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培养一个钱钟书是要多久吗?
答案是1000年。
在中国有一个传奇家族,历经千年不衰,从这里走出了钱钟书、钱穆、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钱承旦、钱文忠等等无数的文化豪杰,说他是千年名门望族,江南第一世家毫不为过。
钱氏家族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传承生命力?源于钱氏始祖钱流定下的家训。江南钱氏的始祖是古代始国时期的五吴越王钱流。
你也许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写的一句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隐。在有一年的春天,钱留的妻子回娘。迟迟未归,于是他就写下了这最深情的九个字,意思是说,妻子你看,路边的花已经开了,你可以一边欣赏着花,一边慢慢地回来了。这短短的九个字,是催促,是问候,也是思念,温柔了整整1000年。
钱留给后代,留下了一部前世家训,里面有一句话,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正是由于这种对于读书传统的重视,才造就了一个千年家族。1000年以来,名人辈出,尤其到了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的现象,尤其是出现了大才子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生于无锡,小时候抓阄啊,他从一堆的物件当中唯独抓住了一本书,于是给他起名为钱钟书,意思是钟爱读书的意思。
在无锡钱氏家风的影响之下,钱钟书小时候饱读诗书,除了完成规定的作业之外,父亲钱基伯还会要求他读一些古文名著,每天抄写八首古诗,这位钱钟书打下了一辈子的学问基础。著名的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是钱钟书的叔父。
有一次,钱穆先生的新书国学概要要发表,就邀请钱基博作序,而钱基伯则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钱钟书。钱穆先生读完这篇序言,深感观点独到,笔法老练,竟然一个字也没有做改动。直到这本著名的史学名著发表之后,也没有人敢相信这篇序。原来是称自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去生。
后来钱钟书19岁时考入清华大学,他曾立志要横扫清华图书馆。对于钱钟书来说,图书馆就是最好的一所大学,他成了图书馆借阅量最多的一位读者,他甚至对于图书馆熟悉程度让很多图书馆员自愧不如,他不用检索就能熟悉的说出哪一本书在哪一室,在哪一架,在哪一排。他还特别爱做读书笔记,以至于当时很多清华的学生争抢着去读他的笔记,这样就省去了自己很多读书的时间。
在抗战期间流亡途中,钱钟书依然手捧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朋友走进去想看他读的究竟是什么书,结果发现竟然是一本英汉词典,这么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他竟然可以捧在手中一阅之久,钱钟书由于读书太多,竟然还被几位教授聘请为的知识顾问,甚至有时候还去替教授代课。
在清华大学毕业时,校长罗嘉伦邀请他。读研,结果被钱钟书无情吐槽,他说在整个清华,已经没有哪位教授能教得了我钱某人,因此他被誉为清华第一狂人,民国第一毒舌,甚至就连王国维、鲁迅先生都遭遇他的无情吐槽。但他唯独对一个女人无比的甜蜜温柔,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你,他就是杨绛。
在清华图书馆里面,22岁的钱钟书遇见了21岁的杨绛,两个人一见钟情,钱钟书开门见山,直接问道说我还没有订婚。而杨绛的回答是,好巧,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曾经给钱钟书写微风情书,上面只有一个字,怂,意思是你的心上有几个人呀?而钱钟书的回信呢?也只有一个字,您意思是我的心上只有你。钱钟书与杨绛二人相濡以沫63载,他们最浪漫的事就是钱钟书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念给杨绛听。
钱钟书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呢?如果你不读书,即便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一个邮差。1998年88岁的钱钟书离开人世,无锡的学生们为他折叠了上万只白色千纸鹤为他送行。钱钟书与杨绛这一生,与世无争,淡定从容。
我们会发现,读书读到最后,就是为了更加宽容的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正是这种淡定与从容之声,他们走过了无数艰难岁月,书籍和阅读陪伴了钱钟书和杨绛的一生,而读书也让他们的灵魂连接彼此,更让他们有机会跨越时空的限制,看到更广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