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伤寒论第61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夜晚精神委靡昏昏欲睡而不烦躁;不作呕,无口渴,无表症,脉象沉微,身有微热的,用干姜附子汤主治。

内经里提到过昼为阳,夜为阴,昼为气,夜为血,如果一个人白天没问题,晚上有 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阴不足,如果一个人晚上很好,白天有问题,那么,一定是阳不足。

当这个病人攻下以后,再去发汗,造成了阳虚,阳虚以后,阴就会占主导地位,阴就会欺阳,阳就会往上窜,窜到胸膈,人就会烦燥,窜到头上,就睡不着觉。我们前面讲过,病人有病最怕的就是烦燥,这种烦燥,并不是阳盛,而是阳特别虚,身上没有热症,也就是完全看不到表证,所以,用干姜附子汤来补阳。

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不渴,津液也没有丧失掉,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就是阳虚掉了而已,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是壮脾阳的,附子是壮肾阳与心阳的,阳不足补阳就好了,不需要用炙甘草来补津液,所以这条辨是完全的阳虚证,阴完全正常没有问题,所以药不必多用。

阴虚者,当救阴。阴阳两虚者,当阴阳两救之。祇有阳虚、则当救其阳,救阳急不宜缓,以阳主生化,无阳则不化,各组织机能有立绝之危,所以,这第61条辨就是以“四逆汤”去甘草之缓,但取姜附之迅烈以救之。

干姜附子汤常用在救逆的时候,有一本中医书叫《三因极——病证方论》,什么叫三因,就是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这本三因方的《中寒治法》篇里面专门对干姜附子汤的治法作了详述。

原文是这样写的:“治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复燥热。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皮;入脾,加术;入心,加茯苓。随证加之。”这是三因方的原文。

在《圣济总录》里说了“附子散”治小儿冻疮,这个也是用附子和干姜打成散剂外敷在冻疮上,其实单是这样敷是没有多少用的,必须要内服当归四逆汤,这样的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杠杠的。

干姜附子汤真正在救逆的时候,剂量可以开大一点,把汤剂煮得浓一点,人都昏迷过去了,你还按常规开药,那可能就不能救逆了,这个时候,可以放手一搏,让生附子把命门火补起来,把心阳温起来,这才是干姜附子汤真正的救逆。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