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每个城市都有几座甚至几十座数千年历史的神庙,历代法老多则修建成百上千座,少的也有十几二十座,唯独埃及艳后毕生仅修建了两座,且双双供奉复仇之神”
在前往阿斯旺康翁波神庙的路上,向导引经据典向我展示埃及艳后的一生:“这名传奇女子的本名叫克利奥帕特拉,之所以被称为艳后,是因为她在古罗马朝局争斗中俘获诸多君臣,先为凯撒大帝生下一子,又为凯撒大帝的重臣安东尼生下三个子女,同时利用自身的美貌与计策挑起凯撒大帝养子屋大维与安东尼的矛盾,以娇弱女身游走权力巅峰数十年。”
艳后的故事需要从古埃及托勒密王朝说起:公元前323年,创建偌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撒手人寰,其麾下三大势力为夺权大打出手,被亚历山大任命为埃及总督的托勒密·索特尔趁机自立埃及王国,从此展开托勒密王朝300年历史,艳后就是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
实际上,艳后登基前的埃及早已腐朽不堪,朝局动荡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叛军横行,所以将希望放在当时最有权力的男人身上,通过假扮商人的属下将自己献给凯撒而登上女王宝座,而凯撒亦为其倾倒下令埃及不必纳入罗马版图,甚至在罗马为艳后修建维纳斯女神庙。
随着凯撒大帝日益恩宠,艳后逐步介入罗马中枢干涉朝局,以财色诱惑凯撒麾下诸将公开助其当上罗马第一夫人(屋大维与安东尼在此期间恋上艳后),不料临门一脚却遭遇凯撒大帝被刺杀的变故,只能黯然离开罗马返回埃及。
随后,安东尼与屋大维联手为凯撒复仇并分治罗马,在巡视行省期间,安东尼拐道塔尔苏斯(土耳其南部)召见艳后欲行问责,结果被精心打扮的艳后迷得神魂颠倒,不但将屋大维处决艳后的协议抛诸脑后,反而助其铲除埃及王位威胁者,甚至为迎娶艳后直接休妻(屋大维的姐姐)。
在女神被夺、亲姐被辱、罗马帝位争夺者等多重刺激下,屋大维釜底抽薪将安东尼暗藏神庙内的遗嘱公之于众,其中“分配子女大片领地”和“死后葬于亚历山大陵墓”等内容引起罗马上下群情激愤,元老院以侵占领土为由将安东尼撤职,而民间则将“安东尼自诩比肩亚历山大大帝”视为耻辱,因此公投促成宣战安东尼与艳后。
公元前30年,安东尼在埃及战败自刎,被俘的艳后故技重施色诱屋大维失败,万念俱灰之下以毒蛇咬臂自杀。心怀暗恋的屋大维驳回大臣曝尸示众的提议,将艳后与安东尼同葬,但仍然处死了艳后与凯撒和安东尼的儿子。至此,古埃及最后一代王朝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究其一生,埃及艳后可谓是当时女性的人生巅峰,尽管罗马人为其“色诱”、“放荡不羁”、“夺权”、“弑亲”等行为而不齿,但这些都改变不了艳后在罗马与埃及的强大影响力,以致后人对艳后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代表作《圣女贞德》)在剧中将艳后描述成“任性且滥情的女子”,但丁与莎士比亚在书中称艳后是“旷世性感妖妇”,也有大诗人说艳后是“尼罗河妖妇”、“尼罗河花蛇”,而罗马人则对艳后“将罗马帝王玩弄于股掌之间、将罗马视埃及行省”等事迹愤恨不止,甚至有法国中世纪哲学家恶意编撰“艳后并不美貌,反而丑陋至极”等猜测。
但在埃及人眼里,艳后不仅美艳绝伦,其聪慧机智更是冠绝天下,而她色诱罗马帝王等种种手段,无非是为埃及众生谋求福祉而已,更别说艳后在位期间民富兵强,就连历代法老热衷建造的神庙也只有两座。所以,埃及史学家普遍将艳后视为“诸王之王”,至今仍对艳后顶礼膜拜。
然而,纵使埃及后人研究艳后两千年之久,却仍然对艳后生平有诸多未解之处,其中又以康翁波神庙与埃德夫神庙为主。
康翁波神庙位于埃及阿斯旺市50公里处,曾经是罗马埃及行省的驻军城镇,因控制尼罗河贸易要道而被誉为“黄金之城”,于托勒密王朝期间达到鼎盛,最多时驻军3000余人,拥有80多艘军舰。
康翁波神庙的第一个不解之处:这么大规模的驻军城镇,为什么修建小小的神庙却足足花了220年时间,覆盖历代托勒密王朝君主,直至艳后亲自督工才正式完工?
埃及向导认为,康翁波神庙的建筑难度堪称古埃及之最,首先是双重设计独一无二,寺庙实际由两座子母庙组成,大庙供奉“鹰神”荷鲁斯,也就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复仇之神”,小庙供奉“鳄鱼神”贝索克,即古埃及神话中掌管子嗣的“生育之神”,子母庙沿主轴线呈完美对称布局,其建筑完全展示了古埃及巅峰期的雕梁画栋之美。
在考古学家还原的模型中,两座神庙前厅各有15排巨大的花岗岩石柱,大庙地下有12条密道与30个密室,传闻内部藏有数以吨计的黄金与珠宝,而小庙则被赋予更多“神龛”的意义,所有墙柱都被刻满各种符文。
考古学家研究小庙墙柱象形文字时破译出古埃及人使用的历法“命运之约”,这部历法在原先一年300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天,还标注365天历法仍存在缺陷,大约每四年要增加一天(闰年)等等内容。
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份“命运之约”首次将365天分割为“洪水、播种、和收获”三个季节,不仅精确指出尼罗河水位涨幅的时间与高低,甚至提醒世人洪峰过后利用洪水种植粮食。
与康翁波神庙比起来,埃德夫神庙的规模更大、考古价值更高,这座位于埃及最古老定居点埃德夫市中心的神庙,一度被奉为上埃及文化中心(努比亚王国首都),迄今已有近4000年历史,直至托勒密王朝时才被改建为“神庙”或“圣所”。
1937年,法国考古队联合波兰探险队进驻埃及寻找托勒密王朝遗址,经过2年科考确认埃德夫神庙的前身其实是努比亚君王墓葬地,以及5公里外发现的尼罗河7座省级金字塔之一。遗憾的是,法波这次考古带走的数千件文物至今也没有归还埃及,其中就包括收藏于卢浮宫的2具法老木乃伊、30多件兽首石雕、100多份莎草纸,以及两扇重达500多公斤的塔门等等。
埃德夫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37年,历时190年于艳后丈夫托勒密十三世(也是艳后的亲弟弟)之手完工,但艳后却认为埃德夫神庙太小,且坐西朝东有悖于“鹰神”荷鲁斯的地位,因此登基后亲自督工将其扩大并改建为坐北朝南。
按照解说员的说法,艳后扩大埃德夫神庙内部面积至780平米,同时命工匠将大门升高为15米、两侧则上升到33米,内部最低梁柱为16米,外墙厚达6.1米,是埃及古建筑史中最高、最厚,也是最牢固的神庙。
那么,埃及艳后为什么独独修建了这两座以“复仇之神”为供奉对象的神庙呢?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答案,就连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对此一无所知。
有意思的是,当地车夫给了我一个流传多年的说法:埃德夫民间传闻,艳后修建两座神庙是做了两手准备,康翁波神庙建造期正好是艳后与凯撒大帝的亲密期,“复仇之神”是她得以成功夺回埃及王位的助力,“生育之神”令她诞下凯撒之子屹立于罗马朝堂,地下诸多宝藏是为其子夺取罗马帝位而未雨绸缪。埃德夫神庙则是她为自己与安东尼准备的“帝陵”,“复仇之神”会保护他们的尸身不受仇敌侵害,因此以城堡标准来建造。
然而,考古学家至今都没有找到艳后的坟墓与木乃伊,甚至没有挖掘出艳后生平使用过的器具等等文物,与艳后有关的信息,只存在于羊皮莎草卷上,或神话或传说中。传奇一生却下落不明,令人唏嘘不已。
(纪实旅行不易,希望能得到您的点赞与关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