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血虚和阴虚

中医认为,血是水谷经过气的作用转化而成,其生成与心脾、胃、肾有着密切关系,生成后的血由心、肝、脾分别主宰其运行管理和储藏,故有心主血生血、肝藏血、脾统血之说。血与气关系密切,不仅血的生成与气有关,而且血的运行,亦靠气的推动,故此,气虚常导致血虚,血虚亦有气虚存在,补血时应照顾到补气。

血虚包括贫血、神经官能症,某些虚弱症,月经不调等症,常可表现为面色不华或萎黄、心悸、眩晕、气短、疲乏无力,指甲色淡、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经后腹痛、脉细、舌质淡等。对于血虚,可选用当归、白芍、熟地、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紫河车等药物治疗。

由于血虚时常伴有气虚存在,因此,在选用补药时还应适当加些补气药物如黄芪、党参、鹿茸、甘草等。这样常可增强补血药的效果。常用的补血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龟鹿二仙胶等。

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多从热化。这是由体质因素所决定的。肾阴不足,阳气偏盛,气浮于外,皮毛松泄,易致外邪侵袭。若气候寒暖失常,或不知慎养,则可感受外邪,导致本证发生。肌表受邪,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但邪气伤人,从同气相感,故肾阴不足,易感风热,纵然感受风寒,邪气多从热化,故发热微恶风寒;外邪侵袭,邪气上干,则头痛;肾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润,则口干咽燥;阴不敛阳,虚热四散,则五心烦热;脑为髓海,耳为肾窍,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盗汗为虚热迫津,遇夜加甚所致;腰为肾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别入跟中”,肾阴不足,故见足跟痛。阴虚兼感可见舌质红,脉浮数。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