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范蠡、伍子胥与大六壬

《吴越春秋》列入史部,据传有二十卷,现存十卷。

一部《吴越春秋》带有深深的六壬烙印。从伍子胥逃遁到勾践灭吴,无不是以六壬为趋避依据,是为神器。

吴越春秋第3卷记载,伍子胥其父伍奢,三世楚忠臣。楚庄王时,伍奢直言进谏。其时“庄王……沉湎于酒,淫于声色。....令曰:有敢谏者,死”。于是伍举(即伍奢,伍子胥之父)进谏曰:“有一大鸟集楚国之庭,三年不飞亦不鸣。此何鸟也?”于是庄王曰:“此鸟不飞,飞则冲天;不鸣,鸣则惊人。”伍举曰:“不飞不鸣,将为射者所图,弦矢卒发,岂得冲天而惊人乎?”于是庄王弃其秦姬越女,罢钟鼓之乐;用孙叔敖任以国政。遂霸天下,威伏诸侯。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君臣都以喻意于物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而伍奢冒死进谏,胆子大的不是一般。楚平王时,伍奢又进谏,平王又采纳。坏事都是坏在馋臣的手里,当时费无忌怂恿平王娶了太子建的老婆为妻,又不断暗示平王杀太子建。伍奢又进谏,“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就这一句话,把他送进了囚牢。平王想斩草除根,又使人召他的两个儿子进宫。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众位看官,这里伍奢评价自己的儿子说“此前知之士”。因为伍子胥精通六壬,所以,说他是前知之士。果然,使者到了伍家以后,伍子胥占课不吉,劝他哥不要去。史载: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今日甲子,时加于巳,支伤日下,气不相受。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其时,六壬课甲子日干上戌支上申,正是君臣不睦之象。可惜的是,伍尚没有听伍子胥的话,伍子胥独自逃了,以其时课为斩关,故得逃出生天。而伍奢和伍尚都被杀了。

第7卷载:越王勾践五年,入吴称臣,给吴王夫差干小工去了。史载:夫斫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王登远台望见越王及夫人、范蠡坐于马粪之旁,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王顾谓太宰嚭曰:“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曰:“为子赦之。”众位看官,这个嚭也是个馋臣,伍子胥后来就死于此人之手,此人收文种之财,所以,事事为越王创造条件。吴王想赦越王,越王又高兴又害怕,怕吴王反悔,于是让范蠡占六壬课。范蠡起课后是这样说的:范蠡曰:“大王安心,事将有意,在玉门第一。今年十二月,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戊,囚日也;寅,阴后之辰也。合庚辰岁后会也。夫以戊寅日闻喜,不以其罪罚日也。时加卯而贼戊,功曹为腾蛇而临戊,谋利事在青龙,青龙在胜先,而临酉,死气也;而克寅,是时克其日,用又助之。所求之事,上下有忧。此岂非天网四张,万物尽伤者乎?王何喜焉?”其时,戊寅日得支寅加干课,寅蛇发用,又正时为卯,是为天网四张。所以范蠡说,大王就安心地在吴国继续做牛做马吧,别高兴了。

果然,伍子胥进谏,吴王又将勾践囚了起来。三个月后,吴王又想放勾践,子胥曰:“何大王之言反也?夫虎之卑势,将以有击也;狸之卑身,将求所取也。雉以眩移拘于网,鱼以有悦死于饵。且大王初临政,负玉门之第九,诫事之败,无咎矣。今年三月甲戌,时加鸡鸣。甲戌,岁位之会将也。青龙在酉,德在上,刑在金,是日贼其德也。知父将有不顺之子,君有逆节之臣。大王以越王归吴为义,以饮溲食恶为慈,以虚府库为仁,是故为无爱于人,其不可亲。面听貌观以存其身。今越王入臣于吴,是其谋深也;虚其府库,不见恨色,是欺我王也;下饮王之溲者,是上食王之心也;下尝王之恶者,是上食王之肝也。大哉,越王之崇吴,吴将为所擒也。惟大王留意察之,臣不敢逃死以负前王。一旦社稷丘墟,宗庙荆棘,其悔可追乎?”吴王曰:“相国置之,勿复言矣。寡人不忍复闻。”伍子胥得甲戌日干上亥,(毕法赋言,蛇虎遇庚丁纵空亡不可解,申白虎,一旦填空祸事即发)。于是劝吴王不能放掉勾践。吴王夫差却因勾践吃了他的大便,以他为忠义,觉得对他不起,于是,不听伍子胥之言,将勾践放回去了。

勾践逃到半路,史载:至三津之上,仰天叹曰:“嗟乎!孤之屯厄,谁念复生渡此津也?”谓范蠡曰:“今三月甲辰,时加日昳,孤蒙上天之命,还归故乡,得无后患乎?”范蠡曰:“大王勿疑,直视道行。越将有福,吴当有忧。”由此句可知,勾践与范蠡学了不少六壬的本事,此时甲辰日日上辰,勾践才说“孤蒙上天之命”,因课得斩关,又逢龙虎,嘿,所以是上天有放人之意呀。当然,范蠡是神仙级的大师,所以,他一眼透出本六壬课的精髓,说“越将有福,吴当有忧”。此不是恭维之言,是以课论课。当是时,贵登天门,神藏杀没,是六壬中难得的少有的吉时。(由此处可知六壬择日的原则,《壬归》先贤郭子晟说过“若遇甲戊庚日,则六神固藏,四煞固没矣,他日则煞可藏,神不没,所以尤未为当。”)

伍子胥后为吴王所杀。伍子胥死后,越王以范蠡孙武为帅,(此二人皆精于六壬),择选良机,终于将吴国灭了。此时,范蠡知越王已经起杀己之心,就劝文种跟自己一起归隐,否则要有杀身之祸,文种不听。范蠡临走时又遗书给文种:“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啄,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范蠡成功得脱。越王知道后,脸色都变了。就想要追他回来,文种说:“蠡去时,阴画六,阳画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玄武天空威行,孰敢止者?度天关,涉天梁,后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视之者狂。臣愿大王勿复追也。蠡终不还矣。”此句说明范蠡六壬之精真乃神仙也,神将皆为其所用,神之又神也。范蠡躲了起来做神仙去了,文种则被越王杀掉。

评论:范蠡和伍子胥以及孙武都是六壬的大行家,最后范蠡取得胜利,安享天年,而伍子胥却命丧小人之手。如果仔细地分析他们的命运区别,当是伍子胥不知功成身退,结果被小人算计。不过,很奇怪的是,在很多年前,伍子胥就知道楚王要杀自己,为什么却不知道吴王也起了杀意呢?我感觉不是伍子胥不知,象他们这种六壬高手,于吉凶祸福无不了然于胸,之所以不隐遁,《吴越春秋》是这样记载的: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由这一段可知,伍子胥一方面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地方可去,心已经累了。范蠡则是隐姓埋名,经商去了,家财三散三聚,世称陶朱公。名列《列仙传》第二十五位。范蠡在官场文章中见之者甚少,因为一者是退隐,越王不愿于史载中提及,二者是因为范蠡为人低调不喜居功,三者是因为官重于商,不象现在的社会官商混杂,那个时候从官的可名留典籍,从商的就差得远了。实际上,伍子胥和范蠡的六壬大战,算是平手,不分上下,而范蠡最后得胜,在于其选对了君主,也更善于知悉时机,知进知退,是为神仙也。可惜,范蠡没有留下六壬典籍,甚憾!!!否则,此时世上会少很多学派争执,整个六壬水平也会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书目:

1、《吴越春秋》

2、《六壬古课考》陈剑 著

3、《日用涓吉大六壬总归》宋 郭子晟 著

4、《列仙传校笺》 王叔珉 编

5、《六壬大全·毕法赋》 纪晓岚总撰郭御青校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