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欧洲最美的皇后,也是最不幸的皇后。
她的美貌能平息叛乱;她与奥地利皇帝法兰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的故事,是整个欧洲宫廷史上最动人心弦,也最引人伤感的罗曼史。甚至,许多人一辈子渴望的人生成就,我们的主角──茜茜公主(Sisi),在十五岁时就已经全部解锁了。
茜茜公主到底是何许人呢?一八三七年的圣诞节,小名茜茜的伊丽莎白.欧根妮出生在南德的慕尼黑。她的父亲虽然贵为公爵,但其实就是个长期赋闲在家的贵族,平常只喜欢写写诗、弹弹琴;某天闲来无事,他甚至在院子里盖起一座马戏团。
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茜茜公主,很自然地习惯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过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随着时间流逝,一八五三年时,在远方的帝都维也纳,茜茜的姨妈,同时也是奥地利帝国的皇太后苏菲,正为儿子法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婚事操碎了心。
照理来说,皇帝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确认帝位继承人本应不是这么紧急的事才对,但皇帝刚好遇上了一次暗杀行动。那年二月的某天,法兰茨.约瑟夫皇帝正沿着皇宫城墙散步时,一名手持匕首的人正打算从背后攻击他。
不过很幸运的,当时正好有一名妇人远远看见有人拿着匕首靠近皇帝,立刻大声叫了出来。听到叫声,皇帝正转身想看看发生什么事,没想到匕首迅雷不及掩耳地迎面而来,不偏不倚刺中皇帝军装上的金饰。
虽然整场刺杀行动有惊无险地结束了,但从那天起,担惊受怕的太后更勤奋地想为约瑟夫物色一位皇后。左思右想,她找上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是茜茜的母亲,并打算把茜茜的姐姐海伦娜送到皇帝身边。
几个月后,皇帝会在德奥边界的皇家避暑胜地举办家庭聚会。在这个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盛装出席的海伦娜翩然出现在皇帝眼前,接着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这时,意外却发生了──
海伦娜确实盛装出现在皇帝的晚会上,但皇帝完全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喜欢上她,而是整晚都看着穿着样式简单的粉红色长裙、脸上带着天真浪漫神情的茜茜公主。皇帝和她跳了一支又一支舞,等到舞会结束时,也把花束献给了她。
后来,皇帝请求母亲去探探姨妈的口风,想知道茜茜对他是否也有一样的意思。
茜茜同意了。因此在隔天──真的是隔天,两人就举行了官方订婚仪式,并且订在隔年的一八五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举行婚礼。举行婚礼的日子很快来到,在婚礼前三天,整个慕尼黑特别为了茜茜公主举办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她也一一向自己的亲人告别。最后在众人挥手祝福中,泪流满面地和父母登上马车,开始为期三天的旅程。
众人艳羡、主角崩溃的世纪婚礼
茜茜公主一行人终于抵达维也纳后,整个城市的钟都响了起来。第二天下午四点,在维也纳总主教的主持下,婚礼在奥古斯丁大教堂举行。这座十四世纪建成的教堂已用红色的天鹅绒装饰,并在一万五千枝蜡烛的光辉照耀下,由五十名主教共同见证婚礼的宣誓仪式。双方交换戒指后,教堂屋顶响起了礼炮,来自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女公爵,正式成为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皇后。但是外表会骗人,看似梦幻的婚礼,其实远远不如表面上这么美好……
其实大家想想看就知道了,这一切对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来说压力有多大。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十九世纪舟车劳顿三天后,先是在林茨歌剧院观看了以她为名的剧目《伊丽莎白的玫瑰》,接着是合唱团表演和盛大的火炬游行。当时茜茜想必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她还是努力打起精神。
好不容易等到婚礼结束,茜茜公主的任务却还没完,她还得回到宫殿去接受贵族妇女的祝贺。根据当时的场景描述,此时的茜茜早就已经体力透支了。她筋疲力竭、面无表情,而且完全词不达意。但根据宫廷规矩,在皇后没有开口前,任何人都不得随便开启话题,整个仪式只好在一片尴尬下继续进行。到最后,终于有两位茜茜公主认识的表哥来到她面前。
茜茜简直就像在汪洋中找到一块浮木似的。她立刻收回自己的手,跳下座位亲吻他们的脸颊、拥抱他们。这样的行为让侍从官极为震惊,立刻严厉地制止了茜茜,表示在这样的仪式中,皇后只能伸手让他人亲吻。
也许是因为连日的疲惫,再加上在大庭广众下被纠正的羞耻,终于让茜茜崩溃了。她泪眼汪汪地离开大厅,留下一整群贵族面面相觑;而这也为接下来的各种八卦花边提供了养分,将让她在接下来好几个月里成为众人的笑柄。事情还没结束,给茜茜最后一击的,正是自己的婆婆─皇太后苏菲。当她在房间里终于等来自己的夫婿时,没想到却是婆婆带着自己的儿子走到床榻前,还一直待到他们就寝后才离开。隔天早上,夫妻俩吃早餐时,她又看见婆婆走了进来。这一切在在告诉茜茜:宫廷没有隐私,他们夫妻永远没有独处的时候。不管什么时候,婆婆都会一脚插进他们之间。
皇冠、珠宝、华服,还不如一个好婆婆
结婚才没几个月,茜茜简直就要发疯了。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婆婆:“我真是受够了那个恶毒的女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的,她不断批评所有我爱的人,而且会不断不断挖出你所有的事情。”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媒体的统计,有七种婆婆特质是媳妇最无法接受的,诸如控制欲超强啦、超爱唠叨啦、有严重传统思想、把媳妇当空气、怕儿子被抢走、洁癖,还有一天到晚问“什么时候要生小孩”之类。通常只要出现其中一种,整个家就可以被闹得鸡犬不宁。
而我们茜茜公主的婆婆,总共占了六种。
事实上,皇太后苏菲本来就是一个思想老旧的人。正如同历史学家暨传记作家碧姬.哈曼(Brigitte Hamann)所说:
“……苏菲大公妃整个人仍沉浸在十八世纪的思想中。她对个人主义、在宫廷领域中牵扯私人情感等事都不抱什么好感。这和她的儿媳天差地别。有次她甚至写信给梅特涅首相的夫人,指出一个人最好不要相信‘每个人的个性具备任何意义’,因为她一再发现,即使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取代了,也不会对世界产生任何一点点改变。”
苏菲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儿子,现在,她也要把茜茜“压”成皇后应有的样子。在她眼中,茜茜根本就是个不合格的皇后,缺乏必要的训练:穿着、对奥地利历史的教育,还有应对进退的技巧。婚后第一天的早餐,茜茜公主就这样泪眼汪汪地离开餐桌。
身为皇后,茜茜唯一的任务就是生下帝国的继承人。所以当茜茜怀孕后,皇太后急忙写了一封信给儿子,要儿子叮嘱皇后,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仪态,而不是太过关心那些鹦鹉。太后成功了,鹦鹉被移出了茜茜的寝室,但太后却完全没发现背后伤心欲绝的茜茜,只吩咐她:没事就把自己的肚子露出来,国民需要看见怀有身孕的皇后。
总算等到小孩出生的日子。如果生出的是男孩,帝国继承人就有保障了。生产时,茜茜紧紧握着皇帝的手,亲吻着他,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焦急的皇帝。在这动人的一幕里,皇帝也流下了眼泪。接着,小孩出生了──
让众人大失所望,生下的是名女婴。
早在孩子出生前,皇太后就已昭告天下:无论茜茜生下来的小孩是男是女,都将由自己肩负起养育的责任。她甚至把育婴室建在自己的寝室旁,而且没经过茜茜同意,就把孩子命名为“苏菲”,以感谢孩子的祖母(也就是她本人)。当茜茜想要去看女儿时,太后则会跟在旁边,从头到尾紧盯着她们。
茜茜爆炸了。她向丈夫提出严正抗议,不幸的是,这一点用也没有。等到二女儿吉赛拉出生后,茜茜才终于夺回一点点抚养权──最后,他们终于商定,冬天时,两位小公主可以待在茜茜身边;到了夏天,小公主们就回到美泉宫,由婆婆抚养。
一切看起来总算有好转的迹象。在皇帝写给母亲的信中,谈到大公主苏菲是个快乐、活泼的女孩,时不时会“喏喏喏”地笑着,还会把脚放到自己的嘴巴里。但就在两边的火爆气氛即将平息时,茜茜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大到甚至必须用自己的一生来弥补。
一八五七年,皇帝计划访问匈牙利。茜茜公主早就表现出对这个国家的浓厚兴趣。在她的印象中,匈牙利人精通骑术,充满生气和活力,远比装腔作势的维也纳贵族有趣得多;而且她决定要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把两个小孩也带去。
尽管皇太后对此提出了严重抗议,但是一家四口还是踏上了轮船,前往布达佩斯。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五月,但是表象会骗人,在春风里苏醒的,不只是生命的活力,蠢蠢欲动的疾病也随之而来。
在旅程中,两位小公主都开始出现了发烧和腹泻的症状。不过随行的医生认为,小公主的身体并无大碍,茜茜只是反应过度而已。只是随着时间过去,二女儿吉赛拉的身体虽然逐渐好转,但两岁的大女儿苏菲情况却越来越危急。她的体重急速减轻,还不时因为痛苦和颤抖蜷曲身体。一八五七年五月二十九日,苏菲小公主终于停止了挣扎,在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远在维也纳的宫中,太后焦急地等待着孙女的进一步消息。最后,她收到皇帝写的信:“现在,她已经成为天堂里的小天使了……”
回到维也纳后,整个王室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接下来的人生里,茜茜皇后都没有真正走出丧女的悲伤。女儿死了,而自己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苏菲皇太后发疯似地痛斥皇后,这也成为后来茜茜彻底放弃与婆婆争夺抚养权的原因。她的孩子──包括一年后诞生的帝国继承人鲁道夫王子,全都被送回皇太后那里。
没想到,小小的鲁道夫王子继承了茜茜多愁善感和崇尚自由的个性,在父亲刻意为之的军事教育下,下一个悲剧已经默默地浮上台面了。
魂断梅耶林
自从失去长孙女苏菲后,婆婆便再也没办法相信茜茜,因此,一八五八年,小王子鲁道夫诞生后,便被带去给太后抚养,但太后对孙子的教养,就跟对待皇帝如出一辙:在小王子达到就学年龄后,她便委托一名严谨的将军兼任教师,训练小王子学会纪律、服从等军人必备的品格。
但鲁道夫不具父亲那种木讷正经的军人气质。他天性敏感,也较为脆弱,在这种不近人情的军事教育下,鲁道夫幼小的心灵开始急速枯萎,虽然最后在茜茜的严厉要求下,鲁道夫终于得以解脱,但似乎已经太迟了。
随着鲁道夫逐渐长大,他很快就显露出自己注定会成为和父亲完全不一样的皇帝。他是个坚定不移的自由派,这种政治思想起缘于一八七七年、他陪同母亲茜茜皇后一起前往英国时,而这趟旅行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这趟旅程中,英国贵族在国家政治所扮演的角色使他深受启发:王党和工党这两个对立却并存的政治力量,似乎说明君主制与民主制可以共存在一个国家内,同时发挥作用。六个星期的旅行结束后,自由主义已深深烙印在他脑海中,他还把自己的感想写成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最后以《奥地利贵族以及其宪政使命》为名出版。
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与保守父亲的隔阂似乎越来越深。王子非常不满父亲放任宗教势力入侵至教育领域;而相反的,也不断有重要的宗教人士指责王子与某些危险的自由思想家来往密切。尽管鲁道夫在父亲的压力下娶了比利时公主,但婚姻极其不幸。他曾写信给教宗以求离婚,却遭到父亲严厉禁止。而同时,王子婚后的各种风流韵事,也让父亲感到难堪。
最后,离维也纳四十公里远的梅耶林,成为王子宁静安详的心灵家园。在这个被森林层层环绕的地方,阳光穿透密集的树叶,在地上撒下一片片光斑。只有偶然的微风才能打破这里的寂静。但最后谁也没想到,王子竟选择在这里咽下最后一口气。
一八八九年新年后,父子间长久以来的矛盾终于演变成剧烈的争吵。报纸上出现一篇强烈反对普鲁士的文章,由于王子一直以来明显的反德倾向,鲁道夫被认为是背后的始作俑者。
这篇文章一发出,立刻被认为是奥匈帝国释放的讯息,气疯了的皇帝立刻把鲁道夫叫来询问。没人知道房间中发生了什么事,但鲁道夫离开时怒气冲冲,他的父亲却明显情绪低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沮丧。
一月二十九日,鲁道夫缺席了家中的晚餐会。到了隔天,一辆从梅耶林来的出租马车火速驶进皇宫,说有急事要禀报皇帝,但就在宫廷相关人员听到消息后,脸色发青地表示:“这不能由我们任何人来说,必须由皇后亲自向皇帝开口。”
于是,相关人员便带着来访者前去面见皇后。刚开始,正在上希腊文课的皇后正打算回绝:“请他之后再来吧。”
“禀报皇后,这不能等。这是从梅耶林来的,有关王子的重大消息。”
皇后立刻会见了来访者,并得知:几个小时前,他们发现王储与自己的情妇死于梅耶林一间锁得紧紧的房子里。
茜茜几乎立刻陷于崩溃,而这时门后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正是皇帝本人。“等等!别进来!”
茜茜大喊。手足无措的皇帝只好在门外待了一会儿。待情绪稍微回复后,茜茜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对门外的女官说:“让他进来吧,愿神保佑我。”
她打起最后一点精神,向丈夫通报了自己儿子和未来皇帝的结局。没人知道她是怎么开口说出这个可怕的消息,但是当皇帝走出门时,他的头垂得低低的,真正成为一个垂垂老矣、心碎的男人。
从现有证据看来,鲁道夫王储确实是为爱殉情,但皇帝夫妇永远都不会知道了。此后,皇后再也没有从悲伤中回复过来。王储从一出生开始,就身处巨大的压迫中。“如果我可以让鲁道夫回来……”她对皇帝说:“我希望他是女儿身,而不是王储。是的,在他还非常非常小的时候,他就被带离我们太远太远,被扔到一个和正常童年完全不同的环境里……”
悲伤的皇帝
皇后开始远行。
一直到现在,许多旅游行程都跟随着她的悲伤足迹。她的旅程从家乡巴伐利亚、瑞士、葡萄牙、西班牙,甚至到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与埃及。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她总是穿着一袭黑色衣服、打着一把皮制阳伞,并用一把棕色扇子遮住脸孔。而当茜茜在外旅行的时候,法兰茨.约瑟夫只能透过书信与她联系。从一八九○到一八九八年这八年间,皇帝总共写了四百七十四封信,除了一些家常事务以外,皇帝对她的思念也跃然纸上。
时间就这样过了八年,一八九八年春天,皇帝和茜茜在绝美的阿尔卑斯山碰面。四十六年前,他们就是在这个如画的地方相遇,但如今茜茜很快又要出门远行,而这也是法兰茨.约瑟夫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
一八九八年九月十日,茜茜正准备登船时,突然被一名年轻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用一把锉刀刺伤。在惊慌之下,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受伤的严重程度。其他人赶忙跑过来询问:“陛下有没有受伤?有哪里痛吗?”
“没有、没有,谢谢你。”茜茜回答:“这没什么。”
但是等到上船、解开束衣时,茜茜却开始失去意识、缓慢地跌落在地。她的头无力地垂在身旁的女伯爵胸口,众人马上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女伯爵用尽全身力气大喊:“水、水,还有医生!!”
过不了多久,一封电报立刻送到了美泉宫。这时,皇帝正好在写信给茜茜,这时一名伯爵走了进来,脸色苍白。
“皇帝陛下,我有坏消息要给您……”
接到茜茜受重伤的消息,皇帝整个人跳了起来。他既讶异又迷惑。茜茜生病还可以理解,但“伤”是从哪里来的?他马上下令:“一定还有更进一步的消息,电话、电报!去找更多资讯!”
不一会儿,电报马上就来了。皇帝心急如焚地打开,最后,他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皇后已经过世了。”
他整个人瘫坐在写字台前的扶手椅上。他缓缓、缓缓地说着:“在这世界上,我已一无所有了。”
他看着窗外风光,声音逐渐变得轻柔。
“……没有人知道,我有多爱她。”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投稿邮箱:wxmeishu@foxmail.com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