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说匈奴之80:魏晋时期之匈奴匈奴内迁

匈奴内迁

说匈奴之80:魏晋时期之匈奴匈奴内迁

中原大地上的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最后形成魏蜀吴三个封建割据集团,即所谓三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受汉禅,称魏文帝,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

这一时期,周边少数民族纷纷涌入内陆,而匈奴是迁入最早、人数最多的民族。

在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下,匈奴部族出现了重大变化。除南单于在平阳的部族外,还分化出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等几个部族。屠各胡与南匈奴居于今甘肃、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一带,卢水胡居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之间,而铁弗匈奴乃是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后产生的一个新部族,居于内蒙古河套一带。

匈奴人进入内陆,作为一支军事力量,即参入了军阀混战,烧杀抢掠,其势力得到迅速发展。

而南匈奴被曹操分为五部后,左部是其中最强大的一部,其统帅是于扶罗单于的儿子左贤王刘豹。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朝的外甥,因此改姓刘。

嘉平三年(251年),城阳(今山东莒县)太守邓艾鉴于匈奴势力渐强,朝廷对他们已失去控制,于是上书魏文帝,建议再分其国。他认为,因为单于被留在京城,已失去对部族的控制,并且单于再也没有像从前那么尊贵,而各部族的威望却日益增加。这种情形不得不引起注意。

邓艾建议,趁刘豹的左部有一部分反叛,可以此将他们分割为两部,以削减他们的势力。而于扶罗的儿子去卑,汉末曾经起兵勤王,建立功勋。而他的儿子们却不很争气。朝廷应该给他的儿子一个封号,让他屯居在雁门。所谓“离国弱寇,追录旧勋”,这才是“御边长计也。”当时司马师为大将军,掌握朝政,认为邓艾的建议很有道理,全部采纳了。

咸熙二年(265年),禅让的一幕再次重演,司马炎废魏帝建立了晋朝,称为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统一了中国。

这个时期塞外匈奴等部族涌入内陆形成高潮。据《晋书四夷》不完全记载:

晋武帝即位后,塞外匈奴暴雨成灾,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内附,散居在平阳、西河、太原等六郡;

太康五年(284年),匈奴胡太阿厚率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内附,居西河;

太康六年(285年),参离四千余落内附;

太康七年(286年),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匈奴十九种之一)等各率种落共十万余人内附,居雍州;

太康八年(287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率种落一万一千五百人内附;

太康十年(289年),奚柯男女十万人内附。

对于以上匈奴各部落的内迁,汉武帝一并安抚招纳。《晋书·北狄匈奴传》载:“北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种、鲜支种、寇头种、乌谭种、赤勒种、捍蛭种、黑狼种、赤沙种、郁鞞种、萎莎种、秃童种、勃蔑种、羌渠种、贺赖种、钟跂种、大楼种、雍屈种、真树种、力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 这些匈奴部族的内迁,大大增强了内陆匈奴的势力。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