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观止》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1],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2]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3]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4]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金匮妊娠:2)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芍药 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5],加至三丸。
注释:
[1]宿有癥病:指胞宫素有癥 [zhēng]病[腹内结块的病]。宿有,即素有。
[2]漏下:非经期漏下淋沥不断。
[3]癥痼:即癥病。
[4]衃:是癥痼互词。
[5]不知:指服药后病情无变化。
【功效配伍】
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方中桂枝通行血脉之阳气,芍药滋阴养血和营气;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消癥;茯苓消痰浊,利水湿,益脾气,安心神,与桂枝为伍可增强化痰利水。诸药合用,化瘀结,消痰浊,通血脉,痰瘀并治,以缓消癥积。
上五味药,炼蜜和丸以缓和药性,并做成如兔屎大小,每日仅服一丸,若无效,可加至三丸。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证论治辨析】
桂枝茯苓丸治妊娠癥病,痰浊瘀阻证。症见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3个月,漏下不止,并自觉脐上似有胎动感。
妇人宿有癥病,即妇人素有癥病存在,癥痼害即癥积痼疾,多为痰浊瘀血所致。一般妊娠前3个月经水正常,孕后胞宫按月逐渐增大,6个月小腹有胎动感,属正常妊娠。而此妊娠之前,小腹已宿有瘀血癥积,受孕前3个月,经水也不正常,孕后3个月忽见前阴漏下瘀血不止,脐上似有胎动样感疑似症,即瘀血癥积之患,是因血脉之气运行阻滞不畅,并非真正胎动,孕后3个月不会有胎动,亦不会越脐而动。
妇人素有癥病而妊娠者,由于癥积不去,漏下即不止,故治疗只有消除癥积,才能达到止漏保胎,方用桂枝茯苓丸。本方药味平和,非峻剂破血之品,且炼蜜和丸,服量极小,以图缓消瘀血,尚不致有坠胎之过。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云:“下癥全无猛厉之品,其投鼠忌器之谓乎?明此,则凡有胎而兼患积聚之邪者,可以推用其法也。”对妊娠宿有癥病的治疗,应禁用峻猛药剂,亦勿穷其病根,否则必损及胎元。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有人认为本条原文是论癥病与正常妊娠的鉴别,即据月经变化以推断是癥是胎,是癥病者用桂枝茯苓丸治之。
【用方思路】
桂枝茯苓丸将活血化瘀与化痰利水之品融于一方,凡痰瘀导致的癥积皆可用本方随证化裁治疗。妇人宿有癥病,癥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妇人患有癥病者受孕率较低,孕后可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控制癥积发展,以达保胎之目的。桂枝茯苓丸临证可变丸为汤,灵活加减应用。治疗子宫肌瘤,可加鳖甲、三棱、莪术;合并出血者,加茜草、三七粉、焦地榆等;治疗卵巢囊肿,加半夏、昆布、海藻等;治疗输卵管不通或积水,加川楝子、红藤、忍冬藤、王不留行、益母草、泽兰等。临床用本方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输卵管不通、输卵管不通伴积水、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直肠窝积液、盆腔瘀血综合征、急慢性盆腔炎、前列腺增生、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等疾病。
【医案举例】
(1)班秀文医案:
谢某,女,39岁。1992年12 月12日初诊。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年余。月经周期尚规律,经将行则小腹疼痛,经行时则小腹疼痛加剧,不能坚持工作,持续两天方能缓解,月经量多,血暗红,夹瘀块,5天干净,末次月经1992 年12月7日。平素带下一般,饮食、睡眠均可,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1990年5月13日某医学院B超检查报告:子宫左后壁内子宫肌瘤并腺肌症可能。中医辨证属瘀血内停,结而成癥。治宜软坚散结,破积消癥。仿桂枝茯苓丸加味治之。黄芪20g,鸡血藤20g,桂枝6g,茯苓15g,赤芍10g,牡丹皮10g,桃仁10g,山楂10g,益母草10g,延胡索10g,莪术10g,红枣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上方增减连服4个月,经行腹痛消失。1993年4月15日B超复查,子宫肌瘤消失。
[卢慧玲.班秀文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994,16(2):4-5.]
(2)何任医案:
陈某,女,61岁,某厂工程师。1992年5月27日初诊。患肝多发性囊肿9年,久治未果,逐年增大。近月来右腹部胀痛加重,纳谷日减,形体消瘦,疲乏,恶心,口干燥,舌苔薄,舌色暗,脉弦涩。体检:上腹部有局限性隆起,可触及15cm×18cm大小囊性肿块,活动,表面光滑,有囊肿感,无腹水,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淋巴(-)。B超检查示:肝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肝表面不光滑,肝内被多个巨大囊性暗区占据,最大一个16cm×17.5cm,囊肿边界下达脐下,其余为2~3cm2。胆囊显示不清。提示:①肝多发性巨大囊肿;②肝多发性囊肿,腹腔巨大囊肿。综合四诊,何老谓:此癥瘕之为病。气滞血瘀,积久而成肿。治宜活血化瘀,消癥散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9g,茯苓15g,牡丹皮9g,赤芍15g,白芍15g,桃仁15g,八月札9g,制香附9g,花槟榔9g,炙鳖甲12g(先煎),炙甘草6g。水煎,日1剂。
上方服21剂,胀痛消失,恶心已无,去槟榔,加党参15g,续服。
1992年8月3日复诊:自感日益好转,平卧时肿块触摸已不明显。B超复查示:整个肝较前缩小,多个小囊肿已消失,最大者9mm×7mm。原方制成丸剂缓图。继服4个月,B超复查示:肝脏基本正常。
[金国樑.学崇仲景独有建树,善用经方屡起沉疴.中医教育,1994,13(4):31-33.]
(3)张建荣医案:
耿某,女,71岁,彬县人,农妇。2011 年5月14日初诊。右半身肢体痿软2年余(2009年2月发病)。现右腿走路软弱无力,向前迈步极度困难,每次向前移步约寸余,但频率较快。服某医院“抗栓丸”,疗效不明显。现症:流涎较多,记忆力差,头不晕,饮食、二便正常。检查:精神一般,语言流畅,思维正常,口眼㖞(wāi)斜不明显,舌体胖大苔薄,舌下络脉青紫结块,脉沉弦。右手握力极差。心率90次/分,血压:150/100mmHg。2011年4月8日西安某医院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体旁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双侧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体旁缺血性改变;脑萎缩。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血压。中医辨证:痰瘀互结颅脑。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0g,茯苓15g,赤芍15g,桃仁10g,牡丹皮10g,川芎10g,丹参15g,石菖蒲20g,泽泻15g,草决明12g,地龙15g,牛膝15g,钩藤15g(后下)。7剂,水煎服。
2011年5月22日二诊:服上药症状无明显改变。血压:110/70mmHg。舌同前,脉沉弦细略数。处方:续用上方去钩藤,加黄芪15g,7剂。
2011年5月29日三诊:服上药症状明显好转,流涎减少,行走步态略能迈大。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血压:122/80mmHg。已停服西药降压药两天。处方:续用前方加僵蚕10g,7剂。
2011年6月6日四诊:服上药步态较前迈之更大,右腿较前走路轻而不沉,右手握力与左手相等有力。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血压:130/90mmHg。处方:续用前方加钩藤15g(后下),7剂。
2011年6月13日五诊:服上药病情基本好转。舌淡苔薄滑,脉沉细弱。患者要求多带药回老家服用。处方继用2011年6月6日方,续服20剂,以巩固疗效。(编者验案)
(4)张建荣医案:
樊某,男,62岁,干部。2012年6月1日初诊。患肾囊肿、肾结石,于2012年5月23~25日行碎石术,2012 年5月31日彩色多普勒复查提示:双肾囊肿、双肾结石伴积水。现腰腹疼痛较甚,呈胀痛样,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苔中略腻,脉沉略滑。双肾区叩击痛。患者要求用中药治疗,处以活血利水行气之法治之,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10g,茯苓15g,桃仁10g,赤芍15g,丹参20g,木通10g,滑石30g(包煎),益母草15g,泽泻15g,木香15g,枳壳15g,延胡索15g,半夏10g,薏苡仁30g。7剂,水煎服。
2012年6月9日复诊:服上方3剂,腰腹胀痛好转,现基本无症状。舌淡薄水滑,脉沉略弦。治疗续用前方去益母草,加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包煎),鸡内金10g。10剂。
2012年6月27日三诊:腰腹已无不适,但劳累后自觉下肢发软。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续用前方去木通、半夏,加杜仲15g,续断15g。10剂,以作善后处理。1年后回访,病未再犯。(编者验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