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拓制是文物考古、博物馆陈列展览与资料建档、书法临摹,以及古玩收藏者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实用技术。据相关资料证实,拓片技术起源于梁、隋,成熟于唐、宋,明清时期拓制技术已经是相当高超了。精美别致的拓片具有现代摄影技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它能够清晰、真实、准确地记录古代文物的原貌,提供相当公平完整的形象,通过传拓技法制成的拓片,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古代精美的书法、绘画、铭文艺术等广泛流传,而且还能够让那些特别贵重的不易展出和随意触摸的孤本文物得到合理地利用和有效保护。时至今日,这门已经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传统技艺在新时期文物工作过程中,仍然发挥着提取、传播、交流和保护文物的重要作用。
本人比较喜爱这一传拓技艺,参加工作十余年来,继承和发扬文物前辈的敬业精神,虚心向老职工请教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拓片制作技术,阅读学习并吸取碑文精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拓片制作经验,以下就是自己在古代碑刻文物拓片拓制过程中的基本技法和点滴个人体会。
一、碑刻拓制的工具与材料
(一)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拓片质量的高低和工作进度的快慢直接与拓碑用工具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工具大致上可以分为:毛笔、刷子、扑子、镊子、纯色毛巾、塑料盆、抹布、拓板和电吹风等。
1、刷子。比较常用的有三种。(1)软毛刷:一般油漆刷即可,用来在碑面上洗刷粘液和除尘用。(2)打刷:即用于将水浸润透后贴附于碑面的宣纸打入文字或花纹内,一般采用细猪棕制成,形状类似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牙刷,但比牙刷大数十倍,分短把和长柄两种,黑棕上品,白棕则次之,由于猪成长周期的宿短,黑棕已经很少见了。新棕制打刷买来后应先在粗木板或硬砖石上反复揉搓刷面,柔软后的刷面可以减少将宣纸打毛掉层的机会,从而提高拓片着墨的质量。(3)平刷:用植物棕丝制成,亦称为扫刷,上纸时用于扫平舒展宣纸,避免拓纸表面形成皱折和积聚过多的空气,新棕刷同样需要揉擦,防止挂纸减少次品;平刷品种分大、中、小三等,根据所拓碑刻面积的大小分别选用相应的尺寸规格,实践操作中大多以个人的手感受好和习惯为准。
2、上墨用毛笔
一般选择较软的羊毛笔,分为大、中、小号若干。
3、扑子
扑子又名"拓包",专作宣纸着墨之用。其制作比较考究,因地因人之习惯又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扑子的内包料可以选用棉花、锯沫、海棉、稃子等,也有人为增加手感重量在锯沫中渗少量细沙,它的外面用一块棉布包起来,再罩一层塑料薄膜(布)以防墨浸入。这是扑子制作过程中的内层,外层选用2—3块细纱布,最表层则选一大块质量上乘的细沙布,四角提起,用细棉绳捆扎牢固即可。扑子外层的选择是拓片时着墨均匀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可以采用细绸布,因其布孔细密不利于向外释放墨汁,一旦绸布表面沾上宣纸纸屑之后拓制拓片时会在宣纸上拓印出大小不一的墨点,效果不尽人意,严重影响质量,实践证明选择高质量的医用纱布是比较理想的。
拓制碑刻有大有小,选用扑子规格大小亦应有所不同,事先准备好各种型号的扑子多个,另外备足了的扑子的材料,根据现场工作需要随时制作,大小自由,绑拆自如。
4、其它
这类工具如镊子、刀片、剪子、玻璃板和电吹风等也是拓片时不可或缺的用品。扑子用久了表面会沾附大量浸墨的纸屑,尤其是重新蘸墨后膨胀隆起,需用小镊子去除(以往来用的二扑子对搓擦方法亦很实用,但其缺点是加速扑子表层纱布的损坏,造成更换频繁浪费多,电吹风是用来吹干拓纸提高工作进度,碑刻实体大多野外或院内露天放置,风力、走向或是否能得到阳光照射,以及一块碑刻的上下部分都会影响到所拓宣纸的整体干湿程度,特别背荫处碑刻下方近地面的那部分往往最后干躁,个别的则不加吹风,半天也难以达到拓片所需的干湿最佳效果,所以准备一台电吹风是十分必要的;玻璃板用于扑子蘸墨,使用习惯因人而异,有的用木板、地板,有的用大理石板,或两个扑子对拓,选用玻璃板(厚度一般为5毫米左右,30厘米四方)是因其透明、轻便、易洗、表面光洁度高,而且质优价廉,方便易得,工作时选备一大一小两个扑子就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了。
(二)材料
1、宣纸:以生宣纸为宜,一般选择出产于我国安徽省泾县的净皮棉连纸、单宣纸等,纸质细腻,薄厚适宜,纤维长且柔韧性能强,上碑时的干湿吸附性能好。这种宣纸规格有四尺和六尺两种,比较适合各类碑刻拓片所需,碑刻面积小,且字纹细密者可采用较薄的四尺宣,反之则用厚一点的。
2、墨汁
常用来拓制碑刻拓片的墨汁有"高级中华墨汁"和"一得阁墨汁"等,北京产的"一得阁"墨汁品质上乘,墨香四溢,目前成为拓片的首选。古代多用油烟墨,有"墨以紫光为上,墨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矣。光之与色不可偏废,以久而不渝者为贵"之说,如今旧墨的效果虽然更佳,但已无从寻之,选用"一得阁"既经济实惠,又可达到乌黑发亮的拓制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白笈
一种中药,有切片和碎末两种,以切片为佳,从药店购之,加适量清水及火煮之,以手感之有一定的黏性后倒入玻璃杯中待用。熬制后的白笈水用于增加宣纸在光滑石碑刻表面的吸附力,另一个用途是用白笈水拓制出来的拓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虫蛀的作用,因此,白笈比其它粘性液体更具首选性。
二、碑刻拓制的技术要领
碑刻拓制一般经过清洗、湿纸、上纸和着墨四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须认真负责、细心操作,一幅质量合格的拓片是各工作程序顺利开展的结果。
清洗之前,应对所拓碑刻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查看石碑的大小,存放的位置,表面是否完整,有无残损或人为划痕,凹凸不平处都在什么部位,凹沟的宽窄和长短是否影响着墨等,这些情况拓碑时应该如何处理,事先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方可从容应对,临阵不乱。碑刻露天放置久了,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和点点虫粪污物等,用清水将碑的正面进行仔细地清洗,拿比较柔软的毛巾或棉抹布由上到下、由里向外、有步骤按顺序地擦洗,不可性急草率。遇到碑刻上文字或纹饰里夹杂有土锈、物尘的情况时,可选用细扁竹签、钝钉尖等物按字画纹饰的走向自然剔除,小心谨慎,不可损伤碑刻文物,直到把碑文及纹饰部位清晰地显现出来为止。笔者曾经在拓制武侯祠内的国宝文物岳飞手书《出师表》时,遇到石碑靠下一角无字光滑处有一漆滴凝固,当时不太留意,主要观察点都在字迹方面,它是建筑彩绘工人油漆《出师表》碑廊房木构件时无意中滴上去的,漆液经流动凝固后在碑刻表面呈一"叹号"状,拓出拓片后发现"叹号"处重墨,其周围发白,在乌黑发亮的拓片表面一个重墨的"叹号"格外显眼,成为整张拓片的一个败笔,可见仔细清洗碑刻是十分必要的。
裁纸,所拓之碑刻经清洗之后可以自然凉干,亦可电吹风干,这由工作进程的快慢决定,裁纸工序则是提前进行的,任务下达之后,仔细测量碑刻的尺寸,根据碑刻文物表面的大小宽窄,量体裁衣,一般所裁宣纸应略大于所拓碑刻文物部分,以三厘左右比较适宜,过大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小则不能充分反映碑刻的全貌。裁好的宣纸错缝折叠起来,一角处用细铅笔标柱所拓碑刻的名字和尺寸大小,湿水后叠放入湿毛巾内,得到足够的时间使宣纸完全湿润,使其内部纤维拉力强度达到最佳状态。
上纸,无论碑刻大小,上纸均可采用干上法和湿上法。在进行上纸工序之前将碑刻表面均匀涂刷一层薄薄的白笈水,注意白笈水的浓度即粘性要适中,粘度不够无法使宣纸有效地吸附于碑刻表面,增加拓片半成品和次品的概率,粘度过强又会使着墨后的宣纸不易从碑刻表面揭下,或揭取时出现大小不等的窟窿,功夫白费。干上法,即将裁好的宣纸对正清洗且涂过白笈水的碑刻之上缘,由上至下自然摊平附着在碑的表面,取湿毛巾一块卷成圆柱状,从宣纸上面向下按压,或从中间往两侧按,避免宣纸起皱,待宣纸按压平展后用棕刷(平刷)从中间向四周排刷,赶出拓纸内的气泡,然后从上部到下面沿"人"字形路线整体运刷一遍,不可遗漏,直到拓纸表面平整、无折无皱为止;拓纸湿上法则是事先将裁好的宣纸湿水后存放在湿毛巾内,上碑时取出对正所拓碑刻表面铺平,扫平之法如同干上法。两种上纸方法实是异曲同工,如何实施可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环境条件及任务的紧缓等因素决定,灵活操作,具体问题且体分析,无论何种办法均要使宣纸平展地附在碑刻的表面。拓纸经扫平之后就可以进行上纸的最后一道工序了,即打纸,用打刷在拓纸表面均匀地捶打一遍,打刷捶打的方向与碑刻表面呈垂直角度,轻重适宜,避免侧击或漏捶。最后检查碑刻四周的边纸是否封好,必要的话用湿毛巾按压和打刷轻击,防止被风吹起,待拓纸的湿度达到八成干时,就可以着墨了。
上墨,拓制碑刻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着墨,看似简单其实很关键,没有长期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应的手劲儿和不急不躁的心理素质是无法圆满地完成这一步骤的。为提高拓片效果,上墨时较多采用两个大小基本一致的扑子相结合的拓法,即其中一个扑子蘸墨后与另一个相互拍打,先轻后重,且在拍打过程中转动扑子以使扑子着墨面吸墨均匀;有时则采用一个扑子在玻璃板上蘸墨后就地拍打,边拍边变换扑子的角度,目的同样是使扑子均匀蘸墨。拍打后的扑子还要在废旧宣纸上轻轻地扑打几下,察看扑子的墨色深浅是否一致,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使用廉价的旧报纸代替价格不菲的宣纸,色深时则多拍打几下,色浅时再蘸墨汁,合适后就可以上纸拍打了。俗话说一遍轻,二遍重,三遍补窟窿,这是前辈碑刻文物拓片专家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用心得,用扑子拓第一遍墨时动作要轻,由边缘无字或无纹饰必先上墨,从左至右,或自上而下有规律按顺序着墨,墨要稍淡,均匀后一扑子约压前一扑子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一扑子压一扑子轻轻地有节奏感地拍打,用力适中,全神贯注,心手相应,目无旁顾,避免使扑子那怕是较短时间的在拓纸上驻足休息。待第一遍墨稍干之后,仍用上述方法进行第二遍着墨,劲儿可稍大一点儿,墨色略重些儿,使墨完全浸润到拓纸之上。最后一遍要边拓边观察,拓纸上墨色的深浅和亮度,色浅稍淡之处随时补墨,墨点浓淡适宜区域则酌情处理,务必使全幅拓片该黑之处黑,该白处白,黑白分明,墨色均匀一致,揭下来后整张拓纸无残缺遗漏,方可称得上合格的产品。当然在揭取拓制完毕的拓片时因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会碰上无法顺利揭取的难题,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不可慌张急躁,要有足够的耐心,沉着冷静,用细刀片轻刷,或用嘴对准拓纸背面呵气,边呵气边揭取,千万不能硬拽,以免前功尽弃。造成这一不便的原因,一般来讲与碑刻表白笈水过浓和拓片时透墨干后粘度大有关,揭取拓片后,用抹布蘸清水,把碑刻表面的残墨擦试干净,有利于下一幅拓片的顺利开展和环境卫生保护。
三、结语
拓片完成之后,其后期管理亦很重要,每一幅拓片自从下碑刻的那一刻起保护的问题就已经提上日程了。经自然凉干后的碑刻拓片,经检验合格后放平对折叠好,放入专用保管袋内保存,专库专柜,作好通风防潮防虫蛀。为避免造成日后管理上的混乱,所有入库的碑刻拓片要在档案袋上注明拓片的名称、编号、拓制时间和拓碑人的姓名等,建立藏品的分类帐和文物总帐,即建立相应的拓片档案,切实有效地对碑刻拓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精心养护。
一幅优秀的碑刻拓片都可以称得上是在原碑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再造,鉴赏一幅精美的拓片作品,犹如独自享受一门高雅的墨白艺术,那古朴浑厚的艺术风格,臻于完美无憾的艺术造型和无可替代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在自己所完成的一幅幅碑刻拓片中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认识和理解所拓物的文化内涵,努力发现和再造其内在美,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拓制技艺,使自己的黑白艺术作品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和完美地展现出被拓物品的原始风貌,最大限度地发挥碑刻文物拓片在有效传播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实现博物馆馆藏文物社会效益及经济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