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美团王兴为首的第二代互联网企业家大都学习贝佐斯,却鲜有效仿马斯克的。原因大抵是贝佐斯主要创建了亚马逊一家企业,其商业思维尚有迹可循,业务模式也是从图书品类撬开了电商领域的一角,逐渐扩大品类和市场后,再从内部突变,延伸到云,开辟了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马斯克则不只创建了一家企业,旗下的企业遍及电动汽车(特斯拉)、航空航天(space X)、隧道(Boring Company)、太阳能(“太阳城”公司)、卫星互联网(星链系统StarLink)等各个领域,其思维天马行空,特立独行,难以追踪。
不同于贝佐斯在亚马逊度过了长达十几年的至暗时刻后,其公司业绩基本稳定,因不满足于亚马逊“电商平台”的定位而向“技术公司”突破,稳中求变而开辟云业务,马斯克的人生经历颇有“不成功,则成仁”的气概,绝对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
首先,马斯克所创建的企业大都有过濒临破产的经历。特斯拉在赢得2008年圣诞前的关键一轮融资前几近破产,只剩下几十万美元,甚至无法第二天给员工支付薪水;SpaceX的转折时刻则是在2008年12月23日收到了NASA 16亿美元的款项,用于为国际空间站提供12次运输的费用。
其次,马斯克本人也经常做好了破产后从头再来的打算。他在与第二任妻子莱莉订婚时曾对她说“和我在一起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莱莉很快就有所体验“这确实很艰辛,简直像在坐过山车。”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由于资金紧张,马斯克曾面临着“将资金一分为二分配给SpaceX和特斯拉,可能导致两家公司都无法存活”还是“全部投入其中一家公司,提高其生存概率,而放弃另一家公司”的艰难抉择。甚至特斯拉的投资公司VantagePoint还差点制造了将马斯克驱逐出特斯拉,然后将公司卖给底特律汽车制造商的阴谋。
这篇文章,我们通过马斯克创业过程中的几个事例,提炼出这位“硅谷钢铁侠”身上闪光的领导特质,以供大家借鉴。毕竟,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敢想敢做、永远充满可贵好奇心的天才;一位被《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众多媒体称为“继乔布斯之后硅谷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位拥有大量追随者、被很多员工奉为偶像的创始人;一位深入一线,陪伴员工一起经历失败的领导;一位永远不会被失败击倒,而是把它看成成功路上的一站的勇士;一位让被他裁掉的员工在离职后不但不恨他,相反仍然会发推文大力支持,并感谢他给了他们“被压榨机会”的商业领袖。
01失败面前,永远给团队信心和力量
经营公司是“九败一胜”的事。在一个项目经历多次失败的时候,创始人的心态对士气起到关键作用。马斯克曾说过,“在我这里,失败只是一个选项;假如你从未失败过,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创新。”
SpaceX的第一枚火箭“猎鹰1号”就有着多次发射失败的经历。
2006年3月24日,“猎鹰1号”首次正式发射。此时,距离工程师们初次登陆与世隔绝的火箭发射场夸贾林岛(关岛和夏威夷之间的一座环状珊瑚岛)已经过去10个多月。当团队满怀期待地在控制室观看发射过程时,发射却并不顺利,火箭在升空后不久便直接掉落在发射塔上。
首次发射的失败,对团队的打击可想而知,一些工程师伤心地带上潜水装置去水中寻找火箭残骸,这时候领导人的作用就非常关键。
马斯克当时表现得异常冷静,并在分析报告中写道:“那些成功发射火箭的公司可能也是一路捡着残骸挺过来的……飞马火箭发射了9次,只有5次成功了;阿丽亚娜火箭发射了5次,只有3次成功;阿特拉斯火箭发射了20次,只有9次成功;'联盟’号火箭发射了21次,只有9次成功;'质子’号火箭发射了18次,只有9次成功。在直接体验了进入轨道有多难之后,我对那些坚持制造火箭的人充满了敬佩之情,他们是当今太空发射事业的中流砥柱……SpaceX将继续努力,无论上天入地,不成功誓不罢休。”
工程师们在对所有残骸进行分析后发现,发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枚起关键作用的螺母因为在夸贾林岛的含盐空气中存放了几个月遭到腐蚀,最终导致燃油管破裂。找到原因并受到马斯克“不成功誓不罢休”的鼓舞后,工程师们也尽快恢复了士气,大家发誓要“用一种更规范的方法制造下一枚火箭”,要“团结起来做得更好”。
一年后的2007年3月21日,“猎鹰1号”第二次发射时虽然顺利升空,但就在大家不断发出欢呼声,认为火箭最终会进入轨道时,火箭却开始摆动,并最终设备失控、解体和爆炸。经过分析,工程师们发现故障的原因是,燃料罐中的推进燃料消耗殆尽,仅存的燃料在罐子中来回旋转,引起火箭摆动,引擎开口暴露导致大量空气进入引擎而引起燃烧。
这对团队是又一次致命的打击。很多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巨大精力,在过去两年间不断往返于加州(SpaceX总部)、夏威夷(SpaceX员工每次到夸贾林岛,需要搭乘马斯克的私人飞机或商务飞机从夏威夷转机)和夸贾林岛。
在之后准备第三次发射的两年中,马斯克通过互联网产业积累的财富(马斯克在早期两个创业项目Zip2和PayPal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后,投身于更热爱的SpaceX和特斯拉)几乎要花光,最多只够维持发射两枚火箭的费用。然而,不幸的是,2008年8月2日的第三次发射仍然没有取得成功,此时团队内部可谓军心大乱。马斯克第一时间赶来安慰和鼓励员工“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的鼓励具有神奇的魔力,效果不亚于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所有人都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9月28日,团队背水一战的“猎鹰1号”的第四次发射终于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枚私人航天公司研发的液态轨道火箭成功进入地球轨道。此时团队已经从2002年公司初建时的30人发展到500人。
虽然最终的成功比马斯克原计划晚了四年半,但这一成功开启了SpaceX未来商业化高速发展之路。当年12月,SpaceX拿到NASA的16亿美元的商业航天发射合同;到2020年10月,SpaceX完成了自2008年“猎鹰1号”首次进入轨道 以来的第100次成功飞行。
特斯拉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在将原型车量产时差点走到了破产边缘。
经历了多次失败,很多企业家会退缩,会出现决策失误,但马斯克却变得更加理性,从而做出了更清晰而富有远见的决定。他从来不会对团队说“如果失败了,那就结束吧”,而是把失败当成成功路上的必然经历,他的坚毅不但让他在压力面前有更优的表现,也带给团队信心和勇气。
压力面前,从不传递焦虑情绪
从“猎鹰1号”第二次发射失败,到第三次发射的两年中,马斯克通过互联网产业积累的财富几乎要花光。他虽然内心变得很焦虑,却从不把这一面展现在员工面前,而是让员工无需担心资金问题,只需完成好工作,并不断强调精益和成功的重要性。
“压力越大,他做得就越好”是私募基金Valor Equity创始人、特斯拉投资人之一格雷西亚斯对马斯克的评价。
同样,为了能够升空,早期的“灰背隼”推进器需要燃烧180秒,当时的引擎最多只能燃烧0.5秒,工程师们进行了反复试验。有一次,测试出错导致整个实验台都被烧毁了。当SpaceX火箭引擎的总设计、测试和建造师米勒将这一消息打电话告诉马斯克,表达了自己“很泄气”“又累又抓狂”“今天真够倒霉”时,马斯克一面听到米勒受挫又苦恼的声音(据旁边的同事说)“简直要哭了”,一面却又安慰他“没事的,冷静点。我们明天重新再来”。
压力面前,与其和员工一起悲伤,不如尽快调整状态投入下一场战斗。马斯克似乎天生拥有内在化解压力的能力,周围人的智识和境界也许永远无法匹敌他的思维高度,那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创始人特有的孤独他只愿独自承受。如今,马斯克致力于打造可以载人飞往火星的飞船,虽然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更难,但他仍还公开表示,要在2026年将人类送入火星!
星舰飞船原型机SN15试飞成功
很多人都有过被深陷情绪化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男/女领导苦恼的经历。在压力面前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对外尤其是对员工发泄和传播自己的焦虑,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应有的素质。不过,按概率论,这对于一般偏理性的男性领导尚具有难度,对相对更容易情绪化的女性领导则更是莫大的考验。
困难面前,亲自上阵,和团队并肩攻克问题
马斯克认为,一个管理者不能花太多时间开会,也不能天天呆在舒适的办公室,研究PPT,而是要走进工厂,和团队一起打磨产品。“这就像打仗的时候,将军自己躲在堡垒里,让士兵去冲锋陷阵是不行的。如果将军深入前线,士兵会受到鼓舞,感到自己被在乎,从而更有士气。”他在近日接受《华尔街日报》主编Matt Murray采访时表示。
在SpaceX成立早期,马斯克会直接参与实验过程,其中最令工程师们难忘的是团队试图完善高价买来的推进器冷却室的经历。大家向冷却室注水以测定其抗压能力,在前两个冷却室先后破裂后,马斯克亲自进行第三次测试,工程师们战战兢兢地从旁观看,结果马斯克一整晚都在做实验,冷却室虽然继续破裂,但马斯克却从中得出“问题出在硬件上”的假设,并用严密的逻辑验证了该假设的合理性,继而进一步鼓励工程师们采取行动,想出了新的很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他不怕亲自动手,他当时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意大利名牌,最后都弄脏了。”米勒事后回忆起这次实验说。
作为高层管理者,只有深入一线,和员工并肩作战,才能够掌握公司真实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行业最前沿的动态。贝佐斯也常常深入一线去了解问题,2000年圣诞节期间,随着亚马逊销售额的不断升温,电话热线占线的时间越来越长。贝佐斯在一次会议上问当时的客服部总经理“顾客等待时间有多长”,该经理回答“不会超过一分钟”。贝佐斯就在会议上亲自试验,拨打了亚马逊的800客服电话,并当众计时。结果,经过了漫长的四分钟半,客服人员才接起电话。一直倡导“顾客第一”的贝佐斯立马督促改进相关问题。
创业路上,保持无畏
“Don’t Panic(不要恐慌)”是马斯克非常喜欢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封面的一句话,他也用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在2018年2月,SpaceX成功发射“重型猎鹰”火箭时,一辆红色的特斯拉也被马斯克霸气地送上了太空。在车的方向盘旁边赫然印着的“Don’t Panic”,也是马斯克在以此向《银河系漫游指南》致敬。
当然,Don’t Panic还被马斯克更广泛地用于创业中。
在创立SpaceX之前,马斯克曾登陆NASA网站,想要查询一些关于火星探索的详细计划,但一点相关内容都没找到,本应该以探索太空新领域为使命的美国机构似乎对火星探索一点兴趣没有,这让他很失望,决定自己成立公司来制造火箭。“他在用血、泪和汗水去推动这些事情。他冒的风险比谁都大。他的大胆无畏深深地鼓舞着我们。”SpaceX和特斯拉多位高层都对马斯克有过类似的评价。
做到思维缜密,对下属的观点持开放态度
特斯拉财务总监莱安-波普表示,马斯克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器,缜密得不会错过任何细节,哪怕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不合理的数字,他都会注意到。这样缜密的思维让他的风格有些咄咄逼人,但他也会耐心听取有理有据、分析性很强的观点,并且,只要对方的理由足够合理,他还是会改变想法。
即使因无法忍受马斯克的古怪性格而选择离开特斯拉的员工,也极其敬佩其善于倾听的态度和极强的执行力。他会在认真倾听员工反馈后提出问题,尽快了解事实的真相,并迅速付诸行动。
“思维缜密”让领导者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做出对的决策,“对下属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则让领导者不会盲目自大,以致错过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不盲从,回归“第一原理”思维方式
马斯克认为,大多数情况,人们都倾向于照搬现成的解决办法,或者做一些微调,这样只能产生一些小的变化。如果回归物理学“第一原理”,就能够将事物归结到最基本的原理,从而分辨出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是你跟着“大趋势”在做的,避免盲从。
前述马斯克在做冷却室实验的时候,正是回归“第一原理”,才最终得出了“问题出在硬件上”的假设,从而和团队一起想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凡事都能回归本质,从本质一层层反推而得出目标,由于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是“第一原理”推导出的必然结果,管理者就既不会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丧失信心,也不容易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