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刮痧疗法简介
(一)刮痧疗法的历史演变
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非药物自然保健方法。它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简便安全、适用广泛、疗效可靠等持点.干百年来广泛流传丁我国民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刮痢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柔软的线索团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副、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这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
(二)“痧”的概念
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结了40多种痧证,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
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2)急重表现:起即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三)不同痧象的临床意义
刮痧疗法,利用其工具作用于体表厚,皮肤便对这种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人们把这种征象称之为“痧象”,常见的痧象包括体表局部组织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疹子,与此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可持续数日。只要刮拭数分钟,凡有病源之处,其表面轻可见微红、红花朵点;重则成斑块、结节。甚至青黑块包,触之略有阻或隆突感。较严重之青黑斑块于刮拭时,则会有痛感。如无病痛,则无反应,亦不觉疼痛。
术间“痧象”,主要是指痧疹出现的部位不同与痧疹本身的形态不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程、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一般痧色鲜红,呈数点状,多为表证,表明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淤血块,多为里证,表明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结节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是有效的。一般说来,健康人或属减肥、美容及保健刮拭者,多不易出痧、或痧象不显著。
二、刮痧疗法的常用器具与介质
(一)刮莎器具
1、太极平衡保健笔是作者发明的最新专利产品,可用于刮痧排毒、点按体穴、点压耳穴、美容保健、脊疗指疗、足底按摩等,集多种功能干一体。使用它可以取穴准确,省时省力,刺激性强有助于提高疗效。该笔系纯铜制品.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经久耐用,不易损坏,是刮痧治疗较为理想的工具。
2、特制刮痧板系选用具有清热解库作用且不导电、不传热的水牛角制成。在几何形状上,做成不同的边、弯、角及不同厚薄,施于人体,对各部位能曲尽其妙。
3、苎麻 —舶选取已成熟的苎麻,剥皮晒干后。摘去枝叶,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捏成一团,刮时,术者用右于拿着苎麻团,在清水或植物油里蘸湿,在病人的特定部位刮抹,边蘸水或油边刮,直到刮出大量紫黑色的痧斑为止。此法现已很少使用,但在一些偏僻地区,—时找不到其它工具时,其仍不失为应急之措施。
4、八棱麻(俗称托托叶) 取八棱麻茎叶,洗净,放在锅里炒软(不能放油炒),挤去汁,用布包裹后刮之。多用于小儿娇嫩皮肤和成年人的胸腹部。
5、小蚌壳此为沿海或湖泊地区渔民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小蚌壳要选取边缘光滑或磨成钝缘的,刮时,施术者用右手持蚌壳边蘸水或植物油,边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上刮抹,以刮出紫黑色的痧点为止。
6、硬币(分为铜、铝质两种) 铜质的铜钱、铜板,这是50年代以前最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取材比较方便,一般选取边缘较厚(边缘太蒲,较锋利,易副破皮肤)而没有残缺的大铜钱或铜板1枚,刮法与小蚌壳同;铝质分币,为现代较常用的刮痧工具,取材方便,因分币边缘有齿痕,故刮形手法要特别轻,以防止刮破皮肤,刮法与小蚌壳同。
7、铜勺柄选取边缘较厚且光滑的小铜勺柄1只,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8、瓷碗、瓷酒杯选取边缘段厚且光滑无破损者,用其缘。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9、瓷汤匙选取边缘光滑其无破损者,用其缘。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10、药匙(医院药房取药斤、药粉用具) 此匙也是较理想的刮痧工具。
11、有机玻璃纽扣此系现代较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取材方便、清洁消毒处理容易,但比选取边缘光滑、较大的纽扣,便于捏拿,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12、棉纱线、头发此常用于刮试头面部和婴幼儿皮肤。用适量的棉纱线或头发捏成一团,蘸植物油从上到下刮之。抹之、擦之。
13.其它保皿小酒怀威小茶盏,用来盛装刮痧介质。
(二)刮痧介质
刮痧介质作为刮痧工具与人体表面之间的润滑剂,可减少刮痧时的介质阻力,方便刮拭,保护皮脓免受擦伤。介质中添加某些药品还可增强治疗效果。常见的介质有以下几种:
1.太极平衡刮痧剂是笔者研制的一种刮痧介质,其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红花、冰片、薄荷、藿香、麻油等。它具有活血行气、疏经通络、排毒祛淤、消炎止痛及调节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等功效。
2、水剂常用凉开水,如病人在发热时可用温开水或白酒。
3、油刑常用香油或其它植物油。
此外,还应备一些75%洒精、消毒棉签等,必要时用于皮肤及器具消毒。
(一)刮痧方法的分类
刮痧方法包括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两大类
(二)刮痧的操作方法
1.持具操作包括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根据临床应用不同.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两种。
直接刮法:是用刮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是刮痧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让病人取坐位成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背对术者,用热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施术者用右手持刮痧工具,先在病人颈项正巾凹陷处刮抹,刮出1道长形紫黑色痧点,然后再让病人取俯卧位,在脊椎正刮1道(如果病人瘦弱或脊椎骨生理性突起.可以刮其两旁)、再在后肩胛下左右第7—9肋间隙处各刮1道,以刮出紫黑色淤点为止(见图1)。
间接刮法:先在病人将要刮试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试工具在布上刮拭,称为间接刮法。它除了具有刮痧的功效外,还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此法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出现抽搐者。具体方法:先在刮痧部位放上干净的手绢(成大小适当、洁净柔软的布1块),用刮痧工具在手绢或布上面朝—个方向快速刮试,每处可刮20~40次,一般刮10次左右,掀开手捐或布检查—下,如皮肤出现暗紫色即停止刮拭,换另—处。如果病人闭眼不睁、轻度昏迷和高热不退,可加刮两手心、两足心及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每处加刮至50次左右(见图2)。
(2)挑痧法:桃痧法也称“挑痧疗法”是施术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施术者先用洒精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最好是对准皮下有青筋的地方,然后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淤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淤血。挑刺针可选用三棱针、大号缝衣针或9~16号注射针头(见图3)。
(3)放痧法:放痧法又称“刺络疗法”、“刺血疗法”,它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此法刺激性更强烈.多用于发热患者及重症。
速刺法:速刺人0.5~1分深,然后挤出少量暗血。用于刺十宣、人中、金津、玉液等穴。
缓刺法:缓缓刺人0.5~1分深,然后援缓退出,挤出少量暗血。适于肘窝、膕窩及头面等部位。
挑痧法及放痧法在针刺的局部要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针刺时患者不可过于
紧张。出血也不可过多,故对于过饥、过饱及出血后不易止血者—般应禁针;对于血虚、低血压、孕妇均应慎用。
2.徒手操作徒手操作,包括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点揉法。
(1)挟痧法(又称“揪痧法”):施术者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挟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挟起,然后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这样一挟一故,反复进行,并连连发出“巴巴”声响。在同一部位对连续操作6~7遍。这时被挟起部位的皮肤就会出现痧痕(见图5)。
(2)扯痧法:施术者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扯提患者的扯痧部位,使小血管破裂,以扯出痧点来。主要应用部位在头部、颈项、背部、面部的太阳穴和印堂穴(见图6)。
(3)挤痧法:施术备用两手食、拇指或单手食、拇指,在治疗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此法也可与放痧法、桃痧法配合使用(见图7)。
(4)点揉法:点揉法同于按摩手法而不周于刮莎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点揉法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一方面可弥补刮痧疗法之不足,另一万面还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故作简单介绍。点揉法是指用手指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问时做圆图或旋转的揉动。足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其操作要领是施术者的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按压在穴位或某部位上,力贯于指端,着力于皮肤和穴位,由轻到重,由表及里,手腕带动手指灵活揉动,频率50~100次/分,通常持续3~5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和皮肤微红为度。结束时则应由重到轻,缓慢收起。注意:力量不宜过大过猛,揉动时手指不能离开皮肤。此法具有散淤止痛、活血通络、解除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部及手足部。
(三)刮痧的操作步骤
1、首先耍向患者作简要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以取得信任、合作与配合。
2、准备齐全刮痧器具与用品。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安全、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3、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与病情。确定治疗部位,尽量暴露,用毛巾撩洗干净,选择合适的体位。
4、在刮拭部位均匀地涂布刮痧介质,用量宜薄不宜厚。
5、一般右手持刮痴工具,灵活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生硬用蛮力,硬质刮具的平面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度为宜,切不可成推、削之势。
6、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并保持一定的按压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在皮肤表面进行磨擦。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综合运用,点是刺激穴位,线是循径走络,面是作用皮部。
7、刮痧时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轻现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块即可。应刮完—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要无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
8、保健刮须和头部刮治,可不用刮溶介质,亦可隔衣刮拭,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9.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项部,再刮其它患处。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关节部位应按其结构,采用点揉或挤压手法。
10.如刮取头、额、肘、腕、膝、踝及小儿皮肤时,可用棉纱线或头发团、八棱麻等刮擦之。腔部柔软处,还可用食盐以手擦之。
11、刮拭方向原则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刮拭。
l2、刮完后,擦干水债、油渍。让病人穿好衣服,休息一会儿、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水,会感到异常轻松和舒畅。
13.—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队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模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般深部出现的包块样痧或结节样痧在皮肤表面逐渐呈现寄紫色或青黑色,消退很也较缓。
14、刮痧时限与疗程,应根据不同疾病之间的性质及病人体质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般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以使病人能耐受或出痧为度。在刮痧治疗时,汗孔开泄,为了有利于扶正祛邪,防止耗散正气,或祛邪而不伤正。所以每次刮治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不宜太重,不可一味片面强求出痧。第二次间隔5~7日后或患处无痛感时再实施,直到原处清平无斑块,病症自然就痊愈了。通常连续治疗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如果刮拭完成两个疗程仍无效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改用其它疗法。
(四)刮痧的补泻手法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补”和”泻”是两种作用相反。但又相王联系的施治方法。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调节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正气。所以,补与泻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刮痧疗法虽无直接补泻物质进入或排出机体,但依靠手法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刺激,可起到促进机体功能或抑制其亢进的作用,这些作用的本质亦属于补与泻的范畴。
刮痧疗法的补泻作用,取决于操作力量的轻重、速度的急缓、时间的长短、刮拭的方向以及作用的部位等诸多因素,而上述功作的完成,都是依靠手法的技巧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凡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的手法称为“补法”;凡刺激时间长、作用较棵,对皮肤、肌肉组织有抑制作用的手法称为“泻法”。
凡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手法,能活跃兴奋器官的生理功能,谓之“补法”;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能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谓之“泻法”。
凡操作速度较慢的称之为“补法”;操作速皮较快的称之为“泻法”。
补法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等虚证患者。泻法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初发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等实证患者。
介于“补法”与“泻法”二者之间的称为“乎补平泻”。有三种刮拭手法。第一种为按压力大,速度慢;第二种为按压力小,速度快;第三种为按从力中等,速度适中。平补平泻刮拭法常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或虚实兼顾证的治疗。
综上所述,刮痧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而灵活选用不问手法。若能首先仔细辨证,然后根据“扶正怯邪”或“祛邪存正”的原则,恰当采用“补法”或“泻法”,必能充分发挥刮痧的治疗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