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经间排卵期的治疗

经间排卵期的治疗

1.调节心肾子宫轴以促排卵

经间排卵期的治疗,主要是围绕促进顺利排卵进行,必须建立在调节心肾子宫轴的前提下,既有整体性,又有局部性。整体性者,以心肾阴阳,主要是重阴转阳的失调为主,涉及肝脾冲任血气的活动;局部性者,以冲任厥少等血气活动为主,涉及心肾之重阴,包括诸多的病理物质。经间排卵期的具体治疗方法,首先在于活血通络,以促进局部的冲任厥少等血气活动,形成氤氲状,排出精卵。夏师临床观察发现,中国育龄女性在经间排卵期时,大多重阴有所不足,因而必须运用补肾促排卵的方法,重在补肾提高属于肾范围内的癸水阴阳水平,才有可能推动正常的排卵活动。

(1)活血通络以促排卵,重在调心:

该法适用于氤氲状血气活动欠佳、排卵有所困难者,或重阴稍有不足、锦丝状带下稍有减少者,或卵泡尚未发育成熟,但排卵势在必行者。

夏师自拟“夏氏促排卵汤”(当归、丹参、赤芍、泽兰叶、红花各10g,茺蔚子15g,香附10g),本方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立足于血分,所用药物几乎全是血分的活血通络药物,丹参一味,功同四物。赤芍、五灵脂、红花是常用的活血通络药物。

心主血,经间排卵期的血气活动与心有着很大的关系,排卵是有形物质从卵巢表层突破,是以从血从心,是活血通络的特点之一;二是注意部位,卵巢、输卵管处在少腹部,而心脑部的较强活动,才有可能导致少腹卵巢输卵管处活动。方中赤芍、五灵脂专为肝经少腹部的活血通络药物,丹参、柏子仁、红花发挥活血通络作用,且与心气阳活动有关,必要时尚需加入川芎以助之;三是注意以升为主的升降特点,方中用荆芥、川芎之升,复用川牛膝、柏子仁之降,且升降药物的归经及作用趋势重点在于心脑。

(2)补肾燮理阴阳,佐活血以促排卵:

该法适用于重阴有所不足、锦丝状带下有所减少,或转化时延长、“7、5、3”数律失常,或伴有明显的肾虚症状,或转化过程中阳升缓慢,BBT示高温相上升缓慢,或迟上升者。

夏师自拟补肾促排卵汤[丹参、赤白芍、山药、山萸肉、熟地、炒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先煎)各10g,五灵脂12g,红花6g,或加川芎6g,荆芥5g],本方药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阴阳并重。

就升、动来说,阳起主导作用,特别是上升的冲击状活动,更需阳起主导作用;其次是转化后阳长运动,也需要大量阳药;二是稍加活血通络的药物。经间排卵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故方中加入赤芍、五灵脂促排卵,以应这一时期的需要;三是以升为主的升降运动特点。经间排卵期升降运动的形式是以升为主,故方中加入荆芥,或稍加川芎以符合要求,并照顾到肾阴阳包括癸水阴阳的特性。

2.五大兼证的处理

五大兼证,即五大干扰因素,即痰、湿、气、血、寒五者,均有其复杂性和特点,有的兼治照顾到即可;有的急则治标,反客为主,需作主证论治;有的还要从这类干扰因素的根本原因方面着手治疗,才能收效;有的还要从这类干扰因素所致癥瘕积聚方面去治疗;有的尚需配合心理疏导,放下思想包袱,抛弃所存在的一切忧虑,才能获取效果,巩固疗效。

(1)痰脂证的处理:

夏师常选用越鞠丸或越鞠二陈汤随证加减。同时由于经间排卵期有重阴和氤氲状活动两大特点,且重阴者与痰脂稍有碍,而血气活动则必须保证,故需加入五灵脂、赤芍、川续断、川芎、荆芥等1~2味;若痰脂证显著,当从主因论治,必须考虑到肾肝而顾脾,一面用补肾促排卵汤合越鞠丸,同时加入防己黄芪汤一类药物;若痰脂日久结为癥瘕,当从化痰消癥着手,体质壮实者,当从攻消为主,经间排卵期、行经期均可选用桂枝茯苓丸、防风通圣丸因势利导。

(2)浊证的处理:

夏师常于排卵汤或补肾促排卵汤中,适当地加入制苍白术各10g、苡仁15g、陈皮6g、车前子10g、泽泻9g等。如偏湿热者,加入黄柏9g、马鞭草10g等;

如属湿热偏甚者,当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红藤败酱散合四妙丸;

湿浊偏甚者,带下甚多,当以蠲湿利浊,常用止带方、四苓散等方药,必要时需配合熏洗方药;

寒湿明显者,当治以温阳利湿,可用五苓散、温经汤加味等。

(3)气郁证的处理:

治疗心郁,夏师常用远志菖蒲饮(炙远志6~9g、石菖蒲6~10g、丹参10g、赤白芍各12g、合欢皮10g、广郁金10g、茯苓神各10g、川芎6g、川续断10g、荆芥10g),舒解心郁,促发排卵;治疗肝郁,常用加减柴胡疏肝饮(柴胡5g、广郁金10g、制香附9g、炒枳壳6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川续断12g、川芎6g、陈皮5g),疏肝解郁,助促排卵。

(4)瘀证的处理:

若仅仅是血瘀者,夏师常加重排卵汤的药物用量,或扩充活血通络的药物组成,或者在补肾促排卵汤中加强活血通络的药物组成或用量;如发展为湿性瘀阻者,如盆腔粘连,可选用红藤败酱汤加入利湿通络之品,或健脾助阳之品;如发展为干性血瘀者,如盆腔附件组织机化,则需选用大黄䗪虫丸、银甲散一类方剂。

(5)风寒证的处理:

夏师常在补肾促排卵汤中或兼用荆防桑菊饮,或兼用桂枝汤,根据病情可酌加板蓝根、贯众等品;如风寒证很明显者,当根据急则治标原则,用疏解法先治邪毒外感,或麻黄汤、桂枝汤等,同时适当兼顾排卵期的特点,加入川断、五灵脂、赤芍等品。

3.三大矛盾的处理

(1)动静矛盾的处理:经间排卵期动静矛盾方面的病变,主要在于“动”之乏力,或有静无动,或动之失常,导致排卵障碍,甚则无排卵。为此,促“动”以促排卵,最为重要。促动促排卵的含义有二,方法有五。

含义有二,一是指母体的子宫冲任的血气活动,通过血气的有力活动,排出精卵,前人称之为“氤氲乐育之气”;二是精卵的自身活动力。精卵的排出,亦即精卵排出后的游移活动,一方面固然依赖母体冲任子宫的血气活动,另一方面尚需精卵自身的动力。

其方法有五:

一般(轻度)促动法,属于轻的一种促排卵方法,常用补肾促排卵汤,也可采用耳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等。中度促动法,即使用稍强的补肾活血通络药物,来促进子宫冲任等血气活动力加强,达到促发排卵的目的,一般将补肾促排卵汤合活血通络的促排卵汤合为一方使用,也可采用针刺疗法或复方当归注射肌注。

冲击疗法,即以重剂促发排卵,所谓重剂,指药物药量大,服药次数多,或用较多的复方当归注射液,或集合中西促排卵药物等。补肾助阳法,在滋阴药物中加入较多的助阳药物,意在于动,常在补肾促排卵汤中加入鹿角片、鹿角胶、仙灵脾、巴戟天、海狗肾、锁阳等1~2味。

动静结合法,经间排卵期如动之过者,在处理上既要保证动,又要以静制其过动。肾虚而心肝郁火明显者,在补肾促排卵汤中加入二至丸、丹栀逍遥散,动静结合,补理兼施;肾虚偏阴,兼夹湿热,出现阴痒者,加入四妙丸、黑山栀、碧玉散等清热利湿方药;若动之过甚或过频,引起的症状颇多,反而导致排卵功能不良者,当以静制动。情志异常,失眠、头痛、烦热口渴等极为明显者,当予滋阴降火,或滋水清肝法治之。滋阴降火者,除用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汤外,尚需加入钩藤、青龙齿、莲子心等镇静安神之品。

郁火明显者可用滋水清肝法,除用滋水清肝饮外,亦当加入钩藤、莲子心、炒枣仁等安神清心之品。但毕竟处于经间排卵期,仍当静中稍动,静中稍升,加入五灵脂、赤芍、荆芥等品;若经间排卵期已到来,气血活动亦十分明显,但动而乏力,应静中求动,以补天种玉丹加入炙龟版、炙鳖甲、合欢皮、钩藤等或以二甲地黄汤加川断、菟丝子、杜仲等。以静为主,先静后动,待B超探查见排卵发育成熟后,予以补肾促排卵汤促其排卵。

(2)升降矛盾的处理:

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阴本下降,极则反升,而且必上升冲击心脑才能顺利排卵,故上升状的活动是主要的。升、动不利,升、动乏力是主要的,但如升之太过,升之过频,有升无降,亦为病变。故当促动促升,促发排卵,在活血通络以促排卵的方药中均须照顾到上升状的特点,如复方当归注射液、加减排卵汤中所用当归、川芎等药均有上升性;补肾燮理阴阳以促排卵的方药中亦当加入上升的药物,如补肾促排卵汤中加入荆芥、川芎等品,以适应这一时期的要求。脾肾不足,阳虚气弱,在经间排卵期时更需升动,才能达到顺利排卵的目的。一般在健脾补肾促排卵汤或补肾促排卵汤中加入荆芥、川芎、省头草、防风、黄芪等品,最为合适。阴虚者,经间排卵期锦丝状带下偏少,卵子发育不够成熟,或卵子虽大而不壮实,以致排卵有所困难,是以动之乏力,升之不足,故不得不用滋阴补肾,降中求升的方法,可取益肾通经汤,加入杜仲、荆芥等品促之,但应着重经后期治疗。阴虚火旺者,体内呈现升、动现象,反而影响排卵的升、动,治当滋阴降火,欲升先降,方取知柏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加入钩藤、青龙齿(先煎)、川续断、菟丝子等品。

(3)泻藏矛盾的处理:

子宫之藏泻是统一的,泻中有藏,藏中有泻。经间排卵期主在于泻,若泻之不利,泻之不及,抑或泻之太过,皆为病态。

处理方法有二,

一是促泻为主,意在孕育。

子宫之泻受制于心,因而降心气安心神,才能使子宫泻之顺利。泻者,不仅排出过多的阴液水湿,且子宫开放亦有利于精卵种植于子宫内,促进孕育,夏师常在补肾促排卵汤中加入柏子仁、合欢皮、丹参、怀牛膝等品;若心气不舒,精神思想上压力过大,紧张过度,致使排卵障碍者,常选用疏解心郁而又有促排卵作用的远志菖蒲饮,再加入生茜草、茺蔚子、怀牛膝等品。

二是泻中寓藏,开阖有度。

如泻之过度,子宫开放过早过快过甚者,将会导致出血、滑胎等病证,治疗上不得不以泻藏结合、泻中寓藏的方法治之,常用补肾促排卵汤加二至丸、大生地、五味子等品;如出血较多,带下质稀,量甚多者,必须加补肾固纳之药,如补肾促排卵汤加入三甲、阿胶、水陆二仙丹等药以藏之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