在2022年2月16日离开了人世。

而像是刘禄曾与伯特纳这样的战地情谊,则是那场战争留下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暗示着和平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所有发生过的都是历史,但在中国的祖辈沿袭之中,那段记忆却永远鲜活,所有战士们的形象也是永远伟岸。

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日的太平盛世。有了先辈们的榜样,年轻一代的我们,才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