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单位是斤、两、分、铢、黍等诸多方面,与当今剂量单位不同,对 此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临床实际体会,确认研究仲景方药剂量单位,必须结合临 床实际,只有从临床实际出发,才能避免从文献到文献。今根据明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又如清·程知于《伤寒经注》中说:“大约古用一两,今用一钱足也。”李氏程氏所言“古”,当指东汉时 期,所言“今”当指其所处的时代。现将《伤寒杂病论》方药剂量单位折算为当今剂量单位: 一两为3g,一升为18~30g,一方寸匕为6~9g,一钱匕为1.5~1.8g,一尺为30g,云如鸡 子大为 48g,一合(容量)为 6~8ml,一升(容量)为 60~80ml,一斗(容量)为 600~ 800ml。 附子一枚为5g,杏仁、桃仁云40个为10g,枳实一枚为1~2g,乌头一枚为2~3g,竹叶一 把为10g,栝楼一枚为15~30g,水蛭百枚为200~240g,百合一枚为2~4g,矿石类云弹子 大15~20g,栀子一枚1~2g,芍药一枚为2~4g。
又仲景于方中所言“钱”者,当言“钱匕”, 可从“钱匕”计算,且不可将仲景所言“钱”与其后所言“钱”而换算为3g;关于有些方剂言剂量 曰“分”者,此“分”字不是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之“分”字,而是指方中剂量 各占多少比分之“分”字,因此理解“分”字不能将“分”折算为0.8g 左右。但为了使方剂剂量统 一定为国际标准计量单位,现将某些方剂如薯蓣丸等剂量比分之“分”折为 3g,可供临证参考用量。对此还要知道方剂剂量比分用量在临床实际中可根据具体病情而适当地按比例增减,以使方药组成与证机切切相应,达到愈疾之目的。
附:
古今中药剂量换算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现据网上资料整理供参考。(以下据柯雪帆、郝万山教授网上资料整理)仲景时代药量与现代公制药量(约合换算): “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为1两,16两为斤,30斤为钧,4钧为石。(汉代“石”读shi,后世读dan)。 1权=12斤,1斤=16两=250克(液体250毫升),1两=15.625克,约15克 “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龠=10毫升, 1铢=0.65~0.7克,1两=24铢,一钱匕=5铢钱=1.5~1.8克, 1刀圭=0.5毫升约0.5克,1撮=4刀圭=2克,1分=3.9~4.2克 1方寸匕=10刀圭=2.74毫升约3~5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蜀椒1升=50克,葶力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虻虫1升=16克,附子大者一枚20~30克、中者一枚15克,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栀子10枚平均15克,瓜蒌大小平均一枚46克,枳实一枚约14.4克,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厚朴1尺约30克,竹叶一握约12克,梧桐子大(约)黄豆大。 “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1寸=2.3公分,1尺=23公分。(①方寸匕: 古代盛药量器,犹今之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为度。”一方寸匕约等于现代的2.74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②钱匕: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用汉代的五铢钱币盛取药末至不散落者为一钱匕;用五铢钱币盛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五”字至不散落为度。一钱匕约今五分六厘,合2克强;半钱匕约今二分八厘,合1克强;钱五匕约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约今一分四厘,合0.6克。③盏、杯、碗、盅:为药液(或水、酒)的约略计量单位。通常的容量约合今之150~300毫升。④另外,在古代方书中,或在民间用药时,还有一些模糊的计量名称,如一捻、一撮、一指撮等,无非是言其少,约为几克的分量。) 1981年我国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并以此推算出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大两“语出:(1).隋唐时以三两为一大两。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药方中一大两,即今之三两,隋合三两为一两。”清顾炎武《日知录·大斗大两》:“《唐六典》……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2).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一大斤,应是十大两。”十六两为斤”,应是十六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一小两为二十四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