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懂得孤独,方知人生

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你看透了很多东西,却没有话语权。

所谓话语权,就是你改变外界能力的阈值。阈值太低,你就会陷入深沉的痛苦挣扎之中,就会出现怀才不遇、虎落平阳之类的心态。阈值太高,难免会登高跌重、高处不胜寒,又或者成为众矢之的,全世界都背弃你。

因此,孤独,一定是与大众认知的断层相关的。断层越大,越孤独。

孤独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出荒诞、虚无的特征,就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那个被贴上“哲学、虚无、荒谬、存在主义、局外人的加缪”,一生都在用文字清醒地、平实地描述这个世界的荒诞。而所有的荒诞,实质却也是来自于自身与世界的认知与结构性冲突。

01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的确,孤独多见于文人。

徐渭,算一个。

徐渭的水墨画,狂放而惊世骇俗,因此,你看到的徐渭,仓皇、凌乱、狂放、郁结。他的孤独,是才华与时代体制的高度不匹配,是个体被强大的社会运转机制给碾得粉碎。

徐渭的孤独,是底层才华与强大的封建官僚主义之间的巨大断层。并且这种断层是无法逾越的,哪怕成千上万个徐渭,也是无济于事。

有人说,这是一个人的际遇问题,但实际上,作为古代文人,仕途是正道,经商是末流,从出路看,仕途一绝,就相当于与上层社会无关了。而作为一介文人,又饱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淫,极少有人能真正走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困境。

因此,多数不得志的文人,大概率会陷入到孤独痛苦的精神状态之中。

很多人看李白,觉得放浪形骸、狂傲不羁,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所谓“不为半斗米折腰”,不过是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式的精神自慰。

不同人,面对孤独,都会采取不同的抵御方式,徐渭几近走向疯癫,李白却是在诗歌里实现自己的浪漫主义理想,谪仙人便是如此而来。

02

“生活,网。”

对于现代人而言,现当代诗人海子、顾城、北岛、食指,他们大概是最能在诗歌里写孤

独的人。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只是他穷尽一生,也没有找到那真正属于他的光明,自杀杀妻,走向永久的黑暗。

北岛说:“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于是便有了世间的孤岛。

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年轻的时候,觉得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是写得太温暖了,觉得人生就该是这样充满了期待,充满温暖。多年后,再读,却是不经意地泪流满面,只有经历风霜孤寂的人,才会如此细腻地去表达对温暖美好的执着。

“喂马,劈柴,……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或许,多年以后的你,也会在疲倦中,梦见有一所房子,它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总觉得,现代诗歌,大多都融进了诗人最底层的情感色彩,而孤独这种色彩,却是最浓烈的。他们的孤独,更多的是对时代急剧发展变化的迷惘、迷失,以及不确定性。二十世纪80年代末兴盛起来的寻根文学,大概就是想为孤独寻找一处灵魂的栖居地。

我一直觉得,诗人们的孤独,更靠近真相。

03

很多年,寻寻觅觅,纠纠缠缠,甘愿与不甘,妥协与违拗,热烈或冷漠,发现,真相,也不过就是生活的日常。

这个生活的日常,只有你迷惘的时候,它就是一张巨大的网,你就是那只被捕猎的小虫子,越挣扎,越被粘得死死的。

孤独,就是这种迷惘走向清醒后的沉淀物,是狂乱喧嚣过后的沉寂,看见的是人心,懂得是世间规则之下的无力感。

如若你也发现了自己与环境的裂痕,那么,保持清醒,不要委曲求全,更不要虚与委蛇,有些东西,并不是你折辱了自己,屈就了自己,就能获得平静的。

所谓看破不说破,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处世之道,只不过是清醒地隔岸观火而已。

毕竟,你说破了,人家也不会懂你在说什么,反而只会恼羞成怒。这就是真相,夏虫不可语冰,既然如此,不如孤独。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