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肌瘤囊肿,与中医里的“月经病”、“癥瘕”、“痞块”等症十分相似,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血瘀。
因为血液的一大功能,是运送人体内排出的代谢废物,血瘀时,代谢废物无法及时运走,或是无力排出,聚集在身体的某个地方,久而久之积累为肌瘤囊肿,危害体内环境。
主要原因有2个。
首先是气滞,即七情不畅,愤怒,烦闷,压抑等负面情绪,易引起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这三大脏器皆与人体血液调节相关,造成血瘀。
然后是体寒,女性太爱美了,尤其年轻的女性,不愿多穿衣服,寒气随随便便进来,就凝固在血液当中。
天热吃凉食,寒也会积聚在胃里,胃为髓骨生化之源,变成血液,血先天就寒了,这时候肌瘤囊肿最容易滋生。
《黄帝内经》是这样说的: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寒,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气停留在胞宫,子宫受寒收缩,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流通受阻。
瘀血本应该随着月经排出来的,现在排出不畅,就留在了子宫里面,日益壮大,最后会像怀了孩子一样,还会导致月经不调。 医对子宫肌瘤类疾病的认识有上千年了,其中有一个经典的方剂,名字就叫“桂枝茯苓丸”,来源于《金匮要略》,专治“妇人宿有癥病”。 在临床上应用确有一定疗效。 肌瘤囊肿,此二者虽然从西医的理论上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但在中医学中都属于“癥瘕”的范畴,从病机来看,也颇多类似之处,都属于痰瘀交阻。 子宫肌瘤偏重于瘀,卵巢囊肿则偏重于痰,按临床所见,肌瘤与囊肿伴生者不在少数,均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 据《金匮要略》记载,桂枝茯苓丸全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组成,上药为末,炼蜜和丸,每日6~9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该方剂主要功效:活血化瘀,缓消包块。 方用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共为君药。 宿有包块,郁久多能化热,故又配伍丹皮、赤芍合桃仁以化瘀血、清瘀热,共为臣药。 丸以白蜜,取其能缓和诸祛瘀药力,起到缓消的作用,用之作使。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瘾块之效。 桂枝茯苓丸的药物配伍有以下三个特点: 1、活血与祛湿同用,以活血为主; 2、活中寓养,消补并用,寓补于消; 3、量小,蜜丸,渐消缓散。 清代医家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瘕癖,而不嫌于伤胎血者。” 不过,在临床上,往往会有兼证的出现,于是就需要加减化裁了。 对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表现为气滞血瘀证者,加香棱丸行气散结; 若为痰瘀互结证,合二陈汤理气化痰,破瘀散结;若为肾虚血瘀证,合补肾祛瘀方补肾活血,消症散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