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大脑如何记忆与思考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负责处理不同事物的器官组成的整体,肺部负责呼吸,心脏负责泵送,而关于人类的大脑,概括地说其功能则是认知和思考,关于大脑的思维机制的研究,从古代就开始了。

  大脑最经常的活动之一是记忆,古代的哲人这样形容它:记忆是一座宫殿,每个房间存放着一个思想。这说明,在没有任何科学实验做基础的古代,单靠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认为不同的记忆是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中的。

  

  到了18世纪末期,人们普遍认为大脑的确是经过划分的,当时的医生发现临死前的病人其脑受损区域和丧失的心智能力存在着某种关联。1873年一个内科医生取出了两只活猴的一小部分大脑组织,其中一只猴子的右侧肢体瘫痪,另一只猴子则造成了耳聋。在其他方面,两只猴子都是正常的。当时的这一结果让人们相信,大脑的确是经过划分的,即使一部分遭到破坏,其他部分也会继续发挥功能。接下来1888年,通过对一个临死时患有彻底的读写失语症的男人脑部解剖,发现了两处损伤,老伤在枕叶附近,新伤可能在“语言中枢”附近。这进一步暗示了大脑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大脑真的像一个组织一样有不同的部门吗?让我们从大脑存储事物的机制开始刨根问底吧,因为记忆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大脑活动了。

  

  人类的记忆是像图书馆似的分别存放在大脑不同的架子上供人类随时调用的吗?

  想象一下,如果不同的记忆,例如你关于上次去公园玩或者背诵课文等等这些记忆都像人类把文件存入文件柜一样而存放在大脑的不同区域的话,那得需要多少T的空间?以前人们认为回忆某件事情就像从图书馆借书一样,是对记忆进行调用,但现在看来这种方式的存储效率显然不高。

  在1930年代的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潘菲尔德的实验中,一位29岁女性的左颞叶的同一点受到同样的刺激时,每次她“梦”到的是不同的景象。这就很奇怪了,如果同一区域存储的是固定的记忆文件,那么为什么刺激相同的点这名实验者“看到”的是不同的记忆呢?真的如前文所说,大脑是把不同的记忆存储在不同的柜子上吗?

  

  现代科学更倾向于一个新的观点:记忆是从脑中的许多离散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碎片”中涌现出来的,再扩展的说:思维不是由特定的部门负责固定的功能从而实现的,而是从无数神经元个体的模式中涌现出来的。关于涌现的概念我在前文中已经做了详尽的解释了,这里不做过多的强调。总之,这种观点认为关于某件事或者某些知识的记忆在大脑中不具有某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在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通过若干碎片拼接、整合而成的,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每次当我们回忆相同的事情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换句话说,记忆不是存储起来的,而是在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就像编故事那样由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组合出来的。

  

  记忆仅仅是感知的一种形式罢了,回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感知的再重现,那么未来呢?在我们熟睡中的梦境是否也是各个神经元根据现有状况对未来的一次集体式涌现呢?这当然是未知的,还是等待时间的答复吧。也许某一天人们会发现梦境真的和未来有某种关联,我个人有过亲身感受,曾经梦境里的画面真的变成了现实,不知大家有没有。

  不论是蜂群还是大脑,都可以称为是一种分布式的系统,对外是一个整体的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从无数的个体模式中涌现出来的,这种群集的分布式系统又有什么优缺点呢?请看下篇。

  参考书目:《失控》凯文·凯利著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