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军的刀术主要创始人马凤图先生,沧州东南乡人。
马凤图自习武修文,承家学练家传劈挂、八极拳。后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学堂。同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等一起创立中华武士会,任副会长兼教习。1920年投奔冯玉祥,马凤图与兄弟一起为冯军写了《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训练劈刀、刺枪和打拳。1925年6月,苏联顾问普里马科夫在北京鹿钟麟的司令部里,有幸看到士兵在操练大刀:'院内,许多身着白上衣的警卫士兵在挥舞大刀,一共作了二十五个劈杀动作,场面非常壮观。约六百名身体非常结实的青年士兵,飞速地舞动着闪闪发光的大刀,时而防卫,时而出击,练兵场上夯实了的土地,由于六百双脚的冲击和跳跃,发出低沉的声响。'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大刀队训练的壮观景象。
随后,马凤图受命创立“白刃战术研究室”,很多武术名家为了抗日,纷纷把不传之秘贡献出来,著名的有马英图、王子平、洪立厚、刘鸿庆、王桂林等人。这些武术家集思广益,创编教材,将武术中格杀技法突出的技术用于军事训练,对大刀和刺刀技术进行进一步精炼,编创成简便易学的'破锋八刀',取代了旧有的刀术教材。1926年初,这一易学而实用的刀法迅速推广到西北军各部,形成了西北军自成风格的著名大刀术。
随着一曲激昂雄壮的《大刀进行曲》而迅速风靡全军、全国。此时,全国军队开始观摩学习破锋八刀,这套刀法成为白刃战的决胜法宝,让日军屡吃苦头。
抗战大刀有其独特之处,在制式既不同于明清以来刀身修长的柳叶刀,也与汉代以来的环首刀,后来被史学家和武术家称之为“”抗战大刀“,成为军迷的收藏品。抗战大刀的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类似汉环首刀的刀环。使用时,双手握持,是传统的双手长之刀法。在重量上,抗战大刀一般在4斤左右,与讲究'快马轻刀'的日本刀不同,在实战中与日本武士刀对撞,虽然不如日本刀锐利,但份量加重,曾在对砍中将日本武士刀劈为两段。
下面就是破锋八刀的招法:
一、迎面大劈破锋刀
刀法:
1、劈刀:刀从上向下为劈刀,力达刀刃。刀和手臂成直线。
2、按刀:刀刃向下,有短促的长劲移动。
对敌应用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换位,大刀从对方中门侧面下劈,故称迎面大劈。此刀关键是右脚上步自然换位使得对方刺刀刺空,我一刀把对方枪隔开,反手一刀砍对方颈肩膀。如果我刀劈空,对方一定是先收枪后缩,在我出击时出枪反击。我此时仍需要向前冲,左手放在刀背上助力向下压。一边劈一边往后收,连劈带按带后拉刀。用来压对方刺来的枪。
二、掉手横挥使拦腰
刀法:
1、架刀:力点在刀身中部,上架,刀刃向上,肘关节伸直。
2、抹刀:旋臂,曲肘,边抹边用抽,抹对方颈部。
对敌应用: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用刀上架。接着上步用一刀横抹其颈部,对方收枪急退,我上步转身斜扫他腰部一刀。
三、顺风势成扫秋叶
刀法:
撩刀:刀由下向前向上为撩刀,力达刀刃前部,刀要贴近身体。
对敌应用: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撩其前手,把对方枪一撩,对方必然缩手,我趁势扫其上身中段。
四、横扫千军敌难逃
对敌应用:
此刀是我运用腰力横扫对方腰部,一刀不中再扫一刀。
五、跨步挑撩似雷奔
刀法:
挑刀:力达刀尖,刀臂成一直线。
对敌应用:
此刀是我以刀挑撩对方握枪左手,随即撩对方身体侧面。是由下向上撩割。
六、连环提柳下斜削
刀法:
削刀:刀刃由前向下、左、右,刀刃斜向下。
对敌应用:
撩刀术语为提柳。一个技法是抓对方枪杆直接撩对方腋下,另一个技法是直接撩对方前手,对方或者松枪后退或者收枪后退,我立即跪步乘其下部空虚直削其膝盖。
七、左右防护凭快取
对敌应用:
此刀是左右外磕架刺刀。轨迹短,动作快。然后上步,挑出对方刺刀露出空当后下劈,故称快取。
八、移步换型突刺刀
对敌应用:
此刀是利用步法转换位置径直撞刺对方胸部。因左右脚轮换上步,故称移步换型。
上一篇
糖尿病足溃烂治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