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读《医药篇》方知张三丰真人良苦用心

张三丰真人为何不提倡“灵丹妙药”和祖传“秘方”? 读《医药篇》方知其良苦用心

道海浮游 福泉太极宫

经典专论

祖师

张三丰真人《医药篇》解读

医之爲道也,能活国亦能病国;药之于世也,能活人亦能杀人。不可不愼其术也。中有理焉,学之无尽,行之无穷。

三丰真人开篇就将我们老祖宗的医学上升到“天道”和国家的高度。即便是从医人员,估计看过此话的人应该不多。道医不仅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更是自然科学中的关键一环。

因为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无不以天地自然规律为仰赖。此外,因道医的施用对象是人,所以若是用医术去救治一位明君,那么则是天下人的福祉——大家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祖国的医学很伟大?

若想使医术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那就不得不提到医者的品德和医术了。若无德,医术又不精湛那么就容易祸害百姓、君主甚至国家的安危。故医者务必要精湛自己的技艺,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医者在为病患诊断医治时,务必慎重、精准。在医术上,还要以学无止境的态度去孜孜求索、提升。

药王孙思邈曾在《大医精诚》一文中,对医德有过两方面精辟论述: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医术精湛,其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 '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药分君臣佐使,病分虚实旧新,凡医士皆能言之,而能知之者罕也。圣贤学问精而志气益下,道德高而心怀益谦,操歧黄者亦宜如是。不可自轻,不可自误,不可自欺。

药物同人一样,也分主辅,病人的病症也分新旧。比如,令不少医生头疼的往往是一些疑难杂症和陈年旧疾,因为要彻底治好这些疾患是很难的。世间的医生对于一般的医理大抵是能讲讲的,但真正知道如何根治一些难治疾病的人却不多。

圣贤之人,自己做学问务须精深通达,平时且宜放低心(意)气,谦逊人品。对于医者,同样如此。不可自我轻贱,不可自我耽误光阴,更不可因为利益而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自误误人,自轻轻人,其罪集于乃躬也。故此道立功易,取过亦易,积福难,招祸不难。

自欺欺人的人往往误导自己,也误导他人。现在比较流行的口头语叫“忽悠”,再能说会道,不如脚踏实地,诚恳真切来得心安理得。

自我轻贱的人往往也会轻慢他人,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会真心去尊重他人?这样的做法无非是将罪业加在自己身上罢了。

医者因济世度人而便于积功累德,但也因容易犯过错而难以积福报,故招祸也是很容易的。

药王尝言:“老君说:’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

要想避免上述的罪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兢兢业业,自我修持。诸如经脉之类的理论,精微奥妙得很,稍微学习的人又怎能知其深奥和功用?

欲求有功无过,有福无祸,则必兢兢自持,脉理微细,浅学难知。今劝尔医士,入病人之榻,先问从来,勿以药试人也。今劝尔病家,对医士之前,先明原故,勿以命试医也。

祖师继续劝勉道,病人卧病在床,先要问清病因由来,千万不要急着给他们用药——这实则是在用病人当作实验品?这段话其实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很多医生的不良作风,换作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

反过来,生病之人,也必须如实相告,勿要隐瞒(大抵因顾虑到面子或隐私)。否则,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自己到头来是在用生命试药?若因为误诊而开错了药方,造成不良后果算谁的责任?

以命试医咎在己,以药试人咎在医。更宜扶危急莫高身价,救困穷莫计金赀。

用自己生命去试医生医术的,过在自己,而拿病人来试药的,过在医生。医生的使命重在救死扶伤。病患处于病难之中,切勿乘人之危而高抬诊金或药费,救助穷困也切莫计较钱两。这里的赀,通“资”,主钱财。

药王亦劝言:“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事实上,不管是在唐朝、明朝还是现今,总是有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是从中赚取惊人的差价,就是好于博人眼球,往往将一些稀松平常的方子叫卖成祖传“秘方”、“灵药”、“仙丹”等等——实为世人所不齿。

能洞见其症候者,卽行拯拔,不能见其症候者,以侯高明,则积稳诚之善也。更劝汝儒学者流,多考灵方,细研医旨,勿秘勿妄,利己利人。范文正、陆宣公①人臣之心思,且于医三致意焉,大可忽于医道哉!

若医者能准确洞察病人病症的,应立即施救;反之,应该找高明的人来救治,这种做法虽然没去直接救治当事人,但也是一种稳当和善心。这里祖师间接指出了医术高低在一些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和取舍。

我也劝下你们这些读书人,多去考证一些灵方良药,自己认真研究,千万不要私藏或妄加非议,这样才能方便他人和为自己积功累德——这也是道医自利利他思想的重要体现。

祖师继续劝道:“就连范仲淹和陆贽①这样的贤相,尚且对医术敬意有加,那世间的人有什么理由看轻了医道?”

这里,祖师言外之意颇有类似于儒家的孝道:即为人子女者,应多少要通晓医道,以便将来在父母、长辈生病时能做到“科学”合理的服侍,以尽孝道。

但今人,几乎很少有人会在业余时间认真、系统学习医学常识的。一旦家人有病,直接送到医院,大部分护理工作完全交由医生、护工(士)来打理。大家想想这是我们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得客气一点是孝道的“转嫁”?

福生无量,道气长存!

撰文:道海浮游 | 审核:燕子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