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喜欢夜读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此时无人打扰、自由自在。大概深得夜读之乐。夜读还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不择环境,不讲条件。也正是如此,人们总能发现他的人生在读书中总充满乐趣和惊喜。
鲁迅:读书有六法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三是专精。四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可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问自答。五是背书。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六是剪报。用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鲁迅从童年直至去世,终生与书为伴。对于读书方法,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钱钟书:要想记得住,就得做笔记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此方法他受益一生。
陈寅恪:读“老书”、读“原典”他认为,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他用阅读规划人生的启迪。
钱穆:须全读不宜选读,盼能背诵
据说,钱穆先生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
马一浮:要读书,先定心
马一浮认为,读书贵以“定心”。“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在他一生中此方法坚持不懈。
顾颉刚:质疑法 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管我们的思想。读书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第八位冯友兰:读书四法 冯友兰先生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是四字,:精、解、知、明。精,即“精其选”。解,即“解其言”。知,即“知其意”。明,即“明其理”。
冯友兰常说: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学会善思明辨,懂得阅读是为了让自己与高远目标越来越近,想想毛泽东主席的一句名言:有利的情形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阅读是每个人实现远大目标的精神保证。
在茫茫的书海里,轻轻的捧起我们心中最美的浪花,马不停蹄的将自己的人生在阅读中修炼得丰富而圆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