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阅读”的碎片思考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 江富军
A.碎片阅读现象
近来,随着网络资讯越来越发达,碎片阅读的概念浮出水面。有这样一些人,公交车里捧着手机接收信息的低头族,电脑前点点鼠标的网虫,一杯茶一根烟翻阅轶闻寻找八卦者,他们每天接收一些零碎的、重口味的信息,互相传阅为乐。以点击率为标准,吸引眼球为原则。据说,全国微博用户2.5亿,QQ2亿同时在线,看微博,传飞信,转QQ,成为他们的阅读常态。
大量的“碎片阅读”评价也如碎片,贬者褒者,理解者痛斥者支持者,众说纷纭。为此,我们有必要厘清一些现象。
B.什么是阅读
什么是阅读?广义上讲,所有信息接收都是阅读,大自然、社会都是书,“世事洞明皆学问”;狭义上讲,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信息接收是阅读。即阅读就是用语言材料接收信息。
图像材料如绘画、雕塑、摄影是以线条、形状、色彩等为载体传播信息的。图像传播直观、感性。语言是思维的符号,需要读者主动“翻译”才能获取信息。同时,语言材料能传达理性的、复杂的信息,因此,阅读更需要读者主动参与。换句话说,越是理性抽象的内容,对主动性的要求就越高。
C.什么是碎片阅读
语言材料传播的信息不一定是知识。信息可以是碎片的,知识应该是整体的,系统的,那怕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点,其点中也含面。“红楼梦”三个字是信息,而与曹雪芹、清朝、贵族、贾黛等信息组合成的《红楼梦》才是知识。把这些知识用于文学欣赏,解释爱情现象,探讨社会问题,就出现了智慧。阅读是语言信息向知识,向系统聚拢的思维过程。
我们暂且把碎片阅读理解为用语言材料接收零碎信息而不进行综合分析的浅阅读。接收零碎信息是表象,不进行综合分析是本质。时间与内容的碎片是其表象,本质是思维零碎,主动性最弱。碎片阅读与整体的系统的深度阅读相反,是一种不严肃的阅读态度,思维模式。
D.一些认识误区
由此我们来说明一些认识误区:
见缝插针,抓紧时间主动阅读零碎信息,这种碎片阅读不是坏事。对于思考者来说,许多飘浮于生活空间的碎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思维的触点,有时是灵感的源泉。信息爆炸的今天,强节奏生活下,碎片是环境的必然。不去阅读、辨别,怎知有用没用?碎片阅读可以是生活的调节,也可以化为系统阅读、深度阅读的一种准备与补充。过去、现在、将来都存在着这种有益的碎片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阅读已经接受系统检查,可以说不是碎片阅读,它只是表象上的碎片阅读,至少是深度阅读的组成部分。正如驿站书店,林中图书馆,迷你图书馆,漂流书亭,地铁图书馆等,它们只利用我们的碎片时间,也是整个图书馆系统的组成部分。
语录体不等于碎片化。有人说孔子的《论语》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等名著是语录体,以此肯定碎片阅读。这些语录本身具有强大的内在逻辑与思维系统。读者用碎片化的态度去读,浮光掠影,才是无益的碎片阅读。即使整天阅读,即使对象是系统的一本书,也可能是碎片阅读。
140字的微博阅读也不一定是碎片阅读。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来讲,140字已经能完整叙述一件事。
几册书并读,一册书读一章一节,是速读。选段阅读,关键字阅读,标题、目录阅读,中心句阅读,精彩语句选读,生僻词语、难解句子跳读,读简介、前言后记等,都是速读,而不是碎片阅读。
总之,读书重心到。心到,碎片是宝;心不到,宝也是碎片。
E.心不到的碎片阅读
但现在更多是心不到的碎片阅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碎片阅读。这种碎片阅读的特点是充满信息,缺少系统,充满感性,缺少思考,充满趣味,缺少品味。汹涌而至,重刺激性,去智慧化,低主动性。
这种碎片阅读不是缺少投入的、沉浸的姿态,而是缺少理性的沉浸与思考的乐趣,在感性的沉浸中不能自拔,拿搞笑作智慧,把情绪娱乐当思想感情,把随波逐流当成了与时俱进。
这种碎片阅读,表面上是诗意,实际上是醉意,沉溺于感官刺激,是感官的陷阱,思维的惰性。明知没有成效,却继续意志沉沦。就看那些段子,顺口溜,快餐阅读,貌似道理通透,实际经不起推敲。原谅错别字,忽略病句,追逐生造词汇。写也浮躁,读也浮躁,全是信息传声筒,传递欲念,媚俗赶热闹,填补空虚无聊。
碎片化阅读环境下,人们好像没有了寂寞。许多网站、读物的语言信息零零碎碎,更多是商家为了自己的企业而进行注意力导向。哈佛专家论述软实力时说,这个时代不缺信息,而是缺少注意力。注意力碎片化,成为强节奏生活的副产品。
F.阅读的意义
面对碎片世界,自身的定力、系统存在与否,是生存的基础、技巧。
阅读应该是一种智慧活动。阅读是长见识,是对自己思想、视野的挑战与开拓。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超越现实的局限,达到美的,理性的,通达的智慧境界。
我们心中有一个美的制高点。人的一生都在为向更高一级层次迈进而努力。
阅读的动力与人生的动力一致,赚小钱为生存,赚大钱是在物质上向更高层次迈进,阅读,除去专业类、养生类是为生存赚钱,与其他艺术活动一样,更多的是为了在精神上向高层次迈进。
阅读是积极的探索。只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构建出理性的天地。理性的光芒下才能建立起智慧的大厦。
G.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为了拒绝碎片,有人远离电脑,不装微信。他们把工具当成罪过,如同小孩子摔倒,大家跺几下地哄孩子一样。其实,网络是个好东西。有人说,读书,能让我过别人几辈子,几十辈的生活。同样,网络世界,也让我们现在的生命是古人的几辈几十辈子的容量。八十年代有人提出电视害了学生,结果八十年代这一辈反而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况且,如今网络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相反,网络世界,良莠并存,逼着人独立思考,寻找理性。让自己成为思考者,是最佳选择。对于一个思考者来说,广告与口号都是耳边风,更不用说转瞬即逝的碎片信息。从感性的碎片中清醒着才是思考者的常态。否则,任何人都会在网海中被裹挟,成为信息的奴隶。如叔本华说的,不会独立思考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为此,我们推荐几种拒绝不良碎片阅读的方法:
诵读法。轻诵慢读,细细咀嚼。让每一个字都在诵读中出现相应的图像、意境,产生积极的联想。
提要法。面对一本书,要重视目录。用几百字把全书内容概述出来,或者以自己的叙述方法把内容表达出来。
胸中有丘壑法。面对大量的碎片信息,自己心中有强大的知识结构,把所有的信息分门别类加以储藏。没用的碎片就会自动“脱落”。
动笔法。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勾画标号批注,现在读书时也用。过去有卡片摘录,现在比较长的一般用电脑输入了。对电脑文档阅读者,建议不要全部粘贴,必须有取舍。
比较法。对阅读对象产生相似、相关联想,寻找链接,比较优劣、特点,进行取舍。比较法简便、实用,会让自己摆脱云雾般的碎片。
质问法。不断向作者提问。明知作者有理,也要反诘,用自己的理由与之较量一番。如某位作家所说,要跟作者讨价还价。
境界法。说到底,不良碎片阅读是一个人境界低的表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有一股拒绝崇高,放弃思考,注重感性的思潮漫延,随着物质发展一直到今天,加之网络兴起,沉浸碎片,享受平庸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如今提倡全民阅读,提升精神,是适时的举措。
上一篇
十万个冷知识(六百)
下一篇
如何分辨珍珠是真是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