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几类常见病的治疗(下)
王东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是不计其数,现在人们所遇的健康问题,在古人身上都有发生过,完全崭新的疾病应该是非常非常少的。古人总结的祛病延年心得追求尽善尽美,当前医学主流竟把尚在探索实验阶段的西医奉为圣旨,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很多的病,西医命名就有些幼稚,甚至荒谬;有些病名虽取得简明、口语化,实则根本揭示不了病机病因,还有误导之嫌。
6、湿疹。姑且称之为湿疹,因为这一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了。西医认为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因较复杂,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型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容易反复发作。
就笔者临床所见当前此病多是风热兼湿或湿热兼风之证。风热兼湿证多发于少年儿童,治疗当以去风热为主兼用祛湿;湿热兼风当以祛湿热为主略兼祛风,其中有湿热久延、伤阴起燥的情况也有不少,尤其老年患者多见此类。设若不系统的学习《温病学》等著作,肆用麻黄、桂枝、姜、附,无不伤津耗阴,病情加重!治疗中患者尤应注意少吃海产、河虾蟹、笋、牛羊肉、菠萝、芒果等,也应避免强烈阳光直射。笔者拟有一常用方:忍冬藤、桑叶、连翘、白藓皮、赤芍、归尾、生地等,湿重再加滑石、竹叶等,首剂或加荆芥、薄荷之类,婴幼儿用药液泡洗法,大多能病随药轻,慎饮食起居便可痊愈。
7、小儿荨麻疹。西医把荨麻疹分急性、慢性二大类,实质上急性是中医说的外因(外邪、风邪侵入)为患,慢性是体质素因为患。孩子身上的荨麻疹多数急性的,如风突如其来,又突然而去,或缘由虫咬、或因为草地上翻滚、或因于暴晒、或因为食用香辣鱼虾羊肉之类,无一不证明病是风热为患;偶有因为风寒外束,郁勃内热而发。笔者常用“夏桑菊颗粒”,就大多能够胜任,偶尔加用荆防颗粒略撤表寒或银黄颗粒厚其祛风热之力即可。只要不杂入增血热的姜、桂、附,就决不会出现缠绵不休的症状。
8、乳腺增生。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其治疗全在肝脾(胃)二经,又有何疑?肝主情志,肝郁气滞、痰与瘀血滞堵于经络的最是常见,究竟而言是肝有热脾胃有湿。初起易治,用清肝热祛脾湿消痰浊散结为主,药用:归尾、白芍、赤芍、柴胡、前胡、浙贝、夏枯球、萱草、橘络、瓦楞子、瓜蒌等;久必兼瘀血,丹溪所谓“成巢穴”,古人有称乳岩(岩,山中巨石),此时,前药之力嫌太轻,必配伍三棱、莪术、元胡、桃仁、丹皮、炮甲等开破之,又常需重用参芪监督这开破力量,药之寒热攻补,须吻合病情。慎不可误用辛燥,即使有湿,也应时时观察,往往祛湿数剂,立刻展现阴虚迹象。医者动辄给药7剂、10剂,大失古中医之旨。病人尤需戒怒节欲、条达情怀。
9、白血病。笔者虽未有丰富经验,但此病被西医说得异常凶险,亦据理浅议一下:急性发作之初,当按温病学中“热入营血”(素有阴虚血热,故招受温邪,即迅速邪入营血,类似于叶天士说的“逆传心包”)的方法来治,病情发展到中后期当按温热伤阴邪入血分来治,在医院接受西医治疗的往往会发展成“气液两虚”。曾见到过一位外省的中老年女士,服邵阳市一位老医的中药方(笔者曾收藏过处方图片,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了,大致是清热养阴的药)后,诸情况改善,仍是听任西医送了性命。噫!西医是连一个小孩子感冒高热,都要求患者做“骨穿刺”化验的“医学”(中医称这叫“表里不分”),竟然能吸引东方文明古国的大批人去前赴后继!
医圣张仲景有感于东汉末年伤寒流行,著《伤寒论》,后又因为伤寒病不是民病的全部,只是一部分,而作《金匱要略》专论杂病,后人合编为《伤寒杂病论》,是为全书。夏天多中暑腹泻,秋燥,冬寒,这明显告诉我们凡病都受时间段影响(还受地域影响),《伤寒杂病论》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所以后世诸位大医才会创造性地提出许多新颖的吻合其时代的观点,才会有《温热论》为《伤寒论》之翼的说法。学医者慎不可囿于一家之言!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