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冠军郭晶晶,近期受香港妇协邀请,参加了“巾帼建新力论坛”。
这场论坛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女性,有大学校长、医学精英,也有创投女神等。
郭晶晶发微博感慨说:
“听到大家虽为女性,却从未规限自我,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贡献、不断地发光发亮,真的让我很震撼!”
确实如此,如今的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展露头角,不断突破性别的限制,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活力。
我们在仰望很多优秀女性的同时,也会禁不住想:
当我们遇到限制时,又该如何一步步突破,活出更高版本的自己呢?
敢于突破的人生,更绽放
很少有人一出生,就注定能取得瞩目的成就。
她们也需要不断突破自身的限制,在一次次人生的历练中,不断实现人生的“不可能”。
郭晶晶如今在跳水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其启蒙教练李芳却认为“郭晶晶这一切得来并不容易”。
她出身于河北一个普通的家庭,7岁被父母送到跳水队,目的是为了帮助她锻炼身体。
后来,母亲看到她训练辛苦,一度想让她放弃。
她却靠着内心的信念和喜欢,忍受伤病和意外,一步步坚持了下来。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夺得过二十多次世界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跳水女皇”。
2009年,事业上的高光逐渐散去,她又转换跑道,去读书深造。
在众人都不看好她嫁入豪门时,她与霍启刚齐头并进,成就了豪门婚姻的“清流”典范。
不久前,她又担任东京奥运跳水评委,与丈夫一起参与公共事务,人生边界日渐宽广。
我们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人生困境,归结为原生家庭的束缚。
但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父母,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这是我们成人之后,必须面对的事实。
很多人羡慕郭晶晶这样的女性,既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又能够在婚姻中幸福又独立。
而对于她的成功,又常常会归因于:她有天赋,又有好的教练指导,或者她嫁了一个好老公。
人最终成为什么样子,不是由你的家庭、外貌、年龄决定,而是源于你有多愿意成长自我。
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台词说:“你要凭借上帝的恩赐做到最好。”
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敢于抛开限制,去用力地活着,就能让有限生命活出无限精彩。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活出自己?
我们无法活得绽放,往往是内在的信念模式在作祟。
我的朋友雨辰,做行政工作,今年四十岁,是一个地道的城市姑娘。
她从小在单位大院长大,父母都是普通的单位老职工。
大学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去了父母的原单位,至今已经工作十多年了。
她常向我抱怨:“我不喜欢我的工作,觉得枯燥乏味。”
但因为父母希望她工作稳定,她从来不敢辞职。
她有过一段婚史,前夫也是父母帮她选的,但结婚2年后,以夫妻不和为由而分开。
离婚8年,她也曾遇到过心仪的男士,但从不敢主动表明自己的好感。
因为她总觉得,相比如年轻漂亮的女性,自己毫无魅力。
现在她的生活就是,每天上下班,没事就回父母家,兴趣爱好也少,生活圈狭窄。
她也曾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但内心总有个声音在告诉她“你做不到”。
很多人做不到,不是能力和条件不行,而是习惯说:“我不行”、“我不敢”、“我做不到”......
渐渐地,他们会安慰自己:这个社会就这么现实,人各有命,没办法!
你害怕挑战失败后,带来的被批评、被轻视。
人不愿意改变,是因为他选择了一种“后退或停滞”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不遭受失败的打击,外在的评判。
因为不主动做事的人,就不会有犯错的机会。
相对比改变带来的挑战,我们更愿意呆在“舒适区”,因为这样熟悉,且安全。
所谓的“心理舒适区”是指:
一个人没有勇气逃离熟悉的一种心理模式,哪怕你早已对现有的环境充满抱怨。
因为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你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恐惧。
人要想发展,就一定要意识到:心理舒适区给你的,是虚假的保障和安全感。
它在“保护”你的同时,也阻碍你接受新事物,让你害怕挑战自己,导致你永远活在小空间里。
你的人生会变得缺乏活力,裹足不前!
那些自我限制,从何而来?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实际上,给人套上枷锁的,是人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收到很多否定型的评价,比如:
“你不是个好孩子”、“你这样考不上大学”、“你注定孤独终老”……
有的人认同了别人给自己的标签,活成了对方口中的样子;有的人则打破禁锢,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贫民女孩,从绝境中逆转命运,考上哈佛的故事。
女孩莉斯,生长在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庭中。
父亲酗酒,母亲吸毒染上艾滋病,并且患有精神分裂症。
她的童年是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的。
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被关进收容所,她被迫成了流浪街头的孤儿。
父母都搞砸了自己的人生,而无所依靠的她,也很有可能滑向堕落的深渊。
但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想和那些正常的孩子一样平起平坐,想去上哈佛读所有最好的书。
身世相似的朋友,打击她说:“我不想上学,我不属于那里,你也不属于那里。”
她们的命运,无非像糟糕的父母那样,居无定所,靠抢劫度日,甚至沦为妓女。
但莉斯坚定地相信外面有更好的世界,她需要一个解救自己的机会。
读书,成了她最想抓住的出路。
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2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
后来,她考上了哈佛大学,还申请到了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实现了命运的逆转。
疾病贫穷、自顾不暇的父母、没有依靠和安全感,都没有阻挡她前进的决心。
她选择一条自我负责,充满挑战的道路。
这种冲破障碍,激发原始求生动力的过程,带给她的是脱胎换骨的改变。
而她的朋友,任由外界环境裹挟,滑入了生活的底层,令人遗憾且唏嘘!
“每个人的智慧原本丰满俱足,不需要添加,只需要引爆。”
突破人生限制的能力,本就藏在你旺盛的生命力中。
活出不设限的人生,你可以怎么做?
心理学上有一个“跳蚤效应”:
科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
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
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你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生命结束都是如此。
人也被看不见的“盖子”限制着,总是按部就班,不敢越界。
《圣经》上说:“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生活中的历练和考验,往往是好事。
你在此过程中,能建立自信,发掘潜能,成就人生更多可能性。
为了活出“不设限”的人生,你可以怎么做?
1、清理限制性信念。
梳理内在“不敢做”、“做不到”的信念模式,并觉察他们从何而来。
当你不自觉启动这些信念时,请在此停留,提醒自己:你又在重复过去的模式了。
试着遵从现在内心的决定,去重新做选择。
2、明确自我定位。
错误的自我定位,可能会让你很早就自我设限。
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什么,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放下患得患失之心,不顾他人是负面反馈和评价。
坚定自我,不在外界影响下,选择不喜欢的道路。
3、拥有较强的耐挫力。
要想成功,除了找到目标并付诸行动,持久且强大的耐力必不可少。
在事业旅途上的偶尔失败或失误并不可怕,这只是一种反馈机制。
“澳洲青年楷模”尼克胡哲,在《人生不设限》一书中说:
“如果你正打算放弃梦想,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你会发现,拒绝退场的结果令人惊讶。
只有拒绝再试一次的人才会被打败。”
生命本无限制,每个生命都可以活成自己最灿烂、最丰盈的模式。
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资料:
1、《人生不设限: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活体验》尼克胡哲 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ACT就这么简单》罗斯 哈里斯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