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处于曹魏和蜀汉交战的前线,曹魏在这里留驻重兵以备蜀。在高平陵之变前,曹爽曾经围绕雍州和司马懿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曹爽看似成功地在雍州打入了楔子,开始逐步清除司马懿在雍凉的影响,但是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且为高平陵之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曹马在雍州的明争暗夺,其实就是高平陵最后决战的前哨战。
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氏铲除了曹爽集团在曹魏中央的势力,但是这却并不代表着司马氏就此一举定鼎,马上就可以改朝换代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曹爽在魏廷的势力虽然被清洗了,但是在曹魏地方上,还存在着众多反马的势力。在这些地方势力中,情况又不尽相同,整体上局势呈现出十分微妙的情况。如何消化高平陵之变的成果,逐步剪除地方上反马的势力,是司马氏在十六年的魏晋嬗代之路上,最为艰巨的一项任务。比如对于淮南,司马氏采取了安抚拉拢,征讨剿灭,甚至主动逼反等多种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处理。不同手段的运用,背后既有司马氏和地方的实力消长的因素外,又受到其他军镇局势的影响。
地方上还存在着众多反马的势力
而雍州的局势,就是这其中最为敏感和关键的一环。雍州的情况,成为曹魏后期政局天平上至关重要的一枚砝码。高平陵之变后,雍州的局势看似风平浪静,并没有发生像“淮南三叛”那样激烈而又持续的军事斗争。其实雍州暗流涌动,背后的故事依然惊心动魄。应该说,在几个关键时刻,雍州就像曹魏后期政局天平上的砝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局面朝曹马哪一方倾斜,也决定了司马氏能否顺利完成魏晋嬗代。面对雍州微妙的局势,司马氏当然不是消极地“静观其变”,而是一方面积极布局,另外一方面又谨慎处之,最终剪除了雍州反马的势力,保证了司马氏对雍州局势的绝对控制,使得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司马氏一方倾斜。
曹爽看似成功地在雍州打入了楔子
由此,司马氏得以全力对付淮南的地方实力派,成功地避免了两线作战,在魏晋嬗代之路上,踏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高平陵的前哨战,曹爽和司马懿在雍州的争夺
张伟国在《司马氏篡魏军政凭借考》里曾经做过精辟的总结,指出司马懿要想实现控制曹魏政权的目标,又可以分解为四项内容,一是控制曹魏的中军,把控中领军和中护军这两个职位;二是控制魏廷决策中枢机构,尚书台和中书省;三是控制洛阳附近的屯田地区,特别是许昌和邺城这些关键性城市,以保证首都洛阳和军队的粮食供给;最后,还要控制地方军镇。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以后,顺利地掌控了曹魏的中军。随后清洗了原来曹爽亲信把持的尚书台,并代之以自己的心腹,从而控制了尚书台。而洛阳的屯田本来就是由司马懿的亲信邓艾在主持,所以控制屯田区也不在话下。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标了,那就是剪除地方军镇中反马的势力。
司马氏采取了安抚拉拢,征讨剿灭,甚至主动逼反等手段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在三国这个特殊的时代,曹魏的几大军镇雍凉,淮南和幽并都处于备吴、备蜀和备胡的前线。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决定了必须由熟悉情况的宿将长期驻守,这就给形成地方实力派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胡三省曾经在给《资治通鉴》做注的时候有过精辟论述“魏置征东将军屯淮南,征南将军屯襄、沔以备吴,征西将军屯关、陇以备蜀;征北将军屯幽、并以备鲜卑;皆授以重兵。”
位于备蜀前线的雍州,以长安作为战略支点,多由曹魏宗室来镇守。早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时候,曹操刚刚平定张鲁,就是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留驻汉中。魏文帝践祚以来,曹魏宗室的曹真和夏侯楙长期都督雍凉军事。由宗室出镇地方和掌握军权本来是曹魏一直以来的原则。但是,在魏明帝之世,诸葛亮屡次北伐,蜀汉在雍凉的军事行动开始活跃起来,曹魏的西部边疆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在魏太和五年(231年),曹真病逝,为了应对蜀汉的北伐,曹魏不得不以司马懿继任曹真的雍凉都督,时间长达九年之久,这就给司马懿提供了专制雍州的机会,长时间地镇守雍凉,使得司马懿在关陇军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魏明帝之世,诸葛亮屡次北伐
曹爽执政之后,为了达到消除司马懿在雍凉军中影响的目的,先是用曹魏元老赵俨为征西将军,出镇雍凉。
《三国志·赵俨传》:
“齐王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又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
曹爽之所以会选择赵俨,是因为赵俨不仅从曹操时代就开始追随曹氏,是与曹氏关系密切,信得过的老臣。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赵俨曾经任大司马军师,随曹爽之父曹真征战,和曹真关系匪浅。曹爽这一招,本来可以说得上是一着好棋。正常来讲,确实能达到削弱司马懿在雍州的影响之目的。但是问题出在赵俨此时已经是七十二岁高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不好了,《魏略》里记载了赵俨这样一件轶事。
《魏略》:
“(赵俨)发到霸上,忘持其常所服药。雍州闻之,乃追送杂药材数箱,俨笑曰:'人言语殊不易,我偶问所服药耳,何用是为邪?’遂不取。”
赵俨上任伊始,竟然忘了带自己常用的药品。由此可见当时赵俨确实已经年事已高,难堪重任了。在正始四年,赵俨就因为又老又病,“求还,征为骠骑将军”。赵俨的离去,让雍州再度出现真空,这个时候曹爽不得不考虑安排其他的人选来出镇雍凉。为了争取司马懿的支持,曹爽不惜将中军系统的中护军一职授予司马师,以此和司马懿进行交换,最终以当时颇有名望的夏侯玄为新的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军事,又以夏侯霸为讨蜀护军,亲信李胜为夏侯玄长史,两人一起辅佐夏侯玄。借由这样的人事安排,曹爽终于在消除司马懿在雍凉影响之路上,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曹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司马师担任的中护军一职,在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基本军事力量。
夏侯楙长期都督雍凉军事
如果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处置方镇,在方镇剪除反马势力,是消化和巩固洛阳政变的成果的话。那么,曹爽和司马懿正始十年之前在雍州的明争暗斗,其实就是高平陵之变的前哨战。
二、高平陵成果的消化和巩固,司马氏在雍州的布局
高平陵之变发生的时候,如我们前文交待的那样,雍州由夏侯玄任都督,夏侯霸任讨蜀护军,统属于夏侯玄,而雍州另外一个关键性人物,郭淮为雍州刺史。这里我们需要对郭淮的情况,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郭淮久镇雍凉,情况和司马懿颇有类似之处,或者说更甚。郭淮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为镇西长史,又在黄初二年(221年)升任雍州刺史,到高平陵之变结束后,扎根雍州已经长达三十年,他和司马懿、夏侯玄都有长期共事的经历,是雍州的实力派人物。从郭淮之前的经历来看,郭淮效力于曹氏的时间很长,马上就转向司马氏拥戴其代魏的可能性不大。然而,郭淮又明显不是曹爽党羽,在司马氏已经取得政治军事各方面优势的情况下,又未必会为曹魏死节。所以高平陵之变后,郭淮和夏侯玄在雍州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郭淮扎根雍州已经长达三十年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因为其在淮南的影响力较弱,而且当时淮南的王凌也是曹魏元老,是曹魏政权为数不多可以在资历上和司马懿抗衡的人。王凌当时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而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则任兖州刺史,也掌有重兵。所以司马懿铲除曹爽集团后,马上就进封王凌为太尉,假节钺,以安其心。
王凌也是曹魏元老
相比之下,司马懿在雍州的动作,略微大胆一点,这得益于他之前长期专制雍凉打下的基础。但是因为郭淮的存在,司马懿依然不得不小心行事。司马懿在雍州的措施是,征夏侯玄为大鸿胪,迁郭淮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又以陈泰为雍州刺史。司马懿这个安排,其实依然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夏侯玄毕竟是曹爽死党,在雍凉握有重兵,如果听从司马懿的安排回到洛阳,和束手就擒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夏侯玄拒绝应征,恐怕就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投降蜀汉,二是举兵据守长安和司马懿对抗。
司马懿长期专制雍凉
然而司马懿这个安排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利用了郭淮模糊不明的政治倾向。前面我们讨论过,郭淮此时既不可能为曹魏死节,又不至于马上投向司马氏的怀抱。这个时候,雍州的天平砝码意义,再次显现无疑。司马懿用升任郭淮,以他来取代夏侯玄,是明显争取郭淮的举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分化了两人。因为夏侯玄想要举兵对抗司马懿,没有郭淮这个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这显然是无法办到的。而夏侯玄又不愿意投降蜀汉,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应征去洛阳。
夏侯玄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应征去洛阳
在这个阶段,司马懿升任郭淮为征西将军之举,表现出了一种对郭淮的信任。然而,在这同时司马懿又任命陈泰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陈泰就是陈群的儿子,和司马师兄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上是不折不扣倾向于司马氏的。史书中自然不会专门记载陈泰出任雍州的具体原因以及任务。但是从陈泰出任雍州刺史后主管民政,又在军事上和郭淮共同筹谋的实际情况来看。郭淮在雍州的实际权力已经受到明显的掣肘和削弱,绝非可以和他之前在雍州民政独揽的情况等量齐观了。
《三国志·陈泰传》:
“维果来救,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泰曰:“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禽也。”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进率诸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孤县,遂皆降。”
《三国志·郭淮传》:
“嘉平元年,淮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
从以上两则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陈泰作为雍州刺史,已经经常地参与雍凉防务,在面对蜀汉姜维的北伐行动时,协掌郭淮军事了。
不过,司马懿这招虽然高明又不失稳健,但是依然引起了夏侯霸奔蜀的结果。
夏侯霸不愿意坐以待毙,遂奔蜀
《资治通鉴》:
“霸素与淮不叶,以为祸必相及,大惧,遂奔汉”
曹魏在高平陵之后政局不稳,也波及到雍州。随着夏侯霸的奔蜀,姜维借此机会多次北伐,雍州的形势进一步面临不确定性。前面我们看到郭淮这个时候和陈泰一同前往陇右抵御姜维,对雍州局势寝食难安的司马懿又利用这个机会,任命司马昭驻守长安。
《晋书·文帝纪》:
“蜀将姜维之寇陇右也,征西将军郭淮自长安距之。进帝( 司马昭) 位安西将军、持节,屯关中,为诸军节度……转安东将军、持节,镇许昌。及大军讨王凌,帝督淮北诸军事,帅师会于项。”
司马昭在支援郭淮前线的名义下进驻长安,其用意不言而喻。司马懿面对政治态度模棱两可的郭淮,始终还是放不下心,在以陈泰出任雍州刺史以掣肘郭淮之后,又在嘉平元年(249年)以司马昭坐镇长安防范郭淮。
姜维借曹魏局势不稳的机会多次北伐
然而即便在司马懿这个双重布局之下,随着王凌在淮南起事,雍州终究还是无法平静。
三、郭淮的最后,吉光片羽看雍州
嘉平之后,郭淮的活动在《三国志》中相关的记载突然变得“低调”起来,似乎一切风平浪静,然而我们从其他史籍中关于郭淮的吉光片羽,却能看出郭淮人生最后的几年,实则惊心动魄。
《三国志·郭淮传》:
“(嘉平二年)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三国志·陈泰传》:
“淮薨,泰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
在《三国志》郭淮和陈泰本传中的这两段记载,看似平淡,但是却透露出不少玄机。郭淮在嘉平二年(250年)被司马懿升任为车骑将军,明升暗降的意味非常浓。而郭淮死于正元二年(255年),这五年之间征西将军一职早已空缺,然而没有任何记载有其他人担任。这个情况在姜维多次北伐,魏蜀战事频繁的时期,显得十分离奇。所以陈泰是否真的在郭淮死后才“代为征西将军”,笔者觉得十分可疑,抑或这期间征西将军早已另有其人。
司马昭出镇长安
另外在史籍中还有语焉不详之处的,那就是司马昭离开长安的时间。前文我们提到司马昭出镇长安,是为了防范郭淮,但是毕竟是打着支援郭淮抗击姜维的名义,然而蜀军在当年秋天就已退军。司马昭的活动再次出现在史籍中,已经是嘉平三年(251年)出镇许昌,这次是为了应付淮南王凌的叛乱。以此推断,司马昭驻留长安可能有三年之久。王凌在淮南的反叛,很快就被司马懿兵不血刃地解决了。然而,郭淮作为王凌的妹夫,解决了淮南的事情后,如何处理郭淮,又一次成为司马氏的政治难题。
《世说新语·方正》: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淩之妹,坐淩事,当并诛,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戎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 “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
因为王凌造反是夷三族的大罪,所以就牵涉到了其妹妹。御史前去逮捕郭淮妻子,虽说属于法律上的正常程序,但是在郭淮拥有极大“话语权”的雍州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区,如果没有司马懿的授意和首肯,恐怕御史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而“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就更加异乎寻常,郭淮如果举兵的话,直接目的当然是营救妻子,然而恐怕这也是对司马懿的公然挑衅,和造反无异了。
司马懿其实并不放心郭淮
然而这次素以心狠手辣见称的司马懿竟然放过了郭淮,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不可能是出于真心的怜悯。郭淮在这次“救妻行动”中展示出的巨大能量,几乎是直白地在向司马懿展示自己具备与其武装对抗的实力,这就使得司马懿不得不认真审视雍州在整体形势中的分量。司马懿权衡之下,只能选择宽宥,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而郭淮自此以后就只能更加小心行事,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情况,郭淮的活动在《三国志》中“低调”起来。
郭淮这些举动,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其政治态度虽然极为模糊,但至少在这里可以看出郭淮当时极有可能和司马氏决裂,成为第二个王凌的可能。而且,当时王凌的叛乱刚刚平息,淮南依然有毌丘俭、文钦和诸葛诞这些地方实力派在静静蛰伏。从表面上看,雍州和扬州相去甚远,看似很难联系。然而事实上不管是王凌还是毌丘俭等人,和郭淮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这些联系的记载,在《三国志》中近似于被抹去,然而就如前文我们提到的那样,其他文献中的吉光片羽,还是透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文钦《降吴表》:
“司马师滔天作逆,废害二主,辛、癸、高、莽,恶不足喻。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在三之义,期于弊仆。前与毌丘俭、郭淮等俱举义兵,当共讨师,扫除凶孽,诚臣慺慺愚管所执。 ”
文钦的这封降表,说自己欲图和郭淮一同起兵,恐怕不止是壮胆式的说辞,而是具有实质内容的宣示。另外文钦又有《与郭淮书》劝说其“扶持王室,扫除奸逆”,文中甚至还提到“是以不顾妻孥之痛”,这显然是在暗示郭淮此前的“救妻行动”肯定已经引起了司马氏的忌惮和仇视,所以邀约郭淮“托命归汉,东西俱举”。这样一封直白的书信,如果说两人之前没有密切的沟通,实在很难令人相信。
郭淮慢慢地被司马懿架空,无力响应淮南了
虽然郭淮在嘉平之后的活动,在史书中显得极其隐晦,但是我们仍从这些零散的材料看出了地方势力存在联合反马的可能。正如本文开篇所说,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最为急切的任务就是剪除地方实力派中反马的势力。雍州郭淮模棱两可的态度,再加上司马懿在雍州一系列巧妙的布局,最终导致郭淮被架空,无力响应淮南的举事。在毌丘俭起事后的十余天,郭淮离世。陈泰随之代替郭淮都督雍凉军事,继而司马孚来到关中,出镇雍凉。
司马孚出镇关中,自此司马氏已经掌控了雍州局势
至此,雍州这枚曹魏后期政局中的砝码,已经完全落入司马氏的掌控之中,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司马氏。
结语
雍州的人事布局,和高平陵之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曹爽和司马懿围绕雍州的争夺,实际上就是高平陵之变的前哨战。曹马在高平陵之变中的决战,虽然以司马氏大获全胜而告终,然而司马氏却并不能由此一举定鼎。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还面临地方势力的强有力挑战,郭淮在雍州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却态度模糊,这就给了司马氏分化地方势力的机会。司马氏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布局,最终架空了郭淮,也稳定了雍州的局势。随着郭淮的死去,司马氏完全控制了雍州。雍州这枚政局中的砝码已经被司马氏牢牢地攥在里手里,司马氏得以能够避免两线作战,全力讨平淮南。
由此,胜利的天平不可逆转地倒向了司马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