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兵不至,粮草不济,对手又是金国新一代的优秀年青将领,因此这场战争小种注定将成为失败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种的军队由于得不到粮草的供应,已经军心大乱,无心恋战,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无可奈何,小种只好退至距离太原一百多里的榆次。
完颜活女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对手的,他率领大军紧追小种。
双方在榆次再次展开激战,但这次小种已经无力回天了,手下的士兵们纷纷四散而逃,最后仅剩下四百多人。
小种最后身中四箭,含恨而亡。
在击败种师中后,完颜活女乘着获胜的余勇回师太原,对姚古和张灏两部发动了攻击,姚古、张灏两支部队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相对活女而言,彀英同志在太原围城打援战中的表现要相对黯淡了许多,也许是没有获得和南宋军队正面交战的机会。
彀英的主要任务是跟随叔父拔离速(银术可之弟)驻守南关,阻击姚古对太原的增援。
虽说没有像活女那样把名将姚古干掉,但彀英关键时刻挽救了叔父拔离速的性命,并率军击退了姚古对南关的进攻。
宋朝对太原城的第二次救援行动在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将领的低级失误再次以失败告终。
这场战役宋朝的三位主将一死两伤,但却成就了完颜活女和完颜彀英,哥俩开始在金国的战争舞台上崭露头角。
第二次救援太原的惨败对赵桓和其它主战派大臣来说是个重大打击,这时,汴京城内的投降派再次获得了机会。
汴京城内的头号右倾分子李邦彦由于在第一次汴京城保卫战中的无耻表现引起了共愤,赵桓迫不得已把李宰相贬到邓州。
但李邦彦走之前又干了件坏事,把自己的亲信唐恪推荐给赵桓当宰相,真是前面赶跑了狼、后面又来了虎,宋朝的投降派赶之不尽、阴魂不散啊!
刚刚上台的这位唐宰相联合另一位著名的投降派专家耿南仲开始对李纲发动了政治攻势。
由于第二次救援太原失败,唐恪便向赵桓建议请遵守与金国签订的合约,按时割让河北三镇,否则惹火了金国人,可没好果子吃。
当然,他们的建议遭到了以李纲为首的宋朝主战派的强烈反对。
那好,既然你李纲有能力收复失地,那就请你出兵救太原,唐宰相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事实证明李纲同志政治斗争经验还不丰富,一不小心就中了别人的圈套。
因此李纲多次上书赵桓,认为自己只是个文官,不适合率领大军出征,请赵桓另外选派有能力的武将前去。
但唐宰相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救什么太原,他们推荐李纲出战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李纲从汴京城赶出来,好让他们这帮人能控制整个朝廷。
而正巧,此时另一位宋朝的重要支柱种师道老将由于闻听自己亲弟弟战死沙场后,心情极度郁闷,再加上年事已高,便向赵桓提出了辞职。
于是,唐宰相便抓住这个机会,非常好心的推荐李纲出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负责组织太原城的第三次救援工作。
赵桓从内心也有点讨厌这位敢在自己面前大呼小叫的正直宰相,于是李纲的外调便成了不可挽回的命令。
万般无奈之下,李纲只能率兵跨过黄河,进行救援太原的准备工作。
但唐宰相做的实在太绝,只派了一万二千多人给李纲,并且李纲要求的军需物资也打了个二折,本来申请一百万,唐宰相只批准二十万。
朝廷内部如此的不信任李纲,使得李纲的心都凉透了,但忠君爱国的思想又不断激励着他要克服面前的困难,完成皇帝下达的任务。
于是,李纲开始自力更生,在孟州附近就地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等待时机出兵太原。
能有这样一位忠心的手下实在是赵桓的福气,但赵桓却不懂得去珍惜这种人才。
唐恪和耿南仲发现李纲在孟州就地征兵后,心情十分不爽,于是便在赵桓面前反复诉说李纲的谗言,赵桓因此怒斥李纲,要求李纲不得随意招兵买马,立即出兵太原。
局势如此发展,李纲对这位糊涂皇帝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出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