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合唱指挥基本姿态

图片

指挥动作的三个基本要求:(一)放松:(二)准确;(三)美观大方。

如何才能放松

1.如何站立—双脚站立的放松

两脚切忌用“立正”姿势或者八字式站立,这样两脚及身体就容易显得僵硬紧张,最好是比“稍息”的姿势还再放松一些,站成“丁”字步:左足稍竖着前站,右足稍横着后站,两足比“稍息”还可距离再远一些。这样两脚可以轮流用力,如右足用力,整个身体可以向后或向右略为倾斜;如左足用力,可将整个身体向前或向左略为倾斜,这样就可获得前后左右自由的倾斜或移动(两脚不离地)。站立也是指挥的一种基本功夫,唯有这样站立,才能即使站上30—45分钟也不会显示得特别疲劳。(如图一)

图片

2.如何安排手的姿势—手掌、手腕的放松

指挥主要是手腕与前臂的运动,细分起来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肘部、上臂都是有着有机的联系,而手掌永远是起主导作用。

在指挥过程中手掌应该保持一定的姿势,这个最好的姿势却与平日生活中的手势反其道而行之。生活中的握紧拳头最易使人感到有力,但容易显得紧张。平时中指、无名指、小指总是呈弯曲状(是长期握拳习惯所形成)。指挥的手势应该把中指、无名指、小指略为放开,略呈翘起的姿势,大拇指、食指可仍稍微弯曲(有人主张将大拇指、食指指尖捏成一个小圆圈)。大拇指后部的手掌面应与手腕成一平面,而小指、无名指、中指后部的手掌面应略翘高,与大拇指后面的手掌面不在同一个水面平上。(如图二)

图片

各手指应自然弯曲,与学习弹奏钢琴相同,以每个手指上的每一个关节都能被明显地显簬出来为宜。如果有一个关节成了一条直线,关节消失,这就说明这样的手指姿势是不正确的,应迅速改正。

3.双手如何挥动——手臂的放松

指挥时两手活动的方向多为上下挥动,往下挥动时,丝毫不要用力,应是由于地心引力,物体自然下落的结果,这样才能取得放松的效果。手臂下落至通过拍点后,双手又被反射力所致而产生往上弹起的动作,这时虽需要用些力量使双手支持持续往上挥举,但应该记住这种力量主要是反射力所引起,是有一定的反射弹力作用,而不是另外使劲用力上提。上下摆动一般可分为三层次:

(1)以手腕关节为挥动中心(图三A);

(2)以肘关节为挥动中心(图三B);

(3)以肩关节为挥动中心(图三C)。

请记住任何时候向下挥动的手臂都不能用力下压,往上挥动也只是反射弹起,可稍用力

支持而已,这样才能保持在上下挥动时始终保持放松的感觉。(如图三)

图片

(A)拍点建立在腹部前面的基本练习

身体放松直立,两脚站立成“丁”字形,两臂自然下垂,前后摇晃,然后丝毫不紧张地将双

手手掌放在腹部前面,作为练习预备姿势的拍点位置。(如图四)

两手要摆好如图二的放松指挥位置,两手平放,两手背面呈一水平面,上臂可紧贴胸的两侧,前臂贴在腹部两侧,两手臂的上臂与前臂约略构成对称的145度至160度的钝角(不能太直,也不能过分弯曲)。

(a)上臂、前臂都不挥动,以手腕为中心,只让双手的手掌上下自然挥动击拍,注意每一拍双手的手掌下坠以及立即向上反射弹起即为拍点,可以用口数按两个的节拍来练习拍点击拍,注意口数节拍的时间必须与拍点的时值全部吻合。

(b)以手臂中的肘关节为中心,让前臂上下挥动。当双手手掌经过拍点(拍点仍在腹部前面)往上反射时,反射弹起的动作可稍放开,前臂可以自由活动,可以随之往上反射,但前臂仍贴着胸的两侧不能动。这样双手可以反射弹动到胸部前面的位置,同样的按两个八拍练习,每拍前臂挥动时,手腕的拍点也要挥动,而且前臂的下坠与往上反射,恰恰都是由于手腕上的拍点的下坠与反射弹动的一致而带动前臂上下的挥动。

(c)以肩的关节中心,当双手通过拍点(拍点仍在腹部前面)往上反射时,现在可以让整个手臂都上下挥动,上臂也不再紧贴身体。要注意两手可以最高反射弹起至与头顶相齐的位置,每一拍的手臂可以挥动一次,也必须有一个拍点,或者可以说手臂的上下挥动就是由于手腕上的拍点自然下坠和往上反射弹起时所带动引起的。记住双手最低的位置仍在腹部前的拍点上,最高的位置位于与头顶平行的头顶前,双手始终保持并放在一个平面上的姿势,手心要继续向下,不能向前,不然就不是指挥姿势,而成了举手投降的姿势。同样按两个八拍的时值做击拍练习。

这里必须着重说明两点:

其一,指挥击拍时双手的活动范围不是在指挥者身前的垂直面上,而是在身体前面的一个斜坡面上,即双手在腹部前可紧贴身体,双手逐渐高举挥动时就逐渐离开身体,升高至与头顶齐时,双手离身体已有40至50厘米左右的距离。指挥者站立时仿佛前面有一个较大的谱架,谱架必须是坡面的,而指挥者的手也必须沿着坡面上下挥动,当双手下坠时离身体最近,双手上升高举时离身体最远。(如图五)

图片

其二,指挥击拍的上下动作,绝不是一上一下的等速运动,恰恰都是变速运动。当双手从高处自然下坠正好向拍点击拍时,应是加速运动,即离拍点越远时原来动作较慢,离拍点越近时动作速度加快,构成加速过程。而当击过拍点后,反射动作开始,离拍点较近时双手往上弹起挥动速度尚快,离拍点越远时,指挥往上反射速度也就越慢,这就形成了减速过程。我们也可以说拍点是自然下坠和反射弹起的分水岭,离拍点距离近,动作速度快,离拍点距离远,动作速度就减慢。所以我们说指挥的上下动作不是等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如图六)

图片

(d)恢复以肘关节为中心,与(b)全同,再做两个八拍时值的练习,这时要恢复上臂紧贴身体不要晃动,只让前臂上下挥动。

(e)再恢复以手腕关节为中心,与(a)全同,再做两个八拍时值的练习,这时上臂、前臂紧贴胸、腹两侧,只让双手的手掌上下挥动,各种练习始终要突出每一个拍的拍点的存在。

学员们可以根据需要,做以上完整的练习多次,每次可用口数十个八拍的时值。

(B)拍点建立在腰前面的基本练习

身体放松站好后,双臂自然下垂前后摇晃,最后双手停放在腰前作拍点位置,成为预备姿势。由于指挥上下动作路线是建立在斜坡上的原理,双手在腰前作为拍点预备时,双手必然离身体约有20厘米左右的距离。这个抽象的拍点要固定下来,不能任意移动,特别是不能上下晃动,整个以这个拍点做指挥基本练习时,每一拍都要通过这个拍点。(如图七)

图片

(a)与(A)中的(a)相同,以手腕关节为中心,做两个八拍的练习。

(b)与(A)中的(b)相同,以肘关节为中心,做两个八拍的练习,记住拍点在腰前,不在腹前(如在腹前就太低了)。

(c)与(A)中的(c)相同,以肩关节为中心,做两个八拍的练习,记住“拍点”在腰前,不要落在胸前(如在胸前又太高了)。再因为双手最高只能举至与头顶齐的位置,而拍点却已由腹前提高至腰前,所以当以肩关节为中心,而做双臂上下挥动时,挥动的幅度要比(A)中的(c)略小。

(d)恢复(b),再做两个八拍。

(e)恢复(a),再做两个八拍。

整个练习可用十个八拍来完成。

(C)拍点建立在胸前的基本练习

同样身体放松站立,双手前后放松摇晃,双手提高至胸前为拍点位置所在地,并作为练习预备姿势。胸前的拍点比腰前的拍点距离身体更远,约30厘米左右。作为拍点不能自由晃动,每一拍都需要通过这个固定的但又是抽象的拍点。(如图八)

(a)同(A)、(B)中的(a),以手腕关节为中心,双手手掌做上下挥动,注意手必须保持平放的姿势(即前面讲过的图二姿势),拍点要始终在胸前,不能下晃至腰前,做两个八拍的练习。

(b)同(A)、(B)中的(b),以肘关节为中心,随着手腕挥动,前臂可以上下挥动,上臂原则上不动,但难免被牵制着挥动。坚持拍点在胸前位置,不能上下自由晃动。

(c)同(A)、(B)中的(c),以肩关节为中心,做手臂(上臂、前臂)的上下挥动,记住当双手停留在拍点时,还算是离身体最近的,当双手高举至头顶相齐时,双手离身体就更远了一些。同样原因,由于拍点已进一步移高(至胸前),而双手高举时最高仍不超过与头顶平行的位置,故手臂的挥动范围或幅度比前更小。

(d)同(b)。

(e)同(a)。

整个练习可用十个八拍来完成。

(D)拍点放在并肩的位置

双手离身体最远处,也是最高的拍点处,这是专为指挥快速音乐时用的基本练习。

(如图九)

图片

(a)同(A)、(B)、(C)的(a),以手腕关节为中心,上下挥动,速度要比原来的时值几乎快一倍,也做两个八拍的练习。

(b)以肘关节为中心做上下挥动练习,原则上还是前臂可动,上臂尽量不动。但因为这种位置的拍点已不可能再有以肩关节为中心的上下击拍,因为拍点已甚高,双手高举时又不可能超出头顶,故不可能有如前面(A)、(B)、(C)中(c)的练习。所以如果在做(b)的练习时,当前臂上下挥动时,稍微牵动了上臂的晃动,也是允许和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D)中的(b)与(c)已混合在一起。

接着又是(a)的练习,还是做两个八拍的练习。所以这种拍点的基本练习只可能占六个八拍的时值。

通过基本练习可以小结如下: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的重量,都是由于地心引力所引起,所以指挥中所有强拍(包括收拍、合拍、延长音等等,均将以后详谈)都是手臂自然下坠,通过拍点,双手又反射弹起(向上直线或向外弧线)所致。

指挥图式的线(直线或弧线)又由拍点所引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指挥的手势也就是拍点的艺术。

文字|合唱指挥(节选)

图片|网络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