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振声老中医后半生只用一个方治疗所有疾病,那就是其耗费二十多年心血凝聚出来的“全息汤”。薛老在应用经方时体会到,伤寒学说是针对突出症状辨证施治,对病情单纯者有立杆见影之效,但对病情复杂者则难以应付。他在临床中另辟蹊径,认为疾病无论如何千变万化,无外乎表证,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血分证而已。因取整体调节的小柴胡汤,表证的桂枝汤,上焦证的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证的平胃散,下焦证的五苓散,血分证的药物生地、丹皮化裁成方:柴胡、泽泻各12桂枝、白芍、瓜蒌、薤白、枳实、苍术、陈皮、厚朴、白术、茯苓、猪苓、生地、丹皮、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用以治疗各种疾病,根据突出症状稍事加减即可。笔者在运用后以为,尤其对症状多,病情复杂难辨者有泛应曲当之效。现举治验两则如下,欢迎同道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感冒
姚某,男,56岁,感冒十多天,2009年4月7日诊。头昏头痛,无汗,咳嗽或劳累前额痛甚,甚则昏厥;上肢、肩胛痠重疼痛,坐稍久则腰痛;受凉则咳嗽吐白粘痰,咽干,扁桃体黯红糜烂,粘液多,眼流水;胸闷心悸劳则更甚,失眠多梦;形体肥胖,面黯无华,舌淡白胖嫩,边有齿印,苔白稍厚腻,脉沉弱。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脑供血不足。
处方:柴胡、泽泻各12克桂枝、白芍、瓜蒌、薤白、枳实、苍术、陈皮、厚朴、白术、茯苓、猪苓、生地、丹皮、甘草、干姜、五味子、杏仁、麻黄、吴萸、细辛各10克,制附子、黄芪、山萸肉各30克。服药六剂,头痛咳嗽上肢肩胛痠痛,腰痛等症消失,其余证状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
二,右偏头痛
赵某,女,38岁,2009年7月3日初诊,右侧头部跳痛,眼干涩视物昏蒙,流粘水,口苦,口渴多饮,咽痛,胸闷无汗,干呕,不欲饮食,胃脘痞胀,便秘,乏力,偶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右胁肋疼痛,乳房外侧跳痛;每天11点至13点面部烘热;小腹坠痛,阴部干燥疼痛,小便频数,黄带多,月经褐色,质稀量少,持续六七天;舌淡稍紫,少苔,脉弦滑。
处方:柴胡、泽泻各12克,桂枝、白芍、瓜蒌、薤白、白术、茯苓、猪苓、生地、丹皮、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枳实6克,半夏12克,黄连3克,黄芩5克,干姜12克,吴萸15克,党参10克,制附子、牡蛎各12克,细辛10克。服药六剂,腹痛,阴部干燥,黄带多依旧,余症减轻。予桃核承气汤合大黄丹皮汤一剂,复用前方加减调治半年而痊。
按:案一患者头痛,肢痛,无汗,咳吐白痰,甚则昏厥,脉沉弱,颇似太阳少阴合病,似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青龙汤,但其症状繁多,同时兼有西医的四种疾病,更说明了其病变的复杂性,传统的辨证施治恐难免顾此失彼之嫌,故用全息汤整体调节,因其太阳少阴合病的征象突出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芪、山萸肉防其昏厥;咳嗽故减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杏仁;前额痛属阳明,故加吴萸降逆镇痛;服后表证解除,本当去麻黄再行调治,患者家贫惜财,遂停药。
案二患者症状纷繁,久治乏效,更医数人,尤其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笔者初诊时观其脉证,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吴茱萸汤,四逆散,丹栀逍遥散等证似是而非,参差交错,辨证实属不易,经云“间者并行”,索性用全息汤整体治疗。因偶有上气不接下气故减枳实为6克并加制附子;头痛甚故合吴茱萸汤加细辛;不欲饮食则减苍术、陈皮、厚朴加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以半夏泻心汤调其饮食;日人汤本求真谓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指征为“上冲而渴,心腹有动”,故又加牡蛎,即合柴胡桂枝干姜汤。二诊时腹痛,阴部干燥,黄带明显,“甚者独行”,故用桃核承气汤大黄丹皮汤一剂泻下痰浊瘀血,复用前方出入调治而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