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肝炎腹胀——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35岁。因患肝炎住某传染病医院,最突出的症状是腹胀特别明显,尤其以午后为严重,坐卧不安。伴大便溏稀不成形,每日二三次,小便反少,且口渴欲饮。舌质淡嫩苔白滑,脉弦缓而软。此肝病及脾,中气虚寒,而又肝气不疏,所以大便虽溏而腹反胀。
柴胡10克黄芩6克桂枝6克干姜6克花粉12克牡蛎12克炙甘草6克连服六剂后,腹胀消,大便也转正常。《临证指南》
40胁痛——刘含堂医案
黄某某,男,51岁,农民。1999年5月1日初诊。半年前因出现右胁满痛、纳食减少,到本市某医院门诊检查,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透声不佳,诊为慢性胆囊炎,以西药治疗2月余,又服一段中药,均无明显疗效。查其胁、背隐痛,口苦口渴,低热(37.7℃),饮食喜热,腹中沥沥有声,二便自调。舌淡红,苔薄白黄,脉弦数。诊为胁痛,辨证为少阳郁热,胃寒停饮。治宜和解少阳、温胃化饮。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处方:柴胡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栝蒌根10克,黄芩10克,生牡蛎10克,炙甘草6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水煎服。服3剂,低热已退,口渴消失,其他症状亦缓解,继以前药去栝蒌根,柴胡减至10克,又服20剂,诸症皆消失。追访年余未复发。
按:兹例胁痛(慢性胆囊炎),症如低热口苦、右胁满痛、脉弦数等,为少阳郁热之表现;饮食喜热,腹内沥沥有声,属胃寒停饮的根据。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以柴胡、黄芩、栝蒌根清胆火、生津液、疏达少阳之气;用干姜、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胃健脾化饮,后四味即苓桂术甘汤,为温化水饮的名方;生牡蛎可引诸化饮药达水饮结聚之处而奏效。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现代主要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酸过多症、食管癌、胃下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结肠炎、亚急性腹膜炎等。辨证要点为少阳郁热兼脾胃有寒,水饮内停,症状如胸胁满闷,口苦,腹痛,腹泻,饮食喜热,小便不利,舌淡或淡红,脉弦。《经方治病经验录》
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643篇原创内容 肝功异常——胡希恕医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伊某,女,26岁,病历号4216,自1976年4月起肝功一直不正常:麝香草酚絮状试验(TF(++),ALT 766U/L,HBsAg 1:32,症见:下肢酸软,右胁疼痛,恶心暖气,纳差,夜间肠鸣,月经前期,苔薄微黄,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兼停饮,治以舒肝和血、化饮,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柴胡18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牡蛎10g,桂枝9g,干姜6g,白芍9g,丹参30g,茵陈24g,茯苓15g,苍术9g,炙甘草9g。上方加减服用2个月,12月17日查肝功正常,HBAAg 1:16摘自:冯世纶,胡希恕老中医治疗肝炎经验[J].北京中医杂志,1986,(4):2-3.《经方治验消化病》
42肝功异常——胡希恕医案
谭某,男,成年人。1967年2月26日:两肾俞及腰酸痛,食则胃胀,下肢沉,身疲倦。肝功能不正常。与下方: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天花粉六钱,生牡蛎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三钱,白芍四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桑寄生六钱,牛膝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连服十九剂,诸症消失,肝功能正常。
编者按:本案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加味。《胡希恕医论医案集悴》
43肝功异常——胡希恕医案
沈某,男,40岁。慢性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肝区疼痛,身无力。脉弦细。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加丹参、茵陈。连服二十余剂,肝功能正常,症已。其可以照常工作,未再复。
44肝炎——闫云科医案
吴某,女,43岁,干部,2003年3月13日初诊。云1982年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以肝功能正常,未认真以治。1998年春,因家遭不造,长期操劳任重,出现饮食不恩,体倦无力,助痛度胀。住省医院检查,转氨酶360U,胆红素27umo/L,白蛋白31g/L,球蛋白34g/L,经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而出院。五年中治疗未停,症状时轻时重。望其面色微黯,颧颊晦斑甚显,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询知纳谷无味,食虽少而午后、子夜脘腹胀甚。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大便日一二行,或清或秘,食水果则泄泻。小便短黄,时尿急灼痛。旦暮寒热,腰背疼痛畏寒,失眠多梦,不耐繁劳。经行先期,量多,延期十余日,带下淋漓。诊其脉,弦细无力。触其腹,腹壁软,右胁下拖压,脾不大,当脐悸动。
上月肝功能检验:转氨酶126U,胆红素/L,白蛋白33g/L,球蛋白32g/L,索阅所服方药,西药有多种维他命、水飞蓟素,中药方多有板蓝根、大青叶、龙胆草、黄柏等苦寒品。
脉证观之,此肝郁脾虚,上热下寒证也。据说我国有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炎除阳黄外,单纯湿热者少若晨星。板蓝根抗病毒,仅抗湿热病毒,寒湿病毒,非所宜也。不辨寒热,皆投苦寒,显属谬误。本案所呈,太阴虚寒为主,及肝郁气逆、气血两虚之证。故宜健脾疏肝,匡扶中气为治。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5g 桂枝10g 干姜10g 黄芩10g 牡蛎15g 天花粉15g 炙甘草6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五剂。
二诊:腹胀减、胃纳增,诸症见轻。然实脾之治,绝非且守方续服。
之后,胁痛加川芎、郁金,经期或减桂枝,或加三七,治疗半年余,服药百余剂,临床症状消失。2004年11月23日作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乙肝五项呈小三阳,DNA呈102。《经方躬行录》
45肝炎——刘渡舟医案
肖某,女,34岁,1990年6月9日就诊。患慢性乙型肝炎3年余,上周化验肝功,TTT 12U,ALT 320U/L,HBSAg阳性。主诉:纳差、腹胀。便溏每日3-4次,周身乏力,尤以双下肢酸软为甚,两胁作痛,而右胁明显。手指发麻,月经先后无定期,晨起口苦特甚,虽漱苦味不减,且口干欲饮。望诊,舌淡苔白,舌边红。切其脉,左脉沉弦,右脉缓而无力。证属胆热脾寒,治以清肝温脾。方药:柴胡桂姜汤。柴胡16g,黄芩6g,桂枝10g,干姜10g,花粉12g,牡蛎30g(先煎),炙甘草10g,7剂,每日2次,水煎服。
服药5剂后大便溏泄消失,胁痛、口苦亦好转,效不更方,继7剂并佐入茵陈15g,土茯苓12g,凤尾草15g。先后20余剂,诸症消失,月事定期而至,饮食、精神转佳。1个月后复查肝功,ALT,TTT已恢复正常。摘自:王洪延,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2则[J].北京中医杂志,1993,(2):47.《经方治验消化病》
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虽是少阳病入三阴之路。现实医案,很多都是小柴胡证病,坏成了柴胡桂枝干姜证。
46肝炎腹胀——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余会诊经其处,其家小恳请顺路一诊。患者一手指其腹曰: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臆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酸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刘老曰: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6克,桂枝10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0克。
此方仅服1剂,则夜间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77~78]
按语: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此方为刘老治疗肝炎疾患的常用之方。《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47肝炎胁痛——任存霞医案
董某,女,42岁,2007年3月24日初诊。患肝炎4年,谷丙转氨酶经常波动在150 ~250U之间,因反复乏力、纳差、上腹部饱胀伴肝区隐痛,口干喜饮,于2007年3月24日来门诊要求中医治疗。既往无吸毒、酗酒、服损肝药物及输血制品史。当日检查:ALT 170U/L,AST 77UIL,.,Y-GT 43U/L,AG 1.31,症见疲乏无力,下肢酸软,右胁疼痛,恶心嗳气,纳差,夜间肠鸣,口干口苦,喜饮,苔腻微黄,脉细弦。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兼饮停)。治则:清肝温脾化饮。处方:柴胡18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牡蛎10g(先煎),桂枝9g,干姜6g,白芍9g,茯苓15g,白术12g,薏苡仁30g,炙甘草10g0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5月15日二诊:乏力明显改善,纳食尚可,大便日行一次、质软,苔黄腻,脉细弦。查:肝功能基本正常,ALT 35U/L,AST 40U/L。治疗宗原法。
此后在本方基础上加减出入,治疗6个月以上,AST,ALT.A/G等实验室检查均已恢复正常。《经方临证实践录》
48慢性肝炎——聂惠民医案
闵某,男,48岁。1992年3月初诊。患慢性肝炎四年,经治证情缓解,近年诸证加重,胁痛腹胀,牵引腰背,腹泻乏力,不欲饮食,心烦口干,多方服药,效果不满意。前来求治,慢性病容,面色晦暗,脉沉弦略细,苔薄白,舌质淡,此久病不愈,肝郁犯脾,脾阳不健而致。治以疏肝健脾,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苓10克,干姜6克,花粉12克,生牡蛎20克,炙草6克,郁金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服药七剂,胀泻皆平,诸证缓解,守方调理肝脾,一月后转氨酶正常。《聂氏伤寒学》
49慢性肝炎——胡希恕医案
贾某,男,50岁。1973年2月:慢性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肝区疼痛,腰腿酸软无力,时腹胀。脉弦。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更加丹参、茵陈。
服药后症已,肝功能恢复正常。
但工作过劳时又复,仍与上方即治。《胡希恕医论医案集悴》
50黄疸肝炎癫痫——胡希恕医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胡某,男,14岁,1965年10月18日初诊。4年前曾患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经西药治疗黄退,但食纳不佳,肝功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1年来大约每半月有1次癫痫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常服用西药镇静药,但仍每半月发作1次。常感乏力,每发作过后尤为明显。因食欲不振而现身体瘦弱,舌净无苔,脉弦微数。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桂枝10g,赤芍、白芍各10g,生龙骨、牡蛎各15g,当归10g,川芎10g,生姜10g,苍术10g,茯苓10g,泽泻15g,炙甘草9g。上药服6剂食纳好转,他症如前,继服6剂头晕好转,未发癫痫,又服1周力气增加。仍宗原方稍增损,服1个月也未见癫痫发作。又服1个月停药观察也未见发作。
原按;胡希恕对于慢性肝炎乏力明显,大便偏干者,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从方证上来讲,“头晕目眩、气上冲咽”为有气上冲,“脉弦”为柴胡证,“脉数”为有热,“身体瘦弱、舌净无苔”为津液虚之象,“乏力”在柴胡证的前提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重要指征,“口吐白沫”为内有痰饮,乏力体瘦说明虚象明显,病久则必有瘀血。虚性的瘀血证,加之有饮,为当归芍药散的明证,故取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二方合用,疗效显著。摘自:冯世伦,张长恩,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09-310.《经方治验消化病》《解读张仲景医学》
51肝硬化腹水——孙溥泉医案
刘某,女,45岁。1976年12月因肝硬化腹水不能工作而就诊。患者水肿从腿部一直到少腹部,纳差、腹胀、口干而不欲饮,肝、脾皆大,鼻衄,转氨酶230单位,高田氏反应(+++),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7 x 10%,血小板70 x 10%,血红蛋白7g/。舌淡有白苔,脉沉细,小便黄少,大便正常。曾用过螺内酯、双氢克尿噻等西药,症状未见缓解。曾服中药汤剂五子五皮饮(紫苏子、莱菔子、陈皮、白芥子、葶苈子、车前子、大腹皮、生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服6剂后,小便量多,水肿由少腹部退至足踝部,但不巩固。
二诊:神疲乏力,纳谷少时,四肢发凉欠温,脉沉细,腹满,小便不利。乃邪热与水饮并郁之证。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各9克,天花粉30克,黄芩18克,牡蛎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断续服20剂左右,饭量增加,腹胀及鼻衄消失,腹水亦大部分消失,腿肿显著减轻,亦较巩固。精神好转。肝功检查:高田氏反应(?),转氨酶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 x 109L,血红蛋白8gL,血小板80 /109L。可坚持夜班轻体力劳动。《经方研习》
52肝硬化腹水——刘渡舟医案
张某,男,42岁,干部,于1986年11月17日初诊。患者肝硬化腹水反复发作已5年,曾3次住院治疗。近因病情复发,腹部胀满,下肢水肿来诊。腹部膨隆如鼓,腹水阳性,触之心下软、脐下硬,巩膜无黄染,头项部有散在蜘蛛痣,下肢浮肿,神疲乏力,小便少而不利,大便稀,日行4-5次,腹胀,两胁胀痛,口干口苦,口渴欲饮,手指麻木。血液检查:ALT 130U/L,TT 18U,TFT(+++),HBsAg 1256,血浆总蛋白5.3g/L,白蛋白2.3g/L,球蛋白3.0g/L。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查其舌质暗苔白腻,脉沉弦而缓。脉证合参,证属少阳肝胆郁热,太阴脾家有寒,三焦气化不利。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黄芩9g,桂枝10g,干姜10g,花粉14g,牡蛎40g,炙甘草10g,茵陈12g0。7剂,水煎服。
11月24日复诊:大便较成形,日行1-2次,小便增多,腹水渐消,腹胀有减,继用上方加炮姜6g,红参3g,继用20剂。药后腹水消,大便成形,体力渐复。改用小柴胡汤去大枣加茯苓30g,红花10g,茜草10g。
调服1月余,诸症愈。肝功能正常:ALT 20U/L,TTT 6U/L,TET(-),HBsAg(-),血浆总蛋白6.5g/L,白蛋白3.5g/L,球蛋白3.0g/L。病情稳定,又照常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摘自:冯建春,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1989,5(3):1-2.《经方治验消化病》
53胆囊炎——李寿山医案
1980年晚秋,治一壮年男子,久病胆囊炎,平日常服利胆片疏之便(浩),可得症状缓解,本次发病因暴饮暴食而急性发作,右胁下及胃上脘胀痛难忍,泛恶呕吐,伴发冷热,体温38.7℃,白细胞高达,诊脉弦大而数,舌苔白腻。曾自服加倍之利胆片不效,遂来院急诊,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口服阿托品等抗痉挛止痛药不效。遂邀余诊,见其胆囊炎急性发作,剧痛高热,脉数苔腻。按常规治疗,投予大柴胡汤加芒硝,日夜进2剂,药后泻下多次,而病未稍减,体温及白细胞仍高,舌苔白腻益甚,脉转濡滑而数。结合病史,仔细推敲,病者苔腻而滑,脉数不实,虽有高热,此非结热,乃寒湿阻遏,胆失通降,阳浮于外,呈现一派假热象。遂停西药,改投温化寒湿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5g,桂枝、干姜、姜半夏各10g,香附15g,生牡蛎30g,茯苓15g,炮附子10g,郁金15g。水煎服,昼夜进2剂,6小时服药1次。翌日痛减热降,再进2剂,诸症霍然而愈。后遇此等病例,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增减每获良效,且有的患者能排出胆石。回顾用此法之效,皆在辨证正确与否。利胆以通阳为常法,知常达变尤为重要,湿热证当用清热利湿泻下之通法,寒湿证则非所宜。柴胡桂枝干姜汤虽无大黄之通下,然从广义上讲,温化寒湿亦属通法之属,可见医者辨证施治之重要。摘自:李寿山,疗胆胀,以通为法[J].辽宁中医杂志,1992,(4):18-19《经方治验消化病》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