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api酱在一档综艺中,公开了她和丈夫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方法。
她跟老胡,恋爱10年,结婚5年。
她是上海人,老胡是陕西人,按理说他们过年该回谁家的问题应该很棘手。
但他们从来没为此操心过。
因为和其他夫妻不同的是,他们自相恋到结婚,直到如今有了孩子,双方父母从来都没见过面。
每逢过年,她跟老胡也是各回各家,各自陪伴各自的父母。
不是不关心对方,而是觉得这么折腾没必要。
“对于男方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儿子是最重要的,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女儿是最重要的。
女婿要不要带回家,儿媳妇要不要去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各自陪各自的父母。”
不得不说,Papi酱的话简直人间清醒。
想起前些天,朋友跟我说过自己的经历,那段时间她因为身体不适要住院。
但好巧不巧的是,那段时间,她公公也因为身体不舒服,要来北京动手术。
朋友很难处理,住院这件事她本就瞒着爸妈,可不去接公婆多少也于情理不合。
左右为难间,妹妹来了,自告奋勇替她去了。
又是跑高铁站接人,又是全程在医院陪伴,生怕怠慢了姐姐的公婆。
这件事过后,朋友很感激妹妹,总是有意无意表达感谢。
可妹妹只说了一句话:
“姐,你别放在心上,只要他们对你好就行,我累点没事的。”
一句话戳中朋友的心窝。
是啊,其实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婚后男方家人对待儿媳好,为的,也不过是在父母不能陪伴时,儿媳能对儿子多一分体谅。
而女方父母对女婿好,为的,也不过是在遇到事情时,女婿能让自己女儿三分。
这世间的血缘关系大抵都是这样。
放在父母亲情的血缘关系上,也是一样。
对于大部分离家远行的孩子来说,照顾好家人,是要比过年回谁家的争论,更重要的课题。
当然,每一种新型相处方式兴起的同时,网上总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Papi酱的婚姻观下,也是这样:
第一种声音说,这是年轻人的新型婚姻观,能够接受。
有人列举了自己的例子,说她跟老公都是外地人,俩人在上海工作,一个家在东北,一个家在安徽。
一南一北两地折腾,难免带给日后生活诸多矛盾。
虽然他们结婚前都说好了,一年回一边家里,可每当买票的时间一天天逼近之时,俩人还是忍不住年年爆发争吵。
作为双方家里的独生孩子,他们每年争吵的话也无非就是那几句:
“我去你家,我爸妈不就是孤寡老人了?”
“十一不是去你家了吗?过年为啥不能去我家啊?”
年年如此。
最后总要在一方的妥协下,闷闷不乐地回家过年。
有人说,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过年都是喜庆的,可对于这部分不得不跟着另一半回家过年的人来说,过年的每一寸欢乐,都有可能浸透他们的悲伤。
当然,这样的磨合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妥协。
朋友@小乐跟我说,他们婚后几年,秉持着谁都不亏待的态度,一直都是两边跑的。
每年放七天假,三天放在路上跑,剩下的四天,就一边分两天,轮流过。
走马观灯似的走完亲戚,人基本也就累散架了。
他俩这样折腾了三年,第四年孩子出生了,终于不用两边跑了,俩人都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但凡亲戚问起就说:“孩子还太小没法折腾,她得搁家看孩子呢。”
棘手的问题总算暂时得到了解决。
要不是因为在意周围人的目光,他们也想像Papi酱一样各回各家。
毕竟,大过年的,谁不想回自己家啊。
与此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
很多年长点的人都觉得:这种婚姻没有人情味,没法接受。
前卫是前卫,但不提倡。
因为不是每个父母都如他们父母般开明,也不是每对夫妻都如他们般自由。
听过一个江西妈妈的讲述,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大的。
家里的儿子,不管娶了哪里的媳妇,过年一定要带着媳妇回家。
因为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他们家的传统是,除夕这一天,全家人要齐聚一堂。
自己家里本身就是独生子,结婚就意味着要承担家庭责任了,如果不在场,她跟孩子爸爸的脸上会非常没光。
她觉得几千年的传统都是这样,她不反感儿子跟着儿媳大年初二回娘家,但就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俩人必须得回来招待亲戚。
和她抱有同样意见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只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两边孩子都少的时候,过年回谁家,确实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去年过年时,我们后台就收到读者倾诉。
有妈妈说,她有两个女儿,一个结婚五年了,嫁去了新疆,一个结婚两年,虽然就在同省,但因为刚生了孩子,见面的次数也并不多。
她本以为两个孩子长大了,自己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可现在,女儿女儿回不来,外孙外孙得留在男方家,她每年除夕,能等到女儿一个视频电话,就觉得很幸福了。
有次过年前,大女儿跟她打电话,说原本今年要回娘家的。
可票都买好了、东西都备齐了,孩子突然高烧不退。
他们虽然心里着急,可面对孩子的病痛,还是不得不将回娘家的日子一推再推。
那一年,她跟老伴心里也着急,想着飞过去看看女儿和外孙吧,可家里还有双方老人,真是想走的走不了,想回的回不来。
每次过年看着空荡荡的屋子,都感叹为什么当年生的是女儿,更后悔将女儿嫁去了那么远的地方。
从此,见一面都是奢求。
你看他们的想法——
孩子想过年回自己家,没有错。
父母想让孩子过年回来,也没有错。
那谁都没有错的事情上,怎么会产生这么多矛盾,和这么多人心里的不平顺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
当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那么,真正面对这件事时,又该怎么办呢?
答案其实要从两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是结婚前的观察。
众所周知,结婚前,男女双方都会去对方家里考察一番。
比起财富、房产这些一眼看得到的东西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有一点:
对方的父母相处是否和谐、是否开明、能否给到你足够大的空间。
尤其是对家庭相隔较远的家庭来说,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你想想,无论男女,当你中秋、端午、春节想要回趟自己家时,对方丝毫不考虑你的感受,只知道拿着规矩压你,跟你说:不行,你留在我家,是我们这里的传统。
不用想都知道,婚后你该承受多么大的委屈?
第二个方面,是结婚后的磨合。
两性专家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说亲密关系中矛盾的本质问题,是权力的争夺问题。
是你在大部分问题上都独断专行地认为:Ta必须听我的。
这么一来,矛盾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要知道,每对伴侣之间,一定会存在差异性,婚姻之所以产生矛盾,是因为很多分无法接受这种差异,执拗地认为:当你与我产生分歧时,就是你不对,你就得听我的。
于是,要么“忍”要么“吵”,成了大部分家庭对待这种差异的方式。
时间久了,难免产生各种矛盾。
而聪明的家庭会怎么做呢?
博主@60岁的万岁哥 说过一个观点:
谁家的锅底都有灰,谁家的日子都一地鸡毛。
在出现问题时,关系和谐的夫妻家里,都会有一个特别善于处理问题的人。
要么是女方不和丈夫一般见识。
要么是男方不和妻子斤斤计较。
大家的生活不会差太多,那会差在哪里呢?
差就差在,当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是否同样考虑到了对方的感受,又是否能够互相为彼此做一些妥协。
婚姻最大的陷阱,就是试图让对方为自己改变。
而婚姻经营好的诀窍,则在于两个主动解决问题的人的互相体谅。
明白了这一道理,再来回看过年回谁家的问题,你会发现,虽然它依旧是个棘手问题。
但要想解决它。
不能是男方心里想着:如果你不跟我回去,亲戚会嘲笑我连媳妇都拿捏不住。
也不能是女方心里想着:我凭什么丢下我爸妈去你家里生活啊?
而是要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就做了一些“前置性”的解决方案。
就拿papi酱和老胡来说吧,很多人都说papi酱这样不守妇德,拿了彩礼却不尽儿媳妇的责任。
但实际上,papi酱和丈夫结婚的时只是简单的领证,没要彩礼、没举办婚礼,就连度蜜月也取消了。
他们所住的房子也不是男方家里花钱买的,而是俩人共同出资买下来的。
所以,他们和对方家里亲情淡漠,也情有可原。
像我的一个朋友,也是这样的处理方式。
当初在为婚姻购置房产的时候,原本说好的男方出60%,女方出40%。
但就在要交首付的最后一周,男方突然遇到点问题,手里的现金少了10万,女孩心里很难过,回家跟父母哭诉。
没想到女方家长丝毫没犹豫,立刻卖了几笔理财产品,补齐了这10万。
安慰女儿说“咱们不怕花钱多,咱们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以后不会抬不起头。”
至于过年回家,女方家长更是毫不在意。
“只要孩子健康安全,他们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会支持。”
所以你看,婚姻生活很大层面上,都会是两个人、和两个家庭的相互磨合。
很多事情也不能用一句“结婚就好了”来解决。
结婚,其实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开始,它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难题。
只有两个人多为对方考虑一点,背后的两个多为孩子考虑一点。
而不是强硬地“你必须要怎么样”来压制和管束,家庭的相处就会更和谐一些。
文章最后,想问问你:
在你们家,是怎么处理婚姻关系中遇到的难题呢?你们今年过年会回谁家呢?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解决方案,相信它会帮助更多处于婚姻难题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友善处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关系,都能与一人,携手相伴到老。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上一篇
颈椎病很严重怎么办?
下一篇
颈椎病能做牵引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