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与三阴三阳之重要性,前文已述,无论五运是还是三阴三阳之六气皆无非是阴阳之所化,是以鬼臾区又专论阴阳之化、变、神、圣、用。
先附录原文如下: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一、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何谓物?《庄子·达生》关尹讲:“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
《列子·天瑞第一》列子讲:“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物必为形质兼具者。
物何以生?五行和实则生物,《国语·郑语》史伯讲:“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五行又何以生?阳变阴合而化生五行。周敦颐《太极图说》讲:“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阳变阴合,而化生五行,阴阳两仪与生水火木金土五行妙合,再凝而为一,化生乾道二气,乾坤二气交感,乃化生万物。
请注意,史伯和周敦颐之论万物之生,是存在差异的,后者更为精细。
下篇推文在参详鬼臾区的“形气相感而万物生”理论时还会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万物既生,负阴而抱阳,气机之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讲:“夫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化有大小,期有远近……故曰:无形无患。”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则形质兼具而成物,器物具有有限性,动而不已,终究会由量变引起质变,由此物变为彼物,甚则生化息而器物散,是为“物极谓之变”。
二、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阴阳者,神明之府也,阴阳造化不测谓之神,神之昭著谓之明。
《易经·说卦传》讲:“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阴阳二气,阳变阴和,变化相应,奥妙无穷若有神明主持之,《永乐大典·神》对“神”有一个譬喻:“一故神,譬之人身四体皆一物,故触之而无不觉,不待心使至此而后觉也。”《灵枢·本神》岐伯讲:“生之来为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易经·系辞上》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一故神,两在故不测,晋代韩康伯《周易注》注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极乎神也。”神乃是对阴阳变化莫测之描摹,是为“阴阳不测谓之神”。
阴阳为体,变化为用,《易经·系辞上》讲:“神无方而易无体。”王弼《周易注》讲:“方、体者,皆系於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测,易则唯变所適,不可以一方、一体明。”
孔颖达《周易正义》讲:“神则寂然虚无,阴阳深远,不可求难,是无一方可明也。易则随物改变,应变而往,无一体可定也。……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测量,故能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知周万物,乐天知命,安土敦仁,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通乎昼夜,此皆神之功用也。作《易》者因自然之神以垂教,欲使圣人用此神道以被天下,虽是神之所为,亦是圣人所为。云'方体者,皆系於形器’者,方是处所之名,体是形质之称。凡处所形质,非是虚无,皆系著於器物,故云'皆系於形器’也。云'神则阴阳不测’者,既幽微不可测度,不可测,则何有处所,是'神无方’也。云'易则唯变所適’者,既是变易,唯变之適,不有定往,何可有体,是'易无体’也。云'不可以一方一体明’者,解'无方’'无体’也。凡'无方’'无体’,各有二义。一者神则不见其处所云为,是无方也;二则周游运动,不常在一处,亦是无方也。无体者,一是自然而变,而不知变之所由,是无形体也;二则随变而往,无定在一体,亦是无体也。”
何谓圣?《白虎通·圣人》讲:“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礼别名记》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
“神用”乃神之功用。
“无方”,神则阴阳不测,不测则动而不已,动而不已则无有定方,如孔颖达所谓:“一者神则不见其处所云为,是无方也;二则周游运动,不常在一处,亦是无方也。”
“谓之圣”,圣者,通也,道也,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无所不通,无所不在。
阴阳不测神之功用,无有定方却又无所不通,无所不在,是为“神用无方谓之圣。”
“圣”在这里非圣人之谓,而是对“神无方而易无体”但其“神用”却又无所不通、无所不在之情状的描摹,如同“神”是对阴阳莫测、妙合万物变化之情状的描摹一样。
鬼臾区此处对神、圣而字的用法,一方面相关于易经中的《系辞》和《说卦传》,另一方面又相关于《孟子·尽心下》,特别是“圣”字的特殊用法,其中有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三、夫变化之为用也,
阴阳者,神明之府,变化出焉。
何为“变化”?《易经·系辞上》讲:“变化者,进退之象也。”王弼《周易注》讲:“往复相推,迭进退也。”孔颖达《周易正义》讲:“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复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
“变化之为用”即阴阳变化进退之神用。
神用无方,不可以数计,但可以象谓,如《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讲:“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十,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天地阴阳者,象之大者,莫若天、人、地三者。
如是,阴阳变化进退之神用,自其象之大者谓之,遂由无方而成有方。
四、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对于此段话,请参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参详系列中的相关推文。兹不赘述。
ε39“其”字何指: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ε40阴阳变化为用A:其在天为玄,何以为玄?
ε41阴阳变化为用B:其在人为道,道者何谓?何以在人?
ε42阴阳变化为用C:其在地为化,化者何谓,生化何以在地?
ε43顶真回环: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明日继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