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原来孩子要这样带

原来孩子要这样带!真后悔现在才看到!

一、早睡早起

宝宝睡好才能长好

1.睡眠对健康非常重要,对小宝宝尤为重要,因为:

1)睡眠帮助身体修复

如果有充足而且正常的睡眠,身体的自愈系统可以修复人体大多数的问题。

睡着的时候,是身体成长及维修的时间。早睡早起,身体才能长得高壮美丽。

2)睡眠保证儿童造血机能正常,提供身体生长的能量。

2.晚睡除了会造成孩子的成长问题,还有哪些危害?

1)晚睡造成孩子过动

在加拿大,医生要求父母必须严格注意孩子的睡眠,每晚都必须在9点以前上床睡觉。同时医生也通知老师,如果孩子在学校特别好动,可能是前一晚没有在9点之前上床睡觉。这种过动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在学校里闯祸,这是孩子父母的责任。所以,只要孩子在学校闯了祸,老师就会找家长讨论。

2)晚睡影响记忆力和读书效果

早睡的目的主要在提高身体造血的效率。早睡的孩子气血较高,大脑的运行畅快,记忆力也好,读书时事半功倍。反之,晚睡的孩子气血不足,大脑供血和供氧都不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自然不好,读书效率事倍功半。

3.不同年龄儿童应有的睡眠时间

可见,愈小的儿童需要愈多的睡眠时间。

二、细嚼慢咽

保持好体形的秘密

1. 食物颗粒要小到能够穿透小肠绒毛,才能被小肠吸收。

狼吞虎咽吃进去的东西没有经过充分咀嚼,根本不会增加身体的能量,只是徒增身体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大肠中的宿便而已。

2. 咀嚼的动作会刺激胆经,促进胆汁的分泌,帮助分解食物颗粒。

长期狼吞虎咽,食物分解不完全,吸收率低,产生多余的大便与宿便,小孩容易变得矮胖。吃饭细嚼慢咽,食物分解完全,胆汁分泌充足,食物吸收率高,小孩才能保持正常体态。

【TIPS】孩子吃不下饭的原因可能有几种:

1)平时有吃零食的习惯,到了正餐时没有饥饿感,自然吃不下;

2)身体消化能力不好,肠子充塞着气体,没有饥饿感。

3)胆经有问题,妈妈可试试每天坚持帮孩子按摩胆经。

P.S. 大人的胆经可以用敲的办法,孩子的最好不要用敲,每天左右各轻推20次即可。

三、公筷母匙

小讲究,大益处

1. 别人吃过的东西会沾染细菌传播疾病

别人吃过的东西都会沾染唾液。根据一份刊登在《基因组研究》上的研究报告,一个成人口腔里的细菌平均有600多种,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人人不同。每一滴口水里就有几百万株细菌,其中的细菌有些是有益的,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有些是有害的,会传播疾病。

2.身体遭受大量细菌侵入时,很容易出现脾虚的症状。脾虚的儿童比较容易显现出如肥胖、流口水、扁平足、下唇肥厚等症状,而且很容易长成矮矮胖胖的体形。

为了孩子的健康,家中是最应该使用公筷母匙的地方。所谓公筷母匙,就是在大家吃饭时,准备一副专门用来夹菜的餐具。

【TIPS】脾虚孩子的保健方法:

1.公筷母匙,不制造新的唾液感染。

2.早睡。睡眠是提升气血最重要的方法,而气血能量则是排除细菌改善脾虚症状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成人的早睡是夜间10点入睡,儿童由于成长的需要,比成人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最好能在夜间9点入睡。

3.每天做简易心包经的按摩。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脾脏的能力,直接改善脾虚的症状。

按摩方法:

用大拇指压住手大臂中心点,沿着手掌一面的中线,往手指方向滑动,直到滑出中指。每天左右手各做10次。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晕车的防止和改善,通常脾虚的孩子比较容易晕车、晕船和晕机。

四、吃冰伤心

肥胖从伤心开始

夏季运动后,很多孩子都喜欢满头大汗喝冷饮或者吃冰,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心脏损伤,严重时可能还会直接致命。

即使不会立即显现,这种伤害也会导致很多后遗症,比如肥胖,有时候就和吃的东西的热量无关,而是贪食冰冷食物伤心所致。

因此,家长务必教给孩子夏天吃冰的规则:

1)身体很热、满头大汗时或者刚运动后,都不能吃冰淇淋。必须等身体不那么热、停止大量流汗时,才能吃冰淇淋。

2)运动过后很热时,应该先在户外树荫下让身体冷却,特别是让心脏冷下来。披件衣服再进冷气房或开了冷气的汽车。

3)小口吃冰淇淋,让冰淇淋在口中融化再吞下去。不能让胃和食道接触太冰冷的饮料或冰块。

五、饮食陷阱

美味只是错觉?

从小就认识食物里的化学添加剂,尽量不把这些毒素吃进身体,可以确保饮食的健康。

2011年5月,台湾爆发了塑化剂的食品安全事件,塑化剂是工业用的化学品,食用时的毒性很高。在这个事件中,许多人受害。同时暴露了市场上食品添加剂泛滥的情形。如喝咖啡搭配的奶精,其中没有任何奶的成分;许多果汁里根本没有任何水果成分……最糟的是某些运动饮料宣传时总是说能补充身体流失的物质,导致人们长期大量饮用,实际上却含有塑化剂,最终对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人吃进去大约6至7公斤的食品添加剂。

饮料:

最好的饮料还是水,最安全也最能解渴。

可乐:不管哪个牌子的可乐,其中的成分除了水之外,大多数是化学合成的,如甜味剂、香料、色素等。可乐打开之后就算不放冰箱里也不会变酸或腐败,说明它是连细菌都不吃的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食物。

奶精:一般喝咖啡时,提供的封口小塑料盒的奶精,是完全化学合成的东西。在家喝咖啡时,最好加鲜奶或奶粉。

瓶装或罐装果汁:要注意成分标示,最好只选择100%的纯果汁。

餐厅饮料机器供应的汽水、果汁、可乐、柠檬茶,几乎全是化学冲泡的。

食品:

各种脆片式垃圾食品,这些食品的各种口味及色泽都是食品添加剂调配出来的。儿童吃了过多的这类食品,会影响食欲,正餐反而吃不下。

各种口味及色泽鲜艳的糖果很可能是添加色素和调味剂的杰作。

各式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肠、培根等,可能添加了较大量的防腐剂。

各种腌制食品。

六、喷嚏秘密

真的有人想你?

注意日常的保温,不让寒气侵入身体,才是减少打喷嚏的方法。

夏天,办公室里一个年轻的女同事每天上午都不停地打喷嚏。

我问她:“晚上是不是开着冷气,穿短袖、短裤睡觉?”

她说:“你怎么会知道?”

我说:“看你每天上午喷嚏特别严重,猜出来的。”

我建议她晚上睡觉时改穿长袖、长裤睡觉试试。

第二天开始,她少打了很多的喷嚏。

打喷嚏是寒气的排泄,根据经验,应该是她生活中有某些习惯造成寒气经常侵入身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夜间睡觉时进入的。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大家都开着冷气睡觉。如果睡觉时穿着短袖、短裤,那么寒气会从大腿和上臂的皮肤侵入身体,再进入胆经和胃经。年轻人气血较高,第二天早上就开始把前一晚进入的寒气排出去。因此,一到夏天身体每天都上演相同的戏码,于是就形成了过敏性鼻炎。改穿长袖、长裤之后,早上就不再打喷嚏了。

许多慢性病是患者可能在生活上有一些小问题,每天不断制造新的病因。如果不先杜绝新的病因产生,今天创造的病因,明天还是会形成新的疾病,没完没了的,老怪医生无能,不能断根。再高明的医生也只能治昨天的病,不能治明天的病。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吃冰吃得太急、冬天穿得不够保暖、淋雨、洗头没吹干等生活习惯,也可能在经络里堆积寒气。身体经络里的寒气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

小心情绪——生气是暗藏的疾病

经常注意孩子身上发脾气留下的信号,及时发现问题。

愈多的慢性病和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许多慢性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大多数心理问题的形成都在幼儿时期,幼儿时期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在家中的排行、兄弟姊妹之间的互动,都是形成孩子未来性格的因素。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慢性病,等到长大了性格定型了,这时调整性格已经极为困难,医生只能做治标的工作,缓解疾病的症状。

胃溃疡、胃酸过多、便秘、痛风、胃癌等疾病的患者,多数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倾向,也许这种性格是这些慢性病的成因之一。这些病在现有医疗环境下,不容易痊愈,也许从小的性格调整会比长大得病之后的治疗更有用。

这种性格的引导,最重要的是必须利用每一次孩子失败时,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受到太大的打击。让他从小就明白自己是会失败的,失败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元素。每一次孩子面临失败时,父母在旁边不应该指责他,而应该陪着孩子一起体会失败时的各种心情,以及教导孩子从失败中爬起来。

例如,孩子在学习走路时,跌倒是免不了的。孩子跌倒时,不应该立即把他抱起来,至少要让他试着自己爬起来。应该在孩子试着爬起来而真的力量不够时再助以一臂之力,最终仍然要他自己爬起来。同样的方式,应用到孩子的每一次失败中。让孩子明白,不完美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失败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再爬起来就好了。

每一个人都有发怒的时候,怒气需要发泄。因此,不能禁止孩子生气,或因孩子生气而加以处罚。严重的怒气多半是长期积压才会逐渐形成,小怒要常发不积压,也是另一种防止怒气伤害身体的方法。另外,也可以规定生气不能过夜。就像基督教的《圣经》里所说的:“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七、视力保健

护眼其实不难

每天控制用电脑及电玩的时间,多做户外运动,是保护视力最好的方法。

根据一项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些亚洲主要城市,近视眼在中学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高达90%。而英国近视眼人群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30%。

从这个统计数字,再观察我们身边确实很难找到不戴眼镜的年轻人了。家里的孩子,就算小时候视力正常,估计到了中学也会失去。显然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问题,家中的孩子必须从幼儿开始做视力的保健。

家中应该限制孩子使用消耗视力物品的时间,比如电视、电脑。

以及使用时的姿势和电视、电脑、手机的距离。同时增加家庭户外活动的时间。除此之外,学点推拿按摩的方法,每天帮孩子按摩则能更积极地防止孩子视力恶化。


一位彪悍老师在家长会的犀利发言,句句戳心! 第一:

我不再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因为你虽然忙,但并不是日理万机;你孩子在这里读书,你屈尊来一次也是应该的;来参加一次家长会,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但你不来,你永远不知道跟别的家长对教育认识上的差距有多大。

第二: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们老师在求你,而是你的义务。做为父母,总得想方设法把孩子今后的道路铺得好一些。但每次去儿子学校开家长会,我都有一种错觉,好像孩子都是老师的,老师在讲台上恨铁不成钢地说着某些孩子的不足或者家长做得不够,而家长们也只是被动的听听算了。包括这次我们班主任黄老师的发言也是如此,总是指着你们应该怎么管好孩子,你们心里难过,我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我不会来指责你们,只是撕开温情的面纱来把真实情况摆出来。

第三:

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你不用感谢我;你孩子学习成绩差,你也不用埋怨我。学习成绩好,自然有她好的原因,一般来说,最主要的是靠他(她)自己,还有部分家长的功劳。学习成绩差,总离不开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家长老师没管理好。同一个班学生,总会有好的,有差的。对老师来说,这是正常的,好的差的都是只是班里的一部分;对你们来说,这个好的或者差的就是你家庭的全部。

第四:

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我同你一样,都是为了生活而找的这一份工作。其实你想想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也就对我们多了点宽容;或者你想想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就会对我们老师提更高的要求。这都很正常的。所以对我今天说的话,绝对不是你必须要听的,我没有资格来教育你,说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有关孩子的教育,你也可能比我更专业,更花费心思,所以,你自己完全可以凭你的意愿去做。我说得中听,你就听着;说得不好,你就当耳旁风过去就行了。

第五:

你不想来开家长会,其实我也不想。开一次家长会,可能占用了你休息的时间,甚至是你得请假、调班。所以来是来了,但心里还是不平的。话说回来,其实老师也是不太喜欢开,如果没有家长会,这个时候我同样可以轻松自在的看看电视,或者出去散散步,也不用花精力准备讲什么话了。家长会开多了,自己也觉得没多少东西可说的。老师说得好,你们听听就过去了;说得不好,你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真没水平。当老师压力也大,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大家都别抱怨这件事了。

第六:

语文学科的学习,绝对不是仅仅在课堂上。语文课一周只有七节,我们老师的任务太多了,主要精力要花在对孩子认、读、理解、写作的指导上。这点时间怎么可能包办一个孩子的一切,更别说48个人了。我常常觉得,我80%的时间在做无用功,花大量的精力去管成绩差的同学,催缴作业,一遍遍地改,订正,再错再订正再改。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例如周末的试卷,绝大多数孩子是应付完成的,根本不用心去做,那回校后我讲评的话,又能有多少效果呢?我非常无奈。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的时间没有去阅读,没有去思考。只依靠在校的那点内容,那他永远别指望能有多高的语文素养。

第七:

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某些人的重视是越来越低。中考、高考也在改革,以后语文的比重进一步增大。北京已经开始调整了,中考语文由120增加到150分,高考语文由原来的150分增加到180分;英语由150分降到100分,其中听力占50%。这一切都显示,今后的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实际应用了,更符合当今的国情了。相信浙江执行类似的政策也为期不远了。另外高考文、理分科也会逐渐消失,以后的学习量越来越大,孩子在小学如此轻松的环境下还不重视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高,我真不知道进入初中高中后,学习内容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孩子们如何对待那么多知识的狂轰乱炸。

第八:

我刚才说的都是心里话,但不一定是对的。你可以对我有意见,你可以有空找我交流。但难得的是,我一年当中跟你们说不了几句话,甚至连电话也很少有人打过来。大家把孩子放在学校,一切都交给老师了,你们就放心了。说真的,我却一点都不放心。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无法给予您的孩子更多的关注,无法给每个同学同等的辅导,也无法让每个孩子都取得好的成绩,这一点同样是真心话。

第九:

我今天一点埋怨大家的意思也没有,有的只是心里的一点想法而已。我就把这点想法直率地说了出来。如果让你觉得了反感,那都是我的不对;如果能够引起你的一点思索,那我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李圣珍老师的教子守则

李圣珍老师简介:李老师现年53岁,从教近30年,是北京通州二中的一名优秀教师。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自不必说,最令人称道的是,她作为一位平凡的母亲调教出的一批特殊儿女。她的儿子王远,16岁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领养的50名被亲生父母视为人“无药可救”的“问题孩子,如今大半已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位赴日本、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李圣珍老师的“教子守则”是:
  1、如果用我们现在的家长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天性自然的孩子,那么,教育就像拔苗助长。
  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逐渐与孩子心意相通。
  3、家长和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二者在人格上不平等。
  4、家长不要动不动就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下岗”、“学习不好将来只能卖油饼”之类的话去吓唬孩子,其实孩子根本听不懂。
  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情感归宿,孩子的心就会“移情别恋”。
  6、一定要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好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才的一大秘诀。
  7、孩子遇到困难,切记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帮助他们逾越这些障碍。
  8、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孩子,同时要注意你的表达方式,做到言出必行,赏罚分明。
  9、要给孩子留出一点适当的空间,切勿尾随盯梢。
  10、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太难,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
  11、要学会欣赏你的孩子,不要单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孩子的缺点,也不要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
  12、我从不给孩子制订远大的理想,但是我要通过我对人性的把握,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去培养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愉快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积小成而渐大成。
  13、教育之道,不外乎以心换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父母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素质教育最要紧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好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
  15、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人做好了,升大学、搞创作、有所建树,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手爸妈家庭教育100招,你一定用得到!



孩子,我要你做的,是一个贵族,而不是暴发户

一位霸气妈妈的教女名言,孩子,学着点吧!

引导语:妈妈说:我要你做的,是一个贵族,而不是暴发户,所以无论你多么富有,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谦逊,礼貌,不卑不亢,虚心学习自己不会的,不懂得,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进步,爬上巅峰。

1、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  
2、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交到很多朋友。  
3、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强大起来。  
4、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  
5、考上大学,你是我的女儿;你扫马路,更是我的女儿;只要保持高贵的人格,扫马路也可以扫出一个光明纯洁的世界。  
6、学校里的考场上可以有59分,人生的考场上决不允许不及格。  
7、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惟一不会凋谢的花朵。  
8、爱情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然而你生命的航船却要绕开它小心翼翼的行驶,因为你稚嫩的双桨运载不动神圣的职责。

9、不管怎样,你都是要学会培养自己有一项业余爱好或特长。  
10、错误犯过一次,尽可能的不要再犯第二次。  
11、个性是你一生中最可贵的品质。  
12、有的时候一句古诗要比一个外语单词有用的多。  
1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14、你打个碗,妈妈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15、妈妈不是总统,你的要求大多是不能够满足的。  
16、我不仅仅是你的妈妈,更是你的朋友。  
17、坚信健康是快乐的源泉。  
18、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  
19、人生如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是总是要苦一阵子。  
20、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来,那么你就不知道到哪里去;如果你不知道该到哪里去,那么你就不能够持久的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21、小毛病往往可以导致大麻烦。  
22、每天多做一点,并坚持下去。  
23、在任何时候都要坚信:“方法会比困难多一点”。  
24、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25、美丽的心情永远比美丽的外表重要一千倍。  
26、谦虚、诚实和勤奋是摆渡人生从此岸到彼岸的三件法宝。  
27、一切都开始于迅速的行动。  
28、懂得感恩,感谢帮助你的每一个人。  
29、尽可能的开心地活每一天,就好比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  
30、学会合作,合作是一种深刻后的美丽,因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够激起美丽的浪花。
31、永远记住:“你说话语气比你讲的话的内容要多的多”。  
32、不要忘记:“一份耕耘乃至九份耕耘,你得到的收获依然是零,惟有十分的耕耘,你才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33、你的成就将永远不会比你的自信的高度高出一厘米。  
34、生命假如给予你的是一颗柠檬,不要抱怨,下工夫把它榨成一杯柠檬汁吧。  
35、不要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就会因此而失去月亮。  
36、永远不要试图嘲笑那些有缺陷的人。  
37、如你赢不了,至少你可以给予你的对手一个微笑。  
38、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功就应该是成功之祖母。  
39、不要总为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耿耿于怀。  
40、什么时候都不要像蜜蜂那样,把整个生命都拼在对别人的一蛰中。    
41、不懂得宽容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过分的宽容得到失去自己的自尊。  
42、不要等到下雨的时候,才想起忘记带了雨伞;不到万不得以,也不要在下雨时,向别人借伞。   43、有什么好的想法,尽可能的用笔记下来。  
44、要敢于质疑自己认为不相信的事情,并追究其中的道理。  
45、读书是学习,阅读自然,了解社会是更重要的学习。  
46、做事情尽量要主动,主动就是没人告诉你,而你在做着恰当的事情。  
47、不被别人打败的唯一法宝就是比别人学的更快一步。  
48、懒惰是对身心的一种伤害,拖拉永远是一种恶习。  
49、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的避免身体受到意外的伤害。  
50、除非万不得以,不可单独行动。  
编后语:妈妈说:一个人在外闯荡,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不要放弃,不能气,要记,记在心里,早晚有一天,让他们全部连本带利还回来。多么霸气的妈妈啊!句句是经典。以后我也要这样教育我女儿。

为人父母,试着照亮孩子眼中的迷雾森林

吃饭邻座父亲给大概4到5岁的小男孩讲述空气动力学。你是父亲母亲会这么做吗?

一个人小到兴趣爱好,大到职业规划,都是从小时候逐渐培养出来的。而这恰恰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在我们这一辈人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孩子从小没什么兴趣爱好,父母的要求也就是读好书。然后其中很多人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没有对任何专业领域产生过兴趣,或是产生了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甚至直接被父母老师强势打压掉。于是在报志愿之前胡乱凭借浅显的理解填了一个专业,大学四年对所学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最后毕业之后不愿从事所学专业,又不知道能做什么。

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影响至关重要,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自发的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兴趣的。即使能做到,也是建立在大量阅历或是强烈刺激下的。先说一个例子:

我认识一家德国人,家里的小儿子现在在卡尔斯鲁厄大学读机械的 MASTER,这个孩子的家里有齐全的金工加工设备和工具,在他十岁的时候自己用车床车出了一架小钢炮的炮管,后来开始玩航模并且做了简易的风洞模型,大概是十二岁的时候,他问他爸爸家里的摩托车为什么坏了,于是在他生日的时候父子俩花了好几天将这辆摩托一个一个零件拆散清洗,发现问题并修理,最终重新组装好并让引擎重新发动。(我不是德粉,这种情况仅仅发生在少数家庭,并不是德国人都这样,请无良网站不要胡乱引用成类似下水道油布包零件的段子)

后来有次我问这个人的父亲,他为什么要教他儿子这些。他说:孩子感兴趣,我就教,如果他不喜欢,我也不会强求,但是我会的,他想学的,我都会教给他。

我又问:那你这些技能是哪里学来的?因为他也仅仅是个物理教师而已。他回答:这是我爸爸教给我的。

家长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由发展固然是正确的,但给孩子合理的引导则更加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了解,比如让孩子学习乐器、书法等等。

而这些家长在给孩子报钢琴班的时候自己除了贝多芬这个名字以外便再对音乐无更多了解。因此在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无法告诉孩子所学之物的魅力在哪,在孩子因为没有耐性的时候要么严厉的威逼利诱,要么就任由孩子放弃。

有一件事是做父母最容易忽略的:父母最擅长引导孩子的领域,恰恰正是自己擅长的领域。

而我所了解的一些家长有一部分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现在干的这个活太辛苦了,又赚的不多,千万不能让孩子再做这个了。

子承父业,看似传统,但却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模式。

任何行业的学习都有成本,除了自己的父母,还能有多少人愿意倾囊相授?单位的领导前辈对你藏着掖着防着,花钱去上的各种速成班往往是一对几十的单向授课。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才是既无保留,又能根据孩子的情况一对一进行的教育。

所以如果我有自己的孩子,我想我也是那句话:只要孩子想学,我会的,我都会教给他。

如果孩子想学的东西我不了解,我也会先去了解一下再想办法引导他,如果我没有这个能力那我也一定要找到一个有这个能力的朋友帮忙点化。

孩子有喜欢探索的眼睛,但是在他们的世界大部分区域还是掩盖着迷雾的森林。作为父母,有义务,也有能力拿起手电帮孩子照向他想看的方向。

知乎日报


农民三句话培养好孩子 城里人三句话害了孩子

农民三句话培养好孩子:
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城里人三句话害了孩子:
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大概一个月前,我在网上看到这几句话,觉得很经典,简单中透出深刻的育儿哲理,于是我发在了微博中,诸位博友疯转。后来,我又看到很多网友发表了对此名言的评论,所以今天我聊聊我的个人观点。
仅仅是育儿观点,绝没有对农村人城里人的偏见或者歧视。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拒绝恶意人身攻击。做人要厚道!(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
我觉得这三句话的对比,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强调育儿理念;第二,讽刺社会现实。
一、育儿理念
1、父母是否能够放手让孩子充分“独立”?
农村人说“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表面上,是一种无奈,出于生活窘迫的无奈,爸爸妈妈就这么呆在穷山窝里辛苦一辈子,没什么钱,不能给你什么好的条件,不能帮你什么,所以,你只能靠自己,你一定要争口气闯出去。然而,这种无奈,却在无形之中造就了农村孩子独立、坚强、勇敢、自食其力、负责任的性格。这正是我们现在积极倡导的育儿理念:放手。
城里人说“你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不用自己洗衣服、不用自己做饭,甚至连早晨刷牙的牙膏都是妈妈挤好的。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根本无法立足。孩子没有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困难的机会,于是日后经不起任何挫折,因为以前都是父母把难题解决掉的。而且,不独立的孩子也没有责任心,一旦遇到障碍只会抱怨别人。
2、“好好学习”是不是最重要的事?
城里人反复提到“好好学习”,确实有一些这样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给孩子填压很多知识、灌输很多技能,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等孩子上学读书以后,只盯着考试和成绩单,只关注100分,认为“好好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学习”,确实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儿;“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但是,这绝不仅仅是指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园里学习科学技术、考试成绩得了多少分,而是指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不断的思考和学习。
现代社会,“保鲜期”越来越短,知识如此,爱情如此,如果不想被竞争大潮所淹没(与同行的竞争、与第三者的竞争),不想危机重重四面楚歌(经济危机、事业危机、婚姻危机等),那么,一个人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自己不断地“增值”,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所以,育儿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或技能。只要拥有了“学习能力”,就能很快适应环境,掌握技术,领悟真谛。
3、做人,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斤斤计较不吃亏?
“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和“记住不能吃亏”,我暂且不分农村人和城里人,因为这两句话未必是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区别,好像所有农村人都很善良、所有城里人都很势利,未免太偏激了。实际上,不同性格的父母就会对孩子有不同的导向。
有些父母非常善良、纯朴、忠厚,所以教育孩子也要踏踏实实做人,要正直,对得起良心;而有些父母自己平时就喜欢斤斤计较,咄咄逼人,不能吃一点亏,自然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比较蛮横的。
吃亏不吃亏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道理,我不罗嗦。但是我想说一点,吃亏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很多人误以为吃亏就是无原则的退让。
4、父母的“爱”,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这句话听了实在让人感动,放手让孩子去闯,充满了鼓励和信任,让孩子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同时,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温馨的港湾,遇到风啊浪啊过不去了,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家!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首先是上面的第2个问题,是不是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拿“没饭吃”来威胁和吓唬孩子,是想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吗?是想激励孩子努力上进吗?也许,这种“激将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但是,却把父母的“爱”变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换取你的学习成绩好。有条件的爱,还是“爱”吗?反正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冰冰的,不如上面那句温暖人心。
二、讽刺社会现实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现在这个社会,光靠自己?没用!就算努力读了书、上了学,飞上枝头也未必变成凤凰,因为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看看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有权有势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其他事,都是什么事儿啊?拉关系、走后门、找靠山、入门潜规则?当某个灭绝人性的肇事者理直气壮地喊着“我爸是李刚”的时候,诸多网友义愤填膺,同时还有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哎,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
现实归现实,做人还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总不能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也跟着黑吧。所以,我还是会对我的孩子说农民的这三句话:
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结束语】
有些父母,孩子从小到大都不管,但是,孩子还不错;
有些父母,非常努力地管孩子,孩子却有很多问题。
有些父母,自己从没读过书上过学,却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是高学历,却把孩子教出了很多毛病。
有些父母,没知识,但有智慧;
有些父母,有知识,但没智慧。
知识不等于智慧。
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还要糟糕!
(当然,我并非主张不管孩子、不教育孩子,
“管”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内涵颇深,本文不讨论。)
正好这一篇末尾谈到父母的知识,我顺便预告一下,
我以后打算写一篇《教育孩子到底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
因为有不少妈妈询问我关于学英语、学数学、做科学实验等方面,
如果家长自己的水平有限,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问题。
又是一个小尾巴,敬请期待吧!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犹如崇尚美德一样;而且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二是没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

老人竞争一直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儿童竞争却愈演愈烈。希望孩子未来有出息,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这个目标本身没错,就像少年怀有理想从来没有错一样。但如果认为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在孩子年幼时就推动他参与竞争,这就错了。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小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过程,是一个由“小动物”向“人”进化的历程,即“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历史。初生婴儿和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一样无知,体力上比小牛犊更柔弱,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时间也比小牛要长得多。

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它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留出足够的积蓄能量的时间。就像麦苗从小绿芽过度到麦穗硕壮必须需要时间和阳光雨露一样,其间有较为漫长的岁月,以及严格的、不可愈越的顺序。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看不到这些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却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其理由是,社会需要竞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能不说,这看似长远的想法,实际上是短见。

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表面看来这些家长站得高,其实不过是尿得稍远而已。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我曾收到这样一封信,写信的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信是这样写的:昨天,我儿子放学回家,晚上做作业时还好好的,一会儿拿出了一张试卷就开始掉眼泪,我以为没考好,瞄了一眼分数,是99分,我问是怎么回事?他就问:“妈妈,我数学一考就是100分,语文考试怎么老考不了100分呢?”,说着就开始哭了。

我用您的方法告诉他,你自己把试卷订正完,如果全对了,还是100分。可他含着眼泪说,可是在老师那里不是100分,老师今天让我们反省为什么没得100分。我告诉儿子,没得100分没关系,重要的是学过的东西有没有掌握。孩子点头好象明白了,但做作业时还是伤心,情绪不高,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显得心不在焉。我想请教尹老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有个好的心态?

原来孩子要这样带  第37张虽然信件只是孤立地陈述了一个生活小片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才上二年级的小男孩为了一分之差而流泪,背后要多少相关事件才会孵化出这个结果呢?老师要孩子“反省为什么没得100分”,这真是疯了,家长又在多大程度上推波助澜了呢?

虽然这封信中家长开导孩子的话说得不错,但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他并不相信家长的话。孩子像雷达一样,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会听出来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会更难过。沿着这样的心理轨迹一直走下去,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小男孩会是个有竞争力的人吗?

我们常用“格局”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的人你会感觉他身上有宏大气场,体内蕴蓄着蓬勃的能量,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我们会说他“格局大”。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或有小聪明小心眼小钻营,凡事很用心却很无力,内涵让人一眼望到底,我们会判断他“格局小”。

我认识一位年轻人,他的微博大约只发两类内容,不是励志就是抱怨和骂人,情绪总在两极上惴惴不安。他的父母都是当年经过艰苦奋斗,从农村走出来的,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年轻人遗传了父母的智商,小时候很聪明,父母对其寄予厚望,一直不停地给他励志,要他处处胜出,孩子达不到,父母就不停地失望,不停地对他训诫……

现在孩子成年了,对自己不满意,总想做出个样子给父母看,又力不从心,集合不起体内的能量,只能在励志和咒骂中纠结着过日子。如果童年的生活总处于斤斤计较中,大格局从何而来呢?

不能不说,现在的童年生态环境太差了,成人把自己的焦虑过多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即使有“拼爹”这一说,压力实际上最终都落在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过早地被赋予竞争的责任,背负了攀比的重担。

我曾收到一封这样的家长来信,说他为了给孩子择到一个市级重点幼儿园,倾尽全力,想了很多办法,找了一些关系;同时,因为幼儿园要用考试选拔孩子,为了在选拔中能有好的表现,家长早就做了准备,教孩子学了不少东西。但最后却没能被这家幼儿园录取,只好选了一个普通幼儿园。

得知这一消息后,年仅三岁的孩子居然嚎啕大哭,并在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一提上幼儿园,就伤心不已,对于上普通幼儿园非常排斥。眼看着入园的时间快到了,孩子表现得还是很抗拒,家长给我写信要咨询的是,怎么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才能让孩子愉快入园呢?

我无法给出答案,因为“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是在头痛医脚。孩子们在不适宜竞争的年龄,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中;在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被成年人搞得心理失衡,这怎么能用一番说教解决呢。就像不可能通过说动听的话让一个饥饿的人不再需要食物,我们也不可能通过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解决他正常生命秩序被扰乱的困惑。

让幼小的孩子去竞争,不是给孩子助力,只是给他使绊子。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除了上面提及的削弱孩子内在的力量,让他变得羸弱无力,还有以下几方面损害。

第一种损害是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可现在的情况是,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远较对合作的准备充足。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不是以快乐而是以得名次为目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不愿意给其他同学讲一道题,生怕别人学会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

有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每天给作业、考试、纪律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红花,定期评比谁得小红花多,多的人受表扬,少的人挨批评。老师还要把这些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每个家长,这又大大地激起了大家的攀比心。

而他的儿子总是得小红花太少,弄得他在别的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就经常批评儿子。结果最近老师找他告状,说他儿子居然偷同学的小红花,还数次向老师打别的同学的小报告,尤其是得小红花数比他多的同学,明显嫉妒这些同学。

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所以,并不是这个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显然孩子是被一步步逼到这里的。

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的首要职责应该是为儿童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以排除社会环境中丑陋现象对儿童的影响。我们当下的现实却是,学校经常花样翻新地制造着评比,并不考虑这些评比设计的合理性。例如有一所小学,分早中晚三次对孩子们进行评比,评比等级分为五级,从“最可爱的人”到“最不可爱的人”。想想看,一个孩子,很有可能从早上的“最不可爱的人”变成晚上“最可爱的人”,并且经常在各个级别间来来回回地变。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评价却一会儿把他抬到天上,一会儿把他贬到地下。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的内心能不乱吗,他的道德能不被损坏吗?有的孩子学会了表演,有的自我认知被搞乱,有的变得满不在乎……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没有机会发展诚实、友善和宽容,成年后,如何能要求他具有合作的品行?没有合作能力的人,竞争力又有几何呢?

第二种损坏是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孩子早早停止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地努力让自己适应各种社会标准。这种扭曲是以消灭天性为代价的,他被训练得在生活的各种选项中,会不加思索地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

例如有位小学生,他为了不丢掉副班长的职务,每节课都坐得笔挺,蚊子落到胳膊上,都不肯去打一下,生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宁可让蚊子叮一个大包。这个孩子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赏识,但这种反天性的行为肯定会在生命中留下硬伤,病灶不一定在什么地方暴露出来。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活动能力是有限的。努力自我控制的人——强迫自己吃胡萝卜而不是巧克力,或压抑被禁止的思想——随后在遇到无解的难题时,会更快放弃。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即使他们在某些时段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但紧崩崩的精神始终处于险象环生的境地。比如有些过度“吃苦耐劳”的人,他们甚至把“苦”和“劳”当作生命意义本身,把生活中任何一丁点享乐都看作罪过。

也有不少“成功人士”,我们发现他并不快乐,总是活在焦虑和紧张中,甚至有些人自杀了;或者有些人最终放弃了曾经最看重的名利,心态归零,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生命似乎绕了远道,才进入正途。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和一个妄想中的精神病人,其心理机能是一样的,他们都无法和世界建立正常连接,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存在着。竞争的后果往往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击倒自己。这和哲学家弗洛姆的观点相映衬:懒惰与过度的勤奋并不对立,它们是人的全面功能受到干扰的两种症状。

在神经病患者中,我们常看到他的主要症状是没有工作能力;而在过度勤奋者身上,我们看到其主要症状是缺乏轻松的享乐和休息的能力。过度勤奋不是懒惰的对立面,而是它的补充。它们都是人内在的和谐遭到破坏的一个后果。

第三种副作用是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长久的、超过承受力的压力首先会在情绪上积淀毒素,影响做事效率和品质。而情绪上的毒素太多了,又会影响到生理健康。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当中,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也会影响到生理发育。

已有研究发现,压力或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身高,也有可能表现在机体其它方面,比如皮肤病。英国教育家尼尔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发现,“我从未在一个快乐少年的脸上发现过暗疮。”哲学家弗洛姆也发现,我们的身体对幸福与不幸福的反应,统统比我们的意识对它的感受更明显。身体比心理更不易受蒙骗。这和中国传统医学讲的“七情”对五脏六腑的理论也是吻合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已察觉到社会竞争心理对孩子的伤害,希望还孩子一个童年,希望孩子愉快轻松地成长。但不少人只能在孩子尚小,尤其还没上学时会这样想。一但孩子上了学,面对学校各种各样的奖励及排名,尤其是老师经常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给家长们的信息——几乎都是各种评价的通报——很多人开始无法淡定了,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开始一边抱怨孩子压力太大,一边配合学校给孩子施压。

理由是,现在教育就这样,不能不竞争,我们也没办法。有的人甚至搬出精子和卵子结合也是竞争的结果这样一个理论,来证明人类的竞争必须是从头开始的。

没错,生命的诞生固然是一场竞争的结果,一个精子为什么可以战胜几亿个精子捷足先登,并不是因为它有竞争意识,而是因为它强悍,它不需要在意别的小蝌蚪游得是否比它快,它只管自己尽情游,就成了赢家。一个人想要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钱。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

所以,不要抱怨大环境,先解决小环境的问题,小环境好了,大环境自然就好了。解除竞争压力,制度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靠意识来解决。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成人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我认识一位电视台编导,她的儿子正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她儿子今天放学回家告诉她,学校举办了奥数选拔赛,所有同学都参加,卷子上的题好难。她问儿子会做几道题,孩子轻松调皮地回答:“一道都不会。”这句话不但没让她生气,反而隐隐地感到一种欣慰。

她说,以前自己太计较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在学校的其它排名,这让她和孩子都感觉很累。她也一度简单地把这种困扰归咎于社会竞争、学校和老师。后来她慢慢意识到自己这种受害者心理很是可笑,其实主要是自己的焦虑和虚荣心作怪。放下这些,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学校还是那个学校,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以前孩子考试不好的话根本不敢跟家长说,现在却能用如此坦然的口气告诉她“一道都不会”,她形容她当时的感觉,不亚于听到孩子说“全都会做”。

亚当·斯密说过,人生中的不幸与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过度高估各种处境间的差别。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间的差别,虚荣心过度高估默默无闻与声名远播间的差别……没错,有一些境状也许比其它境状更值得我们偏爱,但没有什么境状值得人们用太过激烈的方式去追求。

如果不是出于审慎的态度,不顾及正义法则,一个执意改变境状的人,等于是在玩所有危险游戏中最没有胜算的那种,并且把全部家当都押在几乎不可能赢的赌局上。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在本已险象环生的人生中,虚荣是一种自残行为。可以说,哪里有虚荣,哪里就有自我伤害。有些人命运不济,与其说是运气差,不如说是虚荣作梗。放下虚荣,就能减少消耗,节约生命成本;克服恐惧,就会降低贪婪,享受生活之从容。“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当下乃至未来,人们比拼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来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正是俗话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

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那么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

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可谓典型的“成功”人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曾经历种种挫败,却一直坚持,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他说,“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成功秘诀。

放下竞争意识,才是拿起竞争能力。这正是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也就是本文要表达的“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