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50条辨: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原文解释: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症的脉象,照理应当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见症,宜用发汗法来解表祛邪。如果尺部脉迟的,则不能发汗。为什么呢?因为迟脉主营气不足、阴血虚少,发汗会更伤营血,引起变症。
脉浮紧就是寒,法当身疼痛,他应该感觉到全身痛,宜以汗解之,要用汗来解他。假令尺中迟者,尺中脉很迟的时候,就是血不足了,血里面有百分之六十滩水,血不够代表血里面的津液不足了,这时候不可以发汗,所以在开麻黄汤之前,要确定病人有没有足够的津液来发汗。
张仲景提供一个方法,就是摸一摸尺脉,平常开麻黄汤,病人的尺脉都很大,又浮又紧,摸寸脉是“阳”,也就是胸、肺、皮肤表面、上焦。摸关脉就是肝、胆、脾、胃、中焦;尺脉是“阴”,就是肾、膀胱 、下焦。
平常开麻黄汤给病人发汗的时候,一定是寸、关、尺三脉都浮在上面的,才用麻黄汤,这是用脉证来确定病人的身体虚不虚,如果吃了麻黄汤会手脚厥逆,就是病人的病变成甘草干姜汤证了。一般来说,如果吃了麻黄汤,不会感觉到心悸的人,都是心脏比较好的。
伤寒论第51条辨: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象浮,是病邪在表,可以用麻黄汤以发其汗。这条是在尺脉很壮盛的时候会用得到。如果是下针给病人发汗,就下“合谷”,“合谷”下针的时候要“飞针引气”,起针的时候转针,一边起针一边转,下去的时候直直的下,引到第三次的时候,病人就冒汗了。
头痛、印堂痛用“承气汤”;偏头痛就是“小柴胡汤”;整个头痛、头顶最痛用“葛根汤”。
伤寒论第52条辨: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象浮而数的,主病在表,治疗可用发汗法,如见发热、畏寒、头身疼痛、无汗等太阳伤寒见症的,适宜用麻黄汤。
发汗,有它必要的条件,如果说病人已经在发汗了,不会开麻黄汤的。因为病人的表已经开了,病人的症状除了脉浮数以外,一定兼有恶寒和无汗,所以麻黄汤和桂技汤最简单的区分就是一个无汗,一个有汗。麻黄汤证一般发烧温度比较高,无汗,怕冷比较严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