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学会议论和抒情
1、学会在记叙中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小学生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而记叙文很少有完全不加任何议论的。议论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以直接为中心服务。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采取发表议论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二是夹叙夹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如《养花》,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娓娓叙述养花的乐趣,像对朋友叙谈家常,在表达“我”与花草之间的深厚感情时,也偶尔穿插着议论。“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抢救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些议论精湛而又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大大增强了文章色彩,加深了力度。
三是先叙后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先叙后议的特点及议论的作用:
我的业余爱好
我的业余爱好很多,爱看书、写字,更爱下象棋。记得上小学后,我看见姥爷和爸爸下棋,觉得很好玩。于是我便缠着姥爷教我下棋。姥爷告诉我:“马走日,象飞田,炮打一溜烟,车四处奔驰,小卒一去不回还。”我就按着姥爷教的规则,学着下棋。一来二去,我也慢慢学会了下棋,可我总是姥爷的手下败将。我很不服气,心想,不能老这样输下去,一定要“打败”姥爷。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有了,何不向爸爸求教呢?我请教了爸爸,学会“双炮轰老将”这一招。过了几天,我又跟姥爷下棋,用了这一招,真灵,很快就把姥爷“将住”了。姥爷愣住了,急得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对付的招法。我赢了姥爷,心中乐开了花,暗想这下姥爷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谁知好景不长,姥爷又想出战胜我的“看家本领”。随后,我又向爸爸学会了“马卧槽、马后炮”等战术,又赢了姥爷。
我虽然刚学下棋,时间不长,但通过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
下棋是两军对垒,好似战场,双方斗智斗勇;下棋要统观全局,周密运筹,稳扎稳打,才能克敌制胜。棋盘不仅是战场,又像是人生舞台。颗颗棋子站的位置不同,履行的职责也不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人也应该如此。我非常赞赏小卒,他们虽然地位很低,但踏踏实实,只前进不后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遇到困难不退缩。我不是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点评】文章先详细记叙自己怎样和姥爷学下象棋,怎样不甘心做姥爷手下败将,又怎样向爸爸求教最终赢了姥爷的事。在此基础上,小作者阐发议论——“通过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棋盘不仅是战场,又像是人生舞台??我不是正需要这种精神吗?”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显得十分深刻,耐人寻味。
在记叙中学习运用一点儿议论,做为点睛之笔,可以大大提高文章表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①无论先议后叙、夹叙夹议,还是先叙后议,文章都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支语的议论。这是因为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②议论属直接说理(叙述、描写属间接说理),因此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语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
③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无论怎样,议论要有说服力,见解要独到,不能人云亦云。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努力提高作者自身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是前提。自己爱憎不明,又怎能对人物或事物发表正确、健康向上的评论呢?自己认识不深,又怎能对周围生活发表独特、深刻的议论呢?
【思考练习】
(1)什么叫议论?记叙文中主要的议论形式有哪些?运用议论表达方式有什么重要作用,需要注意什么?
(2)以《我爱____》(人物或事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学习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学会在记叙中抒情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人是有感情的,有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作文时,需要把感情表露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文章才能说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真正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可见,抒情是表达中心的需要,直接为中心思想服务;这种表达方式是写文章时必不可少的。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如《劳动的开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这段话,作者在叙述事情经过中,就间接抒发了对穷人处处受欺侮的黑暗旧社会的愤恨之情。
②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事物之中。如《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写道:“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鹅卵石。”这段话描写的是鹅卵石缤纷的色彩,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③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如《一夜的工作》最后两段: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见似的:“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两段话中,作者借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抒发了对周恩来总理无限热爱之情。
(2)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直接抒情的特点及作用:
家乡的“挂钟顶”
家乡人都说,“挂钟顶”是燕山余脉数一数二的名山,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去过。今年暑假,我和姐姐游览了挂钟顶,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从家门出发,走约五百米就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有一个亭子般的小庙,在庙的中间,坐着一个盛装的古代妇女,她慈眉善目,笑看着眼前的山、树、水……姐姐说:“这小庙叫娘娘庙。”噢,我知道“挂钟顶”为什么又叫“娘娘顶”了。
山道像巨龙一样盘曲而上,它九曲十八盘,弯弯曲曲通向高高的山顶。顺着山道,我和姐姐一边爬山,一边欣赏着身边的景致。山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杏花,给山景添上了一片喜色。紫微微的鸡桕花也在开放,这一丛,那一簇,争先恐后地散着芳香;微风吹来,它们轻轻摇着花冠,像一个一个的小喇叭,细听,它们好像还吹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踏着刚刚返青的茸草,我们登上了山顶。在山顶,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棵老古树了。它高高地屹立在山顶,方圆十几里都能看到它。听说,在战争年代这棵树是挂“报信钟”用的。每当敌人来了,就会有人去敲钟,给乡亲们报信,让乡亲们安全转移。“挂钟顶”的名字也来源于此。老古树为革命做出过贡献,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
从挂钟顶回来,我更爱自己的家乡了。我真想变成一片绿叶,为家乡的这座山增绿;我真想变成一朵花,让家乡的这座山更美。美丽的挂钟顶,战争年代你为革命立过功,和平年代你又为百姓生活增添了美。
我深深地爱着你,不寻常的挂钟顶!
短文中,作者在饱览了“挂钟顶”美丽景色、了解到家乡光辉的革命历史之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流出结尾两段文字,直接抒发了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点明了
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抒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
②抒情要有缘有故。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
③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为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也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在记叙中抒情?抒情的方式有哪些?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要注意什么?
(2)以《我赞美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恰当地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