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镜下白光观察:
1、黏膜下肿瘤样的隆起性病变(SMT),2.褪色调/白色调,3.树枝状血管扩张、4.多数发生在没有萎缩背景的胃底腺区域。约半数以上的病例都观察到这些变化,典型病例多伴有四种变化。胃底腺癌1、2、3表现多由黏膜深层发育而来的,从黏膜深层开始发育,多见于HP阴性的胃底腺黏膜。
二、内镜下NBI+ME观察
由于胃底腺癌表面是正常的黏膜覆盖,故VS分型很难对胃底腺癌进行诊断。通常有4个镜下特征。1、无清晰明确的边界(DL);2、腺窝开口变大(CO);3、 窝间部(IP)增宽;4、缺乏异型血管。胃底腺型胃癌在黏膜深部发生,发展,内镜下边界变得模糊。CO和IP的扩大是由于肿瘤向上方的挤压造成的。由于MS/MV以及形状、分布、排列来看,呈现与周围胃底腺黏膜明显不同的MS/MV模式。另外,白光观察中看到的树枝状扩张血管通过NBI并用扩大观察,可以认为是黏膜深层以下的粗血管。
三、内镜下分型诊断
1、白色调隆起型:典型的病例大多是白色的黏膜下肿瘤样隆起性病变,内镜下如容易诊断。很多病例都伴有上述特征。NBI并用扩大观察时,在边界区域多显示圆形、椭圆形的CO。其内部为扩大的IP和弧状、多角形、线状腺窝边缘上皮(marginal crypt epithelium;MCE), CO和IP扩大,观察到缺乏异型的微血管。需与类癌和胃底腺息肉等疾病鉴别,可以根据色调,血管的分布、边界等进行鉴别。虽然也有与胃底腺息肉相似的病例,由于胃底腺多有明确的DL,所以鉴别比较容易。
白色调隆起型
明确的DL
CO开大
缺乏异型的血管
2、 发红隆起型:该类型虽然与白色隆起型相比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根据清晰边界、色调,未发现黏膜下肿瘤样的形态,多为0-I型。无树枝状的扩张血管,其扩大的IP内缺乏异型微血管。通常与增生性息肉和超高分化腺癌鉴别。
发红隆起型
IP增宽
3、 白色调的平坦凹陷型:此类型发生概率低,白光在观察中,由于色调、高低差,边界清晰等因素病变明显,但是NBI并放大观察也有边界不清晰的病变。另外,因为是白色调,所以树枝状扩张血管明显.鉴别诊断,局限黏膜萎缩(focal atrophy),褪色调凹陷型MALT淋巴瘤,未分化型胃癌等。清晰的边界以及不规则的MS/MV可以与MALT淋巴瘤和未分化型胃癌进行鉴别。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仅靠白光观察,鉴别比较困难。
白色调平坦凹陷型
鉴别诊断
白光 MALT淋巴瘤
NBI+ME
4、 发红的平坦凹陷型:发生的频率更低,白光、NBI并用放大观察边界变得不清晰,很难看到树枝状的扩张血管。与分化型胃癌进行鉴别。
发红的平坦凹陷型
鉴别诊断
早期胃癌白光
早期胃癌NBI+ME
四、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a病理标本(HE)以黏膜深层为中心,发现了与胃底腺细胞类似的肿瘤细胞的增生,表层被非肿瘤性上皮覆盖(a,b,c).部分浸润到SM 200μm(b箭头).免疫染色中,MUC 6和pepsinogen-I呈弥漫性阳性,H+/K+-ATPase散在性呈阳性。诊断为胃底腺型胃癌(主细胞优势型)(d,e,f).
b HE c HE
d:pepsinogen - I(主細胞).
e:H+ /K + - ATPase(壁細胞).
f:MUC 6 (颈部黏液細胞).
例1
78岁女性,心前区不适,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多年。
a:体上部后壁可见1 cm大小平坦的褪色域,黏膜面可见扩张、扭曲的血管。病变周围及体部大弯未见萎缩。
b:靛胭脂染色:中心略微凹陷,边缘的黏膜下肿瘤样的平缓的隆起显现出来
c:NBI弱放大
d:NBI放大像
a:癌位于黏膜中层到深层,凹陷部略微浸润到黏膜下层。
b:pepsinogen-I(+)
c: MUC₆(+)
常见的胃底腺型胃癌图像
(图像来自部分参考文献)
总之,胃底腺型胃癌多为低异型度分化型癌,早期易出现黏膜下浸润,多数可以通过ESD方法治疗,预后较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